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实验室 / 学生心得体会 / 正文

学生心得体会

2023年第十七期暑期学生心得体会(汇总)

发布时间:2023/06/30

1. 安之晗(中南大学,蒋辉实验室)


很感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我提供了一次如此丰富多彩充实的科研旅程。

我所在的实验室是蒋辉老师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和稳态维持。第一天见到蒋老师他花了近2个小时给我们讲了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其中某个部分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叹为观止,也深入了解了未来一段时间要做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和细致。我的任务是复现先前泽慧学姐已经完成的一个GPI KO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实验,然后在日常跟着师姐做她正在推进的实验。最开始几天的实验都是我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已经做过的实验,我感觉有点枯燥,但在深入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看着师姐娴熟的计算和实验技术后,我感受到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真谛是idea。当你在脑海中对你要完成的课题有一个总的认识后,你就需要思考需要怎么分组,利用什么实验方法来开展实验,如果出现阴性结果应该怎么开展下一步研究。而在真正开始做实验时你也要保持谨慎,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并能对可能出现的失误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这些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体会不到的。实验方面我做了细胞培养、PCR、Western blot、质粒小提、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技术方法。在获取实验数据后,师姐还很热心地教我怎么处理数据怎么绘制图像,让我能把原始数据变成可以发表的数据。

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参加了格物致知比赛,听了许多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英文汇报他们的成果;参加了组会,听师姐分享了一篇论文,也听蒋辉老师分享了他对科研的态度;我还有幸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听了4天的报告,让我对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化学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等学科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了解到了前沿的课题进展。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室里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我发现自己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实验操作不够熟练、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次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结交了一些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2. 陈修羽(浙江大学,刘臻实验室)


转眼间一个月的summer就已接近了尾声,现在回忆起这一个月,最大的感受便是充实和

NIBS summer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恰如王所在开营时说的那样,是来体验真实科研的氛围的。

作为一个大一的化学系萌新,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报名summer,机缘巧合之下,从学长处听闻nibs是国内最好的生科院所,以及上网冲浪时产生了对生化交叉方向的兴趣,便报名了summer,来到刘臻老师的实验室学习酶催化以及定向进化。

刘老师到北生所尚不到一年,但实验室中的各种事项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既有我相对熟悉的底物合成,也有我从未接触过的PCR、提质粒等生物学实验,背景各异的师兄师姐都在广泛地学习各种新知,例如生物信息学、蛋白质设计等,大家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一起进步,氛围十分亲切。

在这一个月中,师兄师姐非常耐心地指导我进行文献阅读、收集信息和各种实验。毫不客气的说,我作为一个英语渣渣,这一个月甚至让我的英语阅读能力快速提升。作为一个生性有些怂的人,在进行各种操作之前总要向师兄师姐多次确认,而师兄师姐也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我渐渐从自认为没有师兄师姐盯着就能炸了通风橱,变得可以独立做实验。这一个月基本都是边做实验边学习其原理的状况。

NIBS的年会令我印象十分深刻,虽然化学专业的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半懂半不懂,但各路豪杰的报告仍令我深受震撼,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充足的准备和久经沙场的思维。此外,还看到师兄师姐们在运动场上虎虎生风,在舞台上璀璨夺目,让我深感所里的科研人员在文体上同样杰出。

在老师的建议下,我进行了一次literature report,虽然算是做到了逻辑合理、脉络清晰,但在师兄师姐做的进行比较后,发现自己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缺少对其他相关研究的引用等。虽然得到了老师和师兄师姐的肯定,但心中还是快乐和遗憾交织。

通过这一个月的summer,我收获了知识、能力和快乐,虽然我对我未来的方向仍没有其他人那样清晰,但这一个月必然是我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3. 董羽扬(中国农业大学,何新建实验室)


当班长在summer群里提醒大家交心得体会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一段旅程就要告一段落了,离别总是来得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第一天来NIBS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就要跟这里说再见了。闭上眼,让这一个月在我的脑海再回放一遍,嗯,真的很精彩。

我觉得这是我的幸运可以来到何新建老师实验室做summer,He Lab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实验室,还记得第一天来实验室报道时就有师姐热情地带我去何老师办公室,何老师简单地与我交流后,就马上找了师兄带我熟悉实验室和相关实验工作,大家的友好和亲切一下子就让我紧张的心情消散了不少。在这一个月里,我认识了许多超级nice的师兄师姐:可爱的小敏师姐和我都有着很低的笑点,我们总能因为一些实验中的小事就笑成一团,小敏师姐好像每天都活力满满的,即使实验上有不顺利的地方也很少见她有心情低落的时候,能坐在她旁边做实验,跟她一起快乐,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还有见到我总会say hello的军儒师兄,他脸上总是笑笑的,这让我觉得很温暖亲切,当然也要感谢军儒师兄让我实现了听一次组会的愿望,哈哈。在这一个月里,每一次跟师兄师姐们的互动都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和善良:在我不知道DNA marker在哪里时,真真师姐会停下手上的活儿帮我找试剂;思遥师姐会在我不知道实验步骤的时候给我protocol;在暗室里压片什么也没有压出来的时候,彬彬师姐会给我压片的建议;有时还会遇到不会使用的仪器,所以感谢钱锋师兄教我怎么锁枪。每一次当我遇到问题寻求大家帮助时,师兄师姐们都会耐心地对待,真的非常感谢这一个月里大家对我的照顾。

当然啦,最最最要感谢的师兄是我的老大——张钊晨师兄!在我眼里钊晨师兄是一个对课题很有想法并且非常努力的人,他做实验的思路也很灵活,所以在跟着他学习的这一个月里我受益匪浅。还记得在我来的第一天师兄就带着我风风火火地开始做ChIP实验,这是我第一次做持续时间这么长的一个实验,做ChIP的四天时间里,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项,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师兄都耐心地给我讲解,在我上手进行操作的时候师兄也给了我许多鼓励。师兄并不仅仅带着我做实验,他还给我讲了他的课题实验思路,这样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就不是在做一个个独立的实验,而是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实验,下一步该做什么实验。在这一个月里,做RNA-seq、提质粒、做转化、提蛋白、做western blot、做pull down、做杂交、收种子……一圈实验做下来,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在实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师兄总会认真地指正我,耐心地给我分析和讲解。更让我感动的是钊晨师兄给了我非常大的信任,他常常会让我进行独立实验,这对于我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这一个月里,我认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summer朋友们,每次和他们沟通交谈都能get到许多信息,大家相互学习也让我涨了不少见识,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NIBS还给了我们一起去天津开年会的机会,在那里每一天的讲座都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大佬们介绍各自实验室的研究进展就好像是一幅包罗万象的画卷展开在我的眼前,让我领略了NIBS不同实验室的风光,了解了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在讲座现场大家可以自由提问,思维碰撞出的火花让我进一步见识了科研的魅力。年会上的歌手大赛也让我发现大家不仅是实验高手还多才多艺,在这里我要为周沁怡姐姐打call!她在舞台上的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

时光易逝,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纵有不舍,但回首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更多的心情是感谢和幸福,感谢NIBS给我来到这里的机会,幸福每一天学到的东西和遇到的人。

人生何处不相逢,离愁别绪无需多谈,我相信,后会有期。


4. 杜佳璇(中山大学,韩霆实验室)


幸福时光永远是短暂的,一转眼来NIBS已经快一个月了。从最初报名时的忐忑不安,到接到入选通知时的惊喜欲狂,再到如今将要离开NIBS的恋恋不舍,一切都历历在目,充满幸福和留恋。在顶尖实验室与严谨又可爱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们朝夕相处的这个夏天,将会是我回忆时记起的最甜蜜的梦。

第一次了解NIBS的暑期训练,是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得知的。当我登录NIBS的官网,看到PI们雄厚的科研实力,阅读起之前summer留下的心得,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怀着质朴的热情,下定决心一定要来到这个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圣地。还记得当初我在递交材料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果没有从NIBS返校宣讲的吴植恩师姐和杨滨师兄的热情帮助,我根本不能来到NIBS感受这一个月精彩的科研生活。当我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这个暑假走进NIBS的怀抱时,NIBS就已经给予我了热情关怀和最大帮助。

在我忐忑又恭敬地寄出报名文件的一个多月后,一封“恭喜你已被选入.....”的邮件彻底点燃了我埋藏在心底的热忱。我在宿舍里兴奋地转了三圈,又跑到门外激动地跳起来。而当我真正来到NIBS的大门前,心底的激动也达到了最高峰。绿树丰茂,红楼半掩,大名鼎鼎的NIBS就那样静静立在那里,待我去探索。而当我推开主楼的旋转门,更是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干静清爽的花坛和大厅、热情细致的前台工作人员,让原本紧张激动的我有了种回家的放松感当我从研究生报道处走出,穿上NIBS的白色文化衫,戴上专属于我的门禁卡,走进实验室与热情又细致的韩霆老师见面,最后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实在的幸福: 我终于成为NIBS的summer,在这里留下了我的印迹。

作为summer的科研生活是非常愉快的。尤其是在师姐的带领下,亲自完成在理论课上学到的“酶切连接和转化,电泳 RT PCR”,曾经觉得遥远的技术现在成为了实验室的基本功,心中总是有种理论终于落地于实践的兴奋感。当然实验中难免会出现失败,但奇怪的是,在NIBS,我从没为这些事情伤心过,坦然找出问题,然后重新做一次,逆风翻盘。当我在实验室有不敢确定的操作时,就满实验室摇人,怀着“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向有惑必答的师兄师姐们寻求帮助。是亚梅师姐的安慰鼓励和其他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帮助让我总感到安稳踏实。当然除了实验,科研生活也少不了文献阅读。韩老师举办的Journal club让我在阅读文章时有了更多对思维逻辑的审视和批判,掌握了不少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手段。

在这里,我看到了这个方兴未艾的实验室的生机与活力。工作时间耐心细致地带我做实验、休息时间同我们热情分享美食的超级美丽可爱靠谱负责又大方的亚梅师姐、勤奋又和善的盼睿师兄、总是笑眯眯的阿哲师兄、美丽严谨又勤劳的丽珍师姐、随和又负责的雷子师兄、可爱的崔悦师姐、发了NC的亚忠师兄、排球技术和实验技术同样顶尖的陆煜师兄、聪明又扎实的曾智师兄、超级了解北京的丽琪师姐、还有亚龙师兄、羽柔师姐、龙志师兄、希龙师兄......实验室里热心肠的师兄师姐们,让我切实感受到实验室的团结友爱和生机。当然也超级感谢和我一起跟在亚梅师姐身后努力学习的董晨同学,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的日子总是难忘的,祝你考研顺利!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韩霆老师,不是像学校的教授那样威严坐在办公室中,而是常常直接走到师兄师姐的工位前进行交流和学术指导,了解课题最新进展,办公室里也总是长久响起学术讨论的声音。尤其是韩老师找我聊在实验室生活的感受、交流之后可能的科研方向时,我心里不禁佩服赞叹,这应该就是孜孜求索、潜心科研、专心育才的科研工作者的风采吧!

除了科研学习上的帮助,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NIBS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我们的宿舍被安排在静思湖边的小红楼,环境优美,生活方便。食堂中每天更换的菜谱、半价饭菜、周末一元餐优美高雅的西餐厅......这些关怀和细节总让我流下幸福的眼泪。

在北生所众多激动人心的活动中,年会必然占据重要地位。高档的酒店、宽敞的会议大厅、丰盛的自助餐让我无比留恋,甚至还可以唱卡拉OK、泡大温泉,歌曲大赛上王所的合唱让我回顾了好多天。当然重头戏还是PI和嘉宾们精彩的学术报告。虽然很多地方没听懂,听懂的部分也只剩下了一个大概的模糊印象,但老师们严谨的展示、问答环节精彩的问答,都让我对NIBS的科研工作者们有了更深的敬意,更坚定了以后来NIBS的决心。

在NIBS待了一个月,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NIBS是一个能让科研工作者们抛却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到科学研究的地方。我们几个summer在聊天时经常调侃,summer就是NIBS的远房亲戚,NIBS是热情包容的主人,永远用最大的热情帮助懵懂无知的我们,帮我们安排好衣食起居,指引我们在科研这座高楼大厦中前行,鼓励我们为这栋大厦添砖加瓦。

真的要离开了才知道有多不舍,越来越感觉study in NIBS = give yourself a chance to be something great。北生所,等我!


5. 郭家铭(新乡医学院,韩霆实验室)


万事开头难,写感悟体会也是一样的。思绪万千,如何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文字呢? NIBS summer,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认识实验技术,到认识研究设计;从认识科学,到如何做科学;从走进NIBS到认识了很多良师挚友和执著于科学探索又亲切友善的师兄师姐们。

来到NIBS之前,我满怀期待,焦急地等待着录取的邮件,也在担心,也在忧虑,自己会否会落选。但是!幸运降临啦,也许是自己大学期间的努力,也许是对追求生命科学的赤诚打动了评选老师们,我入选韩霆老师的lab。

来到NIBS的第一天,我便约好了舍友一同探寻下实验室的风采,正好韩霆老师在和师兄们聊天。在NIBS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幽默风趣的韩霆老师,虽然课题组很大有很多师兄师姐还有我们summer,但韩老师会经常和大家聊天,聊聊最近的工作,聊聊最近的生活,总是能照顾到在实验室拼搏的每个人。由于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距离基础生命科学较远,但我又对基础生命科学充满热情,韩老师还帮助我规划未来的发展,使我既可以深耕医学又可以享受探索生命科学未知的快乐。在NIBS我最怕的也是韩老师,韩老师总是在组会上突然袭击哈哈哈,第一次组会临时让我们summer们自我介绍,journal club的时候也会随机挑人来讲,是有一些刺激在的,但这就要求你对文章整体逻辑和具体实验细节都要有很好的把握。虽然起初对我来说,理解清楚顶刊文章的逻辑和实验很难,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在韩lab的一个月,我渐渐的锻炼起来了读懂顶刊的能力。而且,韩老师会在你不懂的地方事无巨细的给你讲清楚,经常自己读的时候十分头疼,韩老师讲过后立马茅塞顿开!因此,summer期间的journal club也因此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年会环节啦,正好赶上疫情后第一次年会,正好赶上NIBS成立20年。四天的时间里聆听到了NIBS每一位PI的讲座,真的是精彩纷呈,从有机合成到蛋白设计,从斑马鱼到植物到小鼠,十分巧妙的思路和切入点,开展了大量有用还有趣的工作。其中我还向韩老师提问,得到了韩老师和王所的回答,超级激动!!!我当时好奇为什么不能找到肿瘤共有的机制,来找到一种cover很多肿瘤患者人群的治疗方法,不过,王所和韩老师给了我解答,确实是我too young,too naïve。科学问题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又很多useful,challengeable,interesting的问题,但是还是认识到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要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来解决useful,challengeable,interesting的问题!

最后,感谢细致认真教我带我的亚龙师兄!虽然我有时候老把实验做得不够好,把实验搞砸,但是还是很耐心的指出我的问题,细致认真的给我讲解实验原理和课题思路,哈哈哈还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带我一起玩游戏。感谢其他师兄师姐的帮助,让我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summer!

我会永远难以忘怀和我一起度过五周时间的舍友,难以忘记大家一起泡温泉,玩三国杀,激烈讨论科学问题的每个夜晚~我会永远记得一起战胜难读文献的同实验室summer姐妹们,大家都很有实力但又很认真,希望大家都能在探索生命科学的路上取得自己想要的果实!撒花!!


6. 胡婧妍(山东大学,刘清华实验室)


时间过得真快呢,还记得那天刚好下午课程结课了,睡完午觉心满意足醒过来的我,看到了那条录取通知,好像昨天的我刚刚坐着因为错过了火车而改签的中转高铁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28寸的超大行李箱,带着满满的激动来到这个向往很久的地方。现在,似乎即将要离别了呢……

到这里的那天,夕阳很美,红色的砖墙很美。拖着箱子去宿舍的时候,宿舍阿姨还热情的帮我一起推箱子,给我引路,打消了我初来时的迷茫。第二天报道,老师怕我们站着等还准备了小纸条,开启叫号模式,下午集体带我们去购置生活用品,生活上的关怀满分。同时见到了之前邮件联系过的师兄,师兄本人比邮件里还要温柔,超级耐心,感觉在学校里沉浸学术真的会让人更加年轻呢,完全感受不到师兄比我大个7岁。

来到的第一天就是组会,刚刚好让初来的我们对组里大家所做的东西有个整体了解,师兄师姐都好厉害,讲者思路清晰,提问也一针见血,让我十分讶异的是虽然老师出差,但是组会照常进行,大家的自律与独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感觉在所里真的很静,可以让你干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打扰,作为一个喜欢单线程工作的人,真的很享受这一点。

在这里是我大学生活之中作息最规律的一段时间,我可爱的两个师兄,早上都会早早来到实验室,晚上完成实验后下班。为了可以跟师兄们步调一致,早上七点起,晚上11点睡,睡够8小时,早上还能有时间不慌不忙的去实验室,希望回去之后能够继续延续这个好习惯呢。师兄们每次都会喊我一起吃饭,作为一个经常忙着忙着就忘记吃饭饿到胃疼的人来说,真的太友好了。

最初来到这里的两周,我一半时间在看文献了解项目的背景与思路,会提出一些问题师兄也超级认真的解答,另一半时间在看两个师兄做实验,一个师兄做实验的感觉是完美到无可挑剔的标准,另一个师兄的感觉是简洁明了没有一个动作多余,学到了很神奇的小技巧真的很好用,看他们两个做实验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差距,到了我真正上手去做,发现差距比我想象的还要大。虽然之前在实验室中也做过一些工作,但是与这边所做的多有不同,师兄从头开始一点点的教我,细致入微到移液枪的使用方法。在后三周我自己真正开始掌控实验时,常常手忙脚乱,忘记带这个,多做了那个,脑子和手与嘴巴从来没有同步过(不知道师兄能不能看到,我真的由衷地为我给师兄们添的麻烦感到抱歉),好多次我的自责情绪已经上升到临界状态,但是师兄从来没有生气,情绪超级稳定。他还会与我讲——发生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想一想它会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吗,如果没有,就没有必要有情绪,实验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太正常了,认真分析就好。师兄也有在认真给我进行实验规划,这个项目整体周期较长,在我在这里时间是无法全部完成的,为了让我了解实验后续步骤,他提前准备了材料让我进行后续步骤,让我能够完整的感受到实验的整个流程。实验正常的推进,虽然新错误一直在产生,但是旧失误也在不断被解决(自我催眠)。

老师出差回来见到了老师,真的很有学术感,讲话的感觉让人感觉心很定,真的会让你去思考,会很认真的鼓励我们问问题,包括在年会上老师讲完报告之后,我也去问了一些问题,老师超级耐心的回复。

说到年会,真的是学术盛宴!!!能够在几天之内遇见各种方向的老师,看他们侃侃而谈,在讲各自的进展,这么多可以供我选择的学习方向,给觉得未来未知的我提供了指路方向,我可以去尝试,去发现,去寻找那个我所想不断探索的问题。在我所向往的那个未知前方,有这么多优秀的前辈,他们是巨人,我仍在仰望,但我也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够成为巨人的一部分,为托举生命科学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还遇到了做与我大一非常感兴趣但是苦于在本科学校没有相关方向的老师,问了许多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非常尊重我的思考,认真回复我的每句话。此外还有自带温泉的房间,我和我可爱的室友一起泡温泉、聊天,她真的温柔可爱又聪颖,我们都参加了iGEM比赛,也会一起交流经验。

非常感激NIBS给我这次机会,让我能够有一段体验科研究竟是什么样的的旅途,能够遇见到这么多出色的人,感谢刘清华老师的指导,感谢我的师兄们的包容,感谢实验所有室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我所向往的前方,并不孤单,有这么多人,与我一同前行。

希望明年能够在这里再次相见(比心)。


7. 黄滢滢(华中科技大学,杜立林实验室)


不知不觉,来NIBS当summer的5周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扛着行李、坐昌平线来NIBS的第一天,还历历在目。和杜老师见面后,老师为我安排了一个干实验方向的小课题,我还获得了一个自己的专属工位。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医学生,我对裂殖酵母、生信分析的了解寥寥无几,所以当接到这个课题时,我的内心是相当忐忑的,所幸指导我的李稳师姐非常的耐心和友善,我记得第一天进实验室时,师姐教我学最基础的Linux语言就花了四个多小时,还给我解答了很多关于Linux语言的细节,告诉我不用担心编程的问题,我由衷的感谢她,在课题进展、实验记录和组会报告中为我提供了细致的指导和宝贵的意见。在日常的学习中,我在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特别是她在科研过程中的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态度,还有优秀的写代码能力以及自带的一种冷冷的幽默感,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5周时间内,我接触最多的工作就是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的各种比对,一开始对着一大串序列名称以及各种颜色表示的氨基酸和碱基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丈二摸不着头脑,最后在老师和师姐的指导下才慢慢摸索到了一些实验设计的内在逻辑:比如说为什么要按照locus来分类而不是序列一致性来分类,为什么要结合核苷酸水平的序列比对来看蛋白质水平氨基酸排列的差异,以及一些braker注释的问题等等。

在此感谢NIBS为我们提供这次暑期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大食堂、西餐厅以及年会的温泉和演出带给了我们很多快乐;感谢杜老师精心为summer设计的课题以及对课题进展的指导;感谢Du Lab师兄师姐这个月以来对我的关照,特别是我待的生信组,虽然只有几个人,但每次组会都可以开很久哈哈哈……除了我最熟悉的李稳师姐以外,索芳师姐很亲切可爱,坐在我工位旁边的文才师兄很友善,我刚来的第一天还帮我把工位上的杂物都清掉了(非常感谢他),梁玥师姐声音很好听,国松师兄很博学,开组会时有非常多的优秀发言等等;感谢同行遇到的summer们,特别是236宿舍的竞嘉、佳璇和一诺,奇妙的缘分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月的室友,初来NIBS相互留言自我介绍,卫生间下水道堵了每天用垃圾铲快乐铲水,没有撑衣杆用扫把魔法改造,发困时可以和室友蹭到别的Lab的咖啡,围在一起吃冰淇淋蛋糕(谢谢佳怡同学的分享),以及每天晚上做完实验就会在宿舍一起聊天的日子过得就像一本的流水账,回头看方觉珍贵。

失败是常态,但是偶尔也会有一点灵光一现。我来NIBS的原因是在同校学姐的宣讲以及好奇心的驱动下填写了申请表,所幸NIBS接收了平庸的我,让我看到了如今时代的科学家们都正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我原本以为课本里的知识已然繁重,但真正有挑战性的探索还在书本以外,就像在一片雪地上行走,每踏出一段距离,就插上一个小红旗,当你到达目的地俯瞰你走过的路线时,才发现自己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最后的最后,祝NIBS在未来的日子里越办越好;愿2023级summer奔赴理想,江湖再见;祝愿所有相遇,天高海阔,万事胜意!


8. 黄则铭中国药科大学,杜立林实验室)


在这次暑期培训中,我认真学习实验操作、阅读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勤于思考发问。经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科学研究更加了解,而且更有兴趣。我学到了很多基本的实验操作,学会了查找文献,同时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9. 柯妍(华中科技大学,巴钊庆实验室)


我愿将NIBS称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梦。

summer报名的ddl存在于日历app,存在于日程本,存在于心底安静而整洁的一隅。5月27日,我寄出夹杂希翼与祈盼的牛皮纸袋,报名表与个人陈述从武汉来到北京,从校内的邮局来到NIBS研究生部。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阳光热烈,收件箱里闪动着好消息。7月中旬,我来到NIBS。模糊的梦有了具象。

NIBS不处闹市,所内绿化良好,即使在盛夏,逢雨天也湿润清凉,适宜安静思考、踏实学习。在NIBS,我见到红楼,在summer期间有了所属的lab。宽敞明亮的实验室、物资充足的冰箱、整齐有序的实验台和温馨舒适的工位吸引着我。在师姐的指导下,我学习分子克隆技术、细胞实验操作和荧光成像技术,并将其作为实验的重点。第一周内,在师姐的示范操作与细致讲解下,我对常用的实验技术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后续的学习时间内,我在师姐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度过初期的生涩与紧张,实验操作更加流畅与熟练。在基础的实验安排之外,组会也是实验室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兄师姐们汇报本周的工作进展,与老师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设计。此外,还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资料学习、文献阅读和参加所里举办的各类讲座。

NIBS的年会是每年夏天的重头戏。全所的PI汇聚一堂,展示近期的工作, Q&A环节更是宝贵的无障碍交流机会,在问与答之间更进一步感受思辨的美妙。歌手大赛、欢乐跑、温泉都为白天的紧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放松。

NIBS的食堂与健身房都为生活意趣提供了良好的安放之处。努力学习后,我在西餐厅喝下治愈的石锅牛肉豆腐汤;也在雨夜无人的健身房开启一场“养生模式”的锻炼。

还有一周,暑期训练计划就要结束了。昨夜在细胞间时,我突然抬头看到了细胞培养箱的二氧化碳管是从空中走线,原来日日都会来的地方,还有我未曾发现的趣味。离别时刻的意外发现,更让人觉得时光飞逝,仍有未圆满的地方。

感谢巴老师接收我,能够在如此优秀的实验室学习是我的幸运。

感谢我的带教师姐,在实验出错时鼓励我这是成长的必须阶段,使我不陷于自责或恐惧;在初来乍到时陪伴我,使我快速适应实验室生活,带我探索西餐厅与水果摊,分享面馆的烤冷面和小食堂的糖醋排骨。师姐实验时的细致认真与对待工作、生活的智慧,使我更加意识到周密细致、静水流深的重要性。

感谢巴lab所有成员的友善与亲切,让我迅速融入大家庭,并在这里有了归属感。

感谢NIBS的细致策划与统筹安排,为summer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与路费支持。

感谢summer的经历,我会记得深夜实验室独处时的安静,记得组会时见到曾阅读过的文献的作者讨论课题时的感动,记得一方整洁有序的实验台与工位,记得夕阳下的红楼,记得无人的健身房,记得雨中NIBS的空气。

这段难忘的夏日旅程,会鼓励我在奔赴远方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行囊,在前路艰难时不忘仰望星空。

希望我们会再相见。


10. 孔德欣(中国药科大学,蒋辉实验室)


收到NIBS暑期训练营的录取通知时,我立马就跟家人打电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我真的非常激动!现在,在NIBS的五周生活即将结束,我想说,真的很荣幸能够来到这里体验科研生活,我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快乐而充实!

科研学习

我很荣幸能够进入蒋辉老师的实验室,老师幽默而且温柔。在报道的第一天,他给我们几个summer介绍了他的实验室在做什么,虽然听到后面有些困难,但我真的很开心。老师还很负责地给我们summer提供了可以做的实验,让我们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其实在来NIBS之前,我没有太多实验室的经验,所以很多实验我都不会做。幸运的是,负责带我的郑静师姐非常温柔,也很耐心,她会给我详细地介绍实验每一步的做法和目的,并且规范我的操作,教我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她还锻炼了我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并教我如何处理实验结果图。五周下来,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快乐生活

NIBS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特别是我的室友,四个有趣的人聚在一起玩真的非常快乐,我们经常一起去吃饭,边吃边聊有趣的事情,感觉四个人凑一起就没有不笑的时候。说到吃饭,NIBS的饭很好吃,而且比较健康,很难不爱!

年会期间过的也非常愉快,在豪华大酒店里,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好。我特别喜欢歌手大赛的决赛,周沁怡师姐的舞台表现力太强了,好喜欢;还有王睿师兄,唱歌真的好酷;还有我们实验室的陈虹宇师姐,唱歌好好听!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NIBS是一个潜心科研的地方,可以让我探索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生命科学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这里,我对于实验、科研有了更多的敬畏感,慢慢的,我也能够在实验室中真正静下心来,懂得科研“苦行僧”的含义。时光不负实干者,我将继续努力,充实自己!

感谢NIBS让我有这样的机会来体验科研生活!

感谢蒋辉老师对我们summer的鼓励与支持!

感谢郑静师姐对我实验中的各种耐心的指导!

感谢NIBS所有可爱的人!祝愿各位师兄师姐科研顺利!


11. 李玮杰(清华大学,陈婷实验室)


转眼间,在NIBS的时光只剩下了不到最后的一周。在几周的时间里,我受益很多。

首先对于我一个并非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此前并未开展过任何生物相关实验,这次能够在实验室中学习到一些生物实验技能,比如genotyping,组织切片,让我受益匪浅。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也非常nice,尤其感谢吴鹏师兄对我这样一个频频出错的问题学生也十分包容,总是耐心地进行讲解,感激万分。

另外在NIBS的生活也是十分丰富,尤其能够遇到同样对排球抱有浓厚兴趣的summer和师兄师姐,尤其要感谢王书娟师姐,人真的很nice,对于一个刚刚加入NIBS野球局的我总是细心地讲解这边规则的不同,让我能够很快地适应这边的排球氛围。

在暑训的过程中,还有机会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志进行交流,不仅让我收获颇丰,也收获了友谊。

为期四天的年会更是令人回味,豪华的酒店,丰盛的饭菜,舒适的温泉,最重要的,还有高水准,高质量,多方向的精彩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虽然我即将离开NIBS,但这份回忆会永远留在心间。


12. 李盈敏(北京师范大学,林睿实验室)


从处暑到立秋,时间不知不觉就从手边溜走了,一月的光阴也只觉忽然而已。回望过去一月,出发前的忐忑期待、刚到所里的好奇激动,几周前的这种感觉仍十分清晰。对这里所有发生的一切,唯有感谢。

北生所坐落在生命科学园区内,隐秘的地理位置远离了外界的喧嚣繁闹,仿如一座遗世独立的科学圣地。刚到北生所报到时,大厅里的学术文章发表墙和楼里的顶刊封面,不由得心生敬佩。同时心里也埋下了一个疑问: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北生所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做到顶尖的水平。

当我体验到平价的食堂美食、周末“一元餐”、24小时开放的健身场所等贴心便利的服务,干净整洁的办公实验环境,以及实验室manger、helper等人员各司其职,解决了很多实验室的大小事务……所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让科研人员可以只在科研实验上花心思,不必为其他琐事烦心,真正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研究。当我了解到所有实验室的面积一样,看到导师学生一起在食堂排队就餐,并且没有各种繁琐的材料提交……浸润在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里,没有权威,大家自不必担心挑战权威,并且敢于去质疑批判。

一个月里在实验室中的生活过得十分忙碌和充实,到实验室的第一周,听师兄师姐讲解原理操作、自己上手熟练、整理protocol、撰写实验记录、复盘反思,每天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在知识的海洋吸收水分。而且自由慵懒的假期生活也让我无法快速适应实验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所以每到夜晚整个人电量耗尽,需要立即进入休息状态以准备接受明天的高强度的运转。但两周之后,我渐渐地融入了所里的生活,并学会从中找到调剂。临时起意骑车去永旺商场shopping,回学校洗衣服并给自己放空半天,跟实验室小伙伴聊天谈心……这些都是难得别样的经历。

尽管按部就班的实验室生活是单调重复的,但实验室里可爱有趣的人们却给这种生活添上了很多色彩。当你有任何问题向周围的师兄师姐们求助,他们一定会热心地向你伸出援手,帮助你解决问题。你们可能都有细胞被污染的经历,会有一样的悲伤与不解;你们可能在实验之余发现实验室的神奇好物;你们可能会一起讨论某个八卦,共同开怀大笑;你们可能会一起去打羽毛球,享受运动后带来的愉悦感;你们可能约着一块去西餐厅,结果吃了闭门羹……同时你也会敬佩他们生活的纯粹、对实验的严谨认真以及面对失败的良好心态。

总而言之,在一个月里接触到了很多理论学习过的实验操作,近距离了解了科研生活。感谢NIBS暑期夏令营的机会,让我可以有幸成为一名summer,同时非常感谢付莹师姐给我足够的信任,让“实验小白”的我放心大胆完成实验。最后的最后,相信在将来,在NIBS的一月生活绝对是一份会带着笑的回忆!


13. 李泽璘(南昌大学,曹鹏实验室)


Wonderland for Science

这个暑假,我有幸来到了传说中的NIBS-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进行五周的科研实习。从2023年7月17日的第一天起,我便沉浸在NIBS浓厚的学术氛围中。

实验楼的初次探访

与室友漫步在NIBS的实验楼,一不小心便被拉进了真实的科学世界。这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活力,更让我看到了NIBS的学术精神。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积极探索,共同推动科学的进步。在这里,我没有感受到上下级的隔阂,只有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迸发。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NIBS是真正的科学殿堂,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可能。

入营典礼

王晓东所长向我们介绍了NIBS的历史与发展历程,我们也有了新的名字-“summer”. 晓东所长告诉我们,NIBS与每一届的“summer”一同成长,希望我们在这五周能真正的体验科研,敬畏科研,热爱科研。

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学习

来到实验室的第一天,曹鹏老师向我们三个summer介绍了实验室的三个方向:生理防御反应,病理防御反应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随后,我们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开始了对神经科学的探索。通过观摩师兄熟练地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光遗传及化学遗传学行为学、小鼠心脏灌流、鼠脑切片、免疫组化、膜片钳电生理等实验,我不仅亲身体验了文献上的神经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每一次自己动手操作也让我对实验及其背后的原理及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学的道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这一点在我的每一天的实验中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对生命的探索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而对大脑的研究尤甚,每一步都是谨慎、严谨的探索,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可能揭示新的未知。研究大脑就像在一片未知中探求茫茫宇宙的规律,而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探究神经科学问题的思考。大脑以其自身高度的复杂性,吸引着无数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而对于神经环路的研究,是连接微观层面分子细胞水平上的研究与宏观层面上认知神经科学利用影像学对脑神经网络探索的桥梁。通过解析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各种情绪,行为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可以为抑郁症,焦虑症等一系列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精准的治疗与干预靶点。

NIBS的生活体验

NIBS,我还有机会体验各种不同的设施和活动。不仅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各种辅助中心,还有美味的大食堂,小食堂,西餐厅,可以直连外网的图书馆和健身房,以及拥有丰富植被的后花园。这些让我明白,科研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NIBS Annual Retreat的启迪

今年是疫情以来的第一次年会,也是北生所的二十岁生日。各位PI的研究方向横跨生物医药的各个领域,他们在会议上分享的研究成果及未来方向为我打开了一扇扇全新的大门,也让我明白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同学们与老师的互动提问,也让我深受启发。每一个细致的解释,每一次独到的洞见,都让我深感科学研究的宏伟与深邃。我逐渐开始理解应该如何提出一个科学问题,思考这个问题为何在之前未被解决,以及我们如何运用或发展新的创新范式去解答它。NIBS深厚的学术氛围,不仅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这些科学问题,也深深地吸引我去探索更深、更广的领域,更让我坚定了走向神经科学研究道路的决心。

学术年会所带来的不仅是学术层面的收获,在年会的那几天,我也学会了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无论是紧张刺激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还是精彩绝伦的晚会表演与KTV活动,都让我深感到科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与舍友一起泡温泉,打三国杀的那几晚的欢乐时光也成为了我难忘的回忆。

结语

NIBS的五周时光,我体会到了科研的严谨与乐趣,感受到了挑战与成长。我相信,无论未来我选择前往何处,无论是走向临床、投身科研,还是融合二者成为一名“physician-scientist”,我在NIBS的这段经历都将永远伴随着我。这不仅是我科学探索的起点,更是我人生旅程的一段宝贵经历。我将继续以NIBS的精神为引导,探索、学习和成长,希望在日后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动科学的小小进步,为理解大脑工作的奥秘做出一隅贡献。我深感幸运能在NIBS度过如此有意义的暑假,在师兄和同学们的陪伴下,开展科学研究。这段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没有坦途,对神经科学的探索尤甚,我们的探索可能漫长,但每一步的前进都离不开好奇、坚持和勇气。科学不仅是对未知的追求,更是对人类自身和未来的探究。每一次的实验、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科学将照亮人类的未来,对于解码大脑机制的不断探索与追求将会成为那盏明灯,而我愿成为那道光芒中的一部分。


14. 李泽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文辉实验室)


结营汇报前一周晚上,第五次的分子克隆实验终于从菌液中成功提取了浓度可以的重组质粒。转天一早师兄说今天没有什么实验要做,那我正好来写写心得体会。

Summer Training开营仪式的前一天,行驶到京港澳高速的尽头,时隔6年,我再一次来到了北京。在尘土飞扬的北清路上绕了两圈,又在静谧盎然的生科园里走走停停,终于找到这座挂着NIBS招牌的“红砖楼”。上一次来北京只停留了半天办理签证,而这一次我在昌平度过了5周难忘的科研生活。

开营仪式后,我与润博师兄一同前往李文辉老师的实验室报道。初来乍到,作为一名毫无科研经历的医学生,我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或多或少有些不自在。但李老师和每一位师兄师姐都非常地亲切和平易近人,第一天的相处便消解了我的这种不适。

一个月来,师兄师姐们对我非常照顾,很多实验都会叫上我,反复观摩后会让我亲自操作,加深印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总是耐心地讲解每一步骤的操作细节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尤其是润博师兄,虽然同为Summer的本科生,但他拥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对许多实验步骤都胸有成竹,在后面几周基本上已无需其他师兄师姐亲临指导,他单独带我做实验了。经过这三十多天,我了解了十多种实验方法,比如地高辛除了能强心外还可标记探针;熟悉了印记法的实验步骤;基本掌握了分子克隆的操作和原理,以及PCR引物设计、胶回收、刮菌、提质粒等具体的操作步骤。除了实验技术的学习以外,年会和组会上师兄师姐们都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展示自己平时的实验成果。尽管我只能听个一知半解,但我能体会到每一个Presentation都是高质量且信息量非常大,每个Figure都是他们一周以来辛勤工作的结晶,让我眼界大开。

尽管这次提的质粒浓度可以,但收到的测序结果却不尽人意,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啊。其实这便是科研生活的常态吧——总是在失败,常常去重做,有时能成功——就像我来NIBS的路途一样,总是要兜兜转转绕上两三圈才能寻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最后,我要感谢李文辉老师与Li Lab的师兄师姐们这几周的照顾与指导,感谢润博师兄的帮助,感谢NIBS所有人,你们的付出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15. 刘冠佟(吉林大学,李超实验室)


在这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夏天,我有幸踏入了NIBS的大门,参与了令人难忘的NIBS Summer项目,度过了五周充实而宝贵的时光。每一刻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的魅力,也让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体验。

刚步入NIBS,我就被这里浓郁的科研氛围所吸引。来自各地的年轻学子聚集在这里,怀揣着对科学的向往和探索,这种热情洋溢的氛围让人倍感亲切。在开营典礼上,王所的话语深深触动了我,他说NIBS Summer是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科研的魅力,而这正是我渴望的。我想要跳出教材的框框,亲身体验科学的奇妙之处。

在这五周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实验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刚开始,我感到陌生和迷茫,面对繁多的实验步骤和资料,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然而,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耐心指导和鼓励让我慢慢适应了实验室的节奏。我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方法,这让我明白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的知识掌握更为重要。

实验过程中的曲折和挫折让我深刻领悟到科研的不易。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我不仅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学会了积极面对困难,勇敢地去尝试和实践

NIBS Summer不仅仅是实验的学习,更是思维的碰撞和交流的平台。在组会和学术交流中,我有幸聆听各位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分享,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深入的思考令我敬佩不已。与他们的互动让我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将成为我今后科研路上的宝贵财富。

我还有机会参与了NIBS的学术年会,听取了各领域专家的演讲。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前沿科研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科研道路的决心。此外,NIBS Summer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在科研之余能够放松心情,与同伴们畅聊人生和兴趣。

回首这五周,我深刻感受到科研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在每一个实验的细节中,都蕴含着严谨和耐心,而这些品质也将伴随我一生。我明白了科研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正是这种坚持和追求让科学不断进步。我也明白了科研需要团队的合作和交流,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考和贡献。

最后,我要感谢NIBS为我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感谢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们,是你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科研的路上不再孤单。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坚定地追寻自己的科研梦想,期待着将来再次与NIBS相遇,继续书写科学的篇章。


16. 吕王一诺(武汉大学,韩霆实验室)


由于疫情的影响, 在期待和等待两年之后, 我终于如愿来到了NIBS……

我想这5周体验的愉悦感大多数来自于身边的老师, 师兄师姐和朋友们。由于前一天的考试影响, 我在开营当天才到达,怀着歉意向研究生部老师发送文件, 收到的是老师"没关系, 你安全就好!"的关心; 报道的第一天就收到韩老师的热情欢迎, "是一诺吧,我记得你!" 晚餐后师姐还陪我散步聊天, 也带我在湖边转了转熟悉环境, 初来乍到的忐忑不安被所有的热情完全消解了!

我的实验训练是在候雨柔师姐的带领下进行的, 从传细胞, 细胞计数, 质粒酶切,电泳,胶回收,质粒提取,病毒包装到细胞感染,每一项实验操作都是师姐亲自一步步解释并且向我示范, 虽然看着简单, 但是自己亲自上手的时候才真正发现实验很多注意的细节和时间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师姐每一次的迅速灵活而又有条不紊的操作, 也是在师姐泰然自若的处理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的熏陶下, 我渐渐意识到自己在过去的实验经历中的很多操作失误, 数据不齐, 计算错误等bug, 都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做事粗糙,不及时整理归纳所导致的。这五周的大多数时间里, 我和师姐进行细胞传代, 质粒构建和转染等工作, 从没做过小鼠实验的我也在师姐带领下学习了解剖和分瘤的操作, 再一次感叹师姐的又准又快又井井有条的技术, 让我对小鼠的恐慌和畏惧, 变成了对实验的好奇和整体的轻松。实验之外另一大收获便是journal club, 每一次的组会都能得到韩老师的指导, 他总能让复杂的逻辑变得清晰, 让原本迷惘的我感到醍醐灌顶, 也是在一次次的讨论中我逐渐学会如何通过paper和顶尖的科学家们对话。

总体来讲, NIBS的研究氛围真的很吸引人, 节奏虽快但不紧张, 追求效率并且仪器给力, 会不时难题但是也有一共同克服难题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质疑,一起解决问题! 年会的各种娱乐活动和与师兄师姐们的私下交流也能让我深深感觉到这里的work life balance, 整体的氛围是轻松而有序的, 实验处理是严谨而高效的, 不愧是"wonderland for science"!同时, 在和summer伙伴们相处的过程中, 我也感受到每个人的闪闪发光的存在, 大家会一起聊天到很晚, 一起唱歌游戏, 一起享受美食,分享生活中的小惊喜(比如在去西餐厅的路上被朋友的一条微信call到中餐厅享受曾经错过的牛奶冻, 在深夜收到隔壁过生日的妹妹送来的冰淇淋蛋糕,,,)

诚然, 来到NIBS之前, 作为一个什么都不太懂的小白, 我一直对科研怀有恐惧, 想顺利推进自己的实验, 难;想有一定的可分析性数据, 难。从实验设计, 实操,到数据处理等都充满了我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是需要培养的, 离开过去"学教材+考试"的教育模式而真正成为能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科学问题的新能力。这五周的生活也在不断刷新我对这条自己曾经坚定选择的道路的认识。没错, 科研的确很难, 但是除了恐惧, 在这里, 我拥有了连自己都惊叹的, 难得的, 迎难而上的勇气。因为每一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 我深知自己在不断充实, 丰富认知的同时提高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数据绘制IC50图表, 查找整理protocol, 高效阅读文献并训练批判性思维。同时众星云集的年会也是我在这五周生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前沿领域的进展, 看着各位PI展示斐然的研究成果, 我不禁感叹真正科研人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也佩服所有为课题不断努力与探索的师兄师姐, 感叹这里的"to be illuminated, to shine"的科研氛围。感谢NIBS提供给我们的所有的资源, 让从前那个不会做也不敢做的我, 可以坚信前方有更好的资源和环境, 更高效的方案和技术, 让我拥有"我想学"的好奇和"我能做"的自信。

相信每一个summer dream都可以在这里被点亮!


17. 马润博(中山大学,李文辉实验室)


这个夏天,在经历了一段过山车般的升学经历(依然还在颠簸前行)和结束了一段无望的情感之后,我来到了这栋雄伟的红色建筑物前。这是中国生命科学的一座圣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生活虽然只有短短五周,但还是让我感触颇深。

北生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它的科研思想。还记得王晓东所长在年会最后讲道,他认为科学问题有几种:难做的、会做的、有用的、有趣的。最遗憾的事莫过于一个科研工作者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在其他大多数人眼中无用,例如王所提出的生殖系统的程序性死亡的观点。然而这一分类似乎并不绝对,有用的工作往往因为激烈竞争而显得难做,有趣的工作可能由于缺乏前人的积累而举步维艰,难做的工作也可能随着慢慢会做而不再遥不可及。所以对王所观点的一个貌似中和的理解是:会做难做的工作,解决有趣而有用的问题。

北生所就会做难做的工作。本科就读期间,我对于“会做”大多还停留在分子克隆、细胞转染与慢病毒包装、基因的体外过表达和敲除、免疫印记、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组织切片染色、基本生物信息学操作等基本技术。然而挑战难做的问题,往往需要更底层更复杂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北生所都得到广泛而高效的应用,如动物模型的构建、筛选技术(给予生物提取物层析、RNAi/CRISPR、Alphafold)、别构激动/抑制剂的研发、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多组学技术、高分辨荧光成像技术及结构生物学技术等。

此时,我想,在会做难做的工作同时,一个人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正如邵峰老师所言,“筛”不如“猜”。诚然两者并不矛盾,“筛”和“猜”结合起来才可以提高生命科学发展的速度。但是,也必须承认,“猜”的能力在这个“筛”大行其道的年代慢慢变得难能可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年会期间饶枫老师的报告,他在已发表的冷冻电镜结构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出被忽略的小分子IP7的电子云,令人拍案叫绝。

北生所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方面是她的食堂。每天中午一进入食堂,就可以看到不同实验室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共进午餐的温馨而盛大的场面。虽然这可能要归功于研究所只有两个食堂而周围没有任何餐饮服务。我通过午餐餐桌上的闲谈从师长那里学到了很多,也更加增进了与他们的关系。健谈的丽霞师姐、热情的忠敏师姐、博学的李聪师兄,给我讲了很多知识和趣闻,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我们国家近十年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十分感谢李文辉老师,他在二楼的VIP房间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一餐,与我们聊了很多。

我永远忘不了那位优雅而绝美的师姐,每天中午我都期待着她款款走进食堂,我想,我的这个夏天是属于她的。后来偶然间看到她也曾是一位summer,狂喜间去看了那年夏天她留下的文字,才得知我们竟有着那样相似的经历——冥冥中这是否也是这座红色大楼的一种传承?我们踱步在同一条走廊的不同时空里,阳光在那两个好兄弟脸上,一个没头发,一个没胡须,一切是那样近在眼前,又是那样遥远。静静旁观着她的青春,那个身影没有华服和浓妆,而是随大巴车穿梭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与日月星辰中,在阵阵原始的热浪与寒风中翩翩起舞。这会像宿命一样轮回吗?我不知道。只是恍然间听到红楼的深处隐约传来阵阵列车的汽笛声,告诉我:所以不要犹豫,向前奔跑吧。

那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夕阳下点根烟,借个火,烟雾缭绕,思维碰撞,眼前是昌平辽阔的玉米地,身后是现代化的红色大楼,一切在黄昏都变得金光闪闪。看到王所的斑斑白发,我突然想到,此时此刻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黄金时代,高效的技术、海量的知识、便捷的网络。几年后我是否也会像那些poster,在自己的墙报前或拘束,或忐忑,或自豪,或从容地站着,用尽全力喊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惊鸿一瞥。

感谢NIBS,勇往直前吧!


18. 秦子和/Furkan Eke(北京理工大学,黎斌实验室)


当我踏进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参加夏令营的大门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科学奇幻的世界。作为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的留学生,这次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夏令营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在学术知识上有所提升,更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也认识了很多已经从事这个行业的师哥师姐,通过他们也间接的知道了从事这个行业时平时都需要做点什么。

其次,这次在NIBS的夏令营中让我感受到了独一无二的年会,在年会的天津之旅中我们可以听各个PI老师们的报告,通过这些学术报告让我受益匪浅。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沟通中,更让我明白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或缺。

此外,夏令营中的专题讲座和讨论环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交流,我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学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想法,也结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在讨论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见解,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培养科学素养所必备的能力。

最令我难忘的是实地参观实验室和与师兄师姐们的交流机会。走进实验室,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景。师兄师姐们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分享他们的科研经验,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生命科学领域追求的目标。

回顾这五周的夏令营,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但正是这种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将会将这次夏令营的经历铭记于心,继续努力,追求科学梦想。感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忘的学习机会!


19. 王艺恬(四川大学,陈婷实验室)


转眼间在NIBS的学习已进入到了最后一周。

我对NIBS的了解开始于偶然在Bilibili看到王所实验室的视频,被实验室那种热情、和谐、积极、开放的氛围所吸引,去查询官网后发现NIBS已经举办暑期训练项目16年之久,便决定一定要来看一看。

初到NIBS后的生活,带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震撼。震撼于这里以课题组为单位宽敞整洁的实验台、充足且先进的设备、宽敞的工位,震撼于实验室有专门的人员插枪头、配试剂、清洗瓶瓶罐罐、做genotyping,震撼于这里前台以及各个出口值班到深夜从不缺席的后勤人员,震撼于这里大小食堂、西餐厅的经济实惠以及周末的1元餐……NIBS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非常到位,能够让科研人员充分地把精力集中于课题中。

进入实验室后,我参加了陈婷老师的组会,听师姐们讲了近期的研究课题,在课题方向的推进遇到问题时,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被这种自由发言进行学术讨论和大家群策群力推进课题的氛围深深打动。非常有缘的是,带我的师姐曾经也在Chen lab做过summer,她非常贴心地发给我几篇实验室课题相关的背景文献,但我一开始读的非常痛苦,所以我拖了很久才读完。师姐带我做了小鼠背部表皮section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尾部表皮黑色素细胞的染色观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师姐在实验与科研上的严谨与细致。我学习了冷冻切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拍摄,了解了一些工具报告鼠的原理、应用,并做了genotyping的鉴定。为期4天的年会,适逢NIBS 20周年,我非常感激能够有幸参与其中。年会上每位PI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内容,风格各异,研究方向也跨度非常大,微生物、免疫、皮肤、肺泡、睡眠与节律、干细胞与再生、卵细胞发育、细胞死亡等等,这些排列紧凑的报告让我对很多不了解的领域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很多报告我可能只听懂不到50%,但已然能够感受到这样一幅宏伟绚丽的科研画卷缓缓拉开,驱动着我去了解更多。我们两个summer在第四周的组会上进行了文献汇报,师姐发给我的文献聚焦点非常新,我去查阅课题组曾经发表的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去寻找一个研究点前世今生的那种越深入、越兴奋的状态。陈老师在组会上的几次发问直接点出了这篇文章模糊的地方和现在我们琢磨不清的地方,这些是我自己看文献时没有想到的,这样的思考方式令我印象深刻,是我今后学习和培养自己思维的方向。

Summer虽然分配在不同的实验室,但依然有集体的感觉。我的室友所在实验室与我都不同,我们时常调侃寝室4人却有3种不同的作息,她们让我在这里的生活有了很多安全感。Summer 1组的朋友们会一起排练节目,班长时常会在群里发布通知,并不会让我有“孤身一人”的感觉。来这里的另一大收获便是认识了一些优秀的、有想法的、对科研有热情的朋友们,与他们交流偶尔竟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令我惊喜。另一方面便是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至今仍觉得非常幸运够在Chen Lab有短暂的体验,谢谢实验室友善的师兄师姐以及给予我帮助的轮转的学姐,还要特别感谢在这几周里耐心带我做实验的师姐,在组会前帮我梳理我的文献讲解思路到很晚。

谢谢在这里遇到的所有人,你们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NIBS,感谢相遇,有缘再见!


20. 王卓君(中国农业大学,蒋辉实验室)


在北京读大学期间对NIBS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盛名早有耳闻,在这个夏天,我有幸参加了NIBS的暑期科研训练,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我对NIBS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现代化、高效、开放的研究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师资、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氛围。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和方法,感受对科学前沿的探索。

我被分配到了蒋辉老师的实验室,蒋辉老师对我们非常友好和耐心,在我们来到的第一天下午,用近两个小时让我们大致了解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最后给出了三个小的课题让我们自己选择。

在这一个月里,我通过阅读文献和做实验,对科研有了更深的认识。科研不仅需要创新和思维,还需要细致和耐心,每一个实验都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和规范,每一个数据都要经过仔细的分析和验证。

在暑期训练期间,带我做实验的是陈虹宇师姐,师姐做实验真的又快又好,对我的指导也非常耐心和细致。我之前没接触过细胞实验,师姐给我示范了很多遍,也给我讲了很多细胞实验的注意事项,一下涌入太多新知识,虽然有些记住了,有些没有,但总归是有收获。我跟师姐学会了,如何在细胞实验中保持无菌、如何观察和记录细胞状态、细胞传代、冻存和复苏、加药处理等,当然除了细胞实验以外,还做了其他的分子生化实验。由于我对实验的生疏和实验中出现了许多bug,给师姐增添了麻烦,非常感谢师姐对我的耐心纠错和包容。

有幸在短短五个星期的科研训练期间能够赶上NIBS盛大的年会,这是一个汇集了NIBS所有研究人员和合作伙伴的学术盛会。在这里,我听到了研究所里优秀的PI以及来自其他学校或者研究机构的学者精彩的报告和讨论,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四天40多场报告的学术盛宴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年会除了丰富的学术报告外,也举办了歌手大赛,还有羽毛球、乒乓球比赛,有点遗憾没有带球拍和球鞋去天津,没能参加羽毛球比赛。

“来感受科研是什么”王晓东所长在开营仪式上对summer们说的话仿佛还萦绕在耳边,转眼间在NIBS的时光很快就要结束了,它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和挑战,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我非常感谢NIBS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也感谢蒋辉老师和陈虹宇师姐以及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21. 韦竞嘉(中国农业大学,董梦秋实验室)


转眼,在NIBS做summer的生活快要有一个月了,恍惚之间,产生了太多不真实感。每每将自己最初踏入NIBS的局促不安和现在总是把“回NIBS”挂在嘴边的理所当然两相比较,我总不禁感慨:这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收获了太多,让我对NIBS产生了深深的归属感,让我有了太多的不舍。

时间如沙漏的细沙般柔软,竟不知何时悄然而逝;也似尖刀一般锋利,每走一步都留下痕迹。而在这锋刃刹那间,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人在流转光阴下书写的岁月芳华。这次实习经历不仅给了我一个深入的认识NIBS的机会,为我提供了思考“何为科研”的新视角,还将我与许多怀有高贵品质的人们联结起来,让我们建立起了新的羁绊。


这一个月里我在董梦秋老师的实验室实习。实验室主要有两个方向,线虫衰老相关机制探索和质谱研究,而我主要是和衰老组的大家一起工作。董老师和张楠师姐给我本次培训定制的小课题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线虫在衰老过程中的各组织的体积变化”。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习了一整套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制作超薄切片、对切片进行拍照然后对个组织的体积进行体势学定量。切片刀刃与样品一擦而过的起落,得到的超薄切片内涵的数据展示蹉跎光阴在线虫身上留下的痕迹。这是一个拆分再整合的过程,通过拆解达到了解整体的目的。对于此前的科研训练更偏向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我来说,近距离接触切片机和电镜这些精密仪器让我感到又新奇又激动,能够在这里学到一门新的实验技术的喜悦推动我不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电镜给了我们一种在光镜之外观测生物表型的新方法,让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细胞内的亚显微结构,以此为基点做出自己的分析,进而去探究更多相关的机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不禁感叹现存的电镜的各种应用以及其中闪烁着的前人的智慧,更加期待在未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对知识高峰进行攀登的旅途。同时,我的电镜学习之旅也让我与实验室之外的平台有了接触,我来到了NIBS的电镜中心和成像中心参观学习。NIBS的各种辅助平台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是科研生活中“稳稳的幸福”。


提到幸福感,刨去强大的技术力之外,一个的地方如何才能让人有温暖的感觉呢?我想还是人情味,让NIBS有了温度,让我产生了归属感。

在这段时间的生活中与我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Dong Lab里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一群被我当作科研风向标的人们。在组会上我领略到了他们辩证思考、精益求精的强大科研能力,在交谈时我见识到了他们重视框架、条理清晰的坚实思维逻辑,在闲暇时我感受到了他们寓学于乐、全面发展的丰富人性色彩。其中,特别想感谢每天和我一起学习、工作、吃饭,教给我很多道理的张楠师姐和翟超师姐,会带着我去晨跑和打排球的书娟师姐,特别温和友善、在生活上很照顾我的贺姐,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运动场上都能既温柔又强大的董老师,以及每一个把初来乍到的我当成自己人的Dong Lab的大家。

说说我在summer里认识的朋友们,大家从五湖四海远道而来,我们并肩而行,相互鼓励,也成为了彼此的力量。我们的曾经就像一张张切片,拆开了是故事,组合后是我们。我们带着故事来了,也又将带着各自的故事离去。但我不觉得感伤,曾经与那样光彩照人的一群人同行,拥有一段闪闪发光的回忆。那首《夜空最亮的星》,似乎在唱着即将分别的我们,会保留着这段美好的回忆各自闪耀着我们。

除了人情味,NIBS还极具烟火气。便宜好吃的大食堂,就像一个身怀十八般武艺的师傅,百花齐放的烹饪形式让人招架无能,每天更换各式各样的菜品让你新鲜感满满,还会随机掉落一些小甜点安抚疲惫的心,水果和汤水也是餐餐齐备;装潢别致幽静的小食堂,将精致高级和量大管饱二者兼容,是大家工作之余聚会谈心的好去处;清新优雅的西餐厅,给味蕾带来极致满足的同时让你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真的会让让吃饭变成每天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这个夏天里,不得不说的还有盛大的20周年年会。各位PI齐齐上阵,百家争鸣,为我们讲述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方法的,描绘了一幅生命科学百花齐放的美好画卷。同时,一排排精心设计的posters将PI们来不及铺陈的细节娓娓道来,将各个实验室研究方向的轮廓勾勒清晰。

除了学术造诣深厚,NIBS的朋友们也是文体两开花。晚会时演员们一展歌喉难分伯仲,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健康的体魄与飞扬的汗水让每个夏夜都变得更加难忘。还有温泉、泳池、自助、烧烤,欢声笑语洋溢在每一个角落,大家都沉醉在幸福的风里。也感谢许多在幕后为我们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和赞助们,将每个细节落实到位,勠力同心让每个人都在这四天留下了专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

在感悟许许多多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所带来的美好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第一天王所抛给我们的那一个 “希望你们可以对‘生命科学是什么,要干什么’产生自己的感性的认知”的愿望,以及填写报名表时的我所写下的“对于科研的理解”。一个月的时间当然不足以让我对如此深刻的问题大彻大悟,这应当是值得一生去探索的话题,因为没有它标准答案。但或许,我也会有那么一刻可以抓住一闪而过的灵光。

在这段时间里,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应当将科研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允许反复的尝试,允许失败的出现,允许成功的偶然。让头脑不停下理性的思考,去深潜,去构建,去连接,去寻求逻辑,去找寻关系,去创造意义。不是任务,不是工作,而是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不断探索的那一个部分。这个部分不是全部,因为我们也会需要其他宝贵的风景,但它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值得我们去付出,去奉献。

我所看到的世界还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会怀着好奇去找寻海底深处的未知。即便永远都不能到达全部,但每当多一寸的冰山浮出水面,我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辽阔一分。

在这一个月的summer时光里,每一天都会感到幸运和满足,许多生命中的不确定带来的波动都让看似循环往复的每一天产生了新的意义。文至结尾,我想到了我所经历的许多,我想我还是不舍的。我想到了坐在切片室里面暗无天日的时光,想到了重复而枯燥的清理工作,想到了因为切割不均匀而导致的切片上斑驳的彩带,想到就像切片刀一样锋利的那些或失败或成功的时光,想到了那些承载着光阴故事的人们,想到我曾经走过的NIBS的每一个角落,想到了Dong Lab墙上贴着的培养规划的目标,想以它作为最后的结尾:

“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诚实正直、清醒抗压,具备独立科研、教学和领导能力,以科学研究为使命,有群体负责感和人生幸福感的、身心健康的未来科学家。”


我们属于未来,所以无论如何的不舍,也都要勇敢地朝着未来前进了。


22. 文佳怡(北京师范大学,黎斌实验室)


春天,张沛杰师兄和王昕茗师姐的宣讲让我对NIBS的了解更深,知道了summer项目;夏天,我非常幸运地走进了NIBS,在生物信息学中心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才读完大一,我接触过的生命科学、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是很少的,在这里的学习与体验带我走近一个不一样的天地,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到了不同的揭晓生命奥秘的视角与方式。

在实验室里,我学习了统计学、信息学与生物学的相关内容,逐步走进生物信息学的世界,也对单细胞转录组的分析流程进行了实践,尝试完成了数据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校正(Scaling),分群(Clustering)和注释(Annotation)等工作。过程中,不断的资料查找和文献阅读,让我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英文的阅读能力都有所提升;组会上听师兄师姐的文献分享也让我了解到许多前沿技术,看见the front edge,同时也知道了做文献汇报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同模态的测序技术,神奇精妙的算法设计,简洁明了的程序实现,让微小的生物大分子走向庞大的数据矩阵,又洗净铅华,秾纤合度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生物学与信息科学是极具趣味和意义的。

在格物致知论坛上,优秀的博士生们进行了自己工作的分享,白松霖师兄流利的英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高欣老师的讲座中,座无虚席的学术报告厅里我不断地为技术的先进而慨叹;在年会上,出色的科学家们带来几十场生命科学的报告,饕餮盛宴就在眼前:从肺的再生,到植物对光的感知;从生物的节律,到分子胶,再到神经科学……各类精彩的报告,还有博士生们的poster,让我看到浩瀚的生命世界,看到精彩的生命世界;

同时,晚上十点多还在工作的黎老师,周六周天人基本到齐的实验室、年会上听完报告后总有思考的马润博、柯妍同学……老师、师兄师姐和summer同学们的认真勤恳的态度让我备受鼓舞。

这个月,见到未曾见到的世界让我好奇,学到未曾知晓的本领让我兴奋,这给我极大的幸福与温暖之感。除此之外,我想,在NIBS,温暖与幸福不仅是得到收获时的感触,亦是过程中的体验。

在实验室里,当我有疑问时,黎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深入浅出,把复杂的算法讲得清晰可感;师兄师姐们会亲切地与我交流,引导我学习——思彤师姐、涵宇师兄、畅瑛师姐、吴桐师姐都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运动场里,一天的学习后,在跑步机上的时光让我感到畅快与放松……这里的生活让我感到愉悦。在寝室里,我和羽扬、倩男、德欣相处得很是愉快,我在NIBS度过的生日也因她们,还有竞嘉、佳璇、一诺和滢滢的祝福而感到被爱意包裹……

这是极为充实的一个月,我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很感谢NIBS的老师、师兄师姐,很幸运认识summer的伙伴们。希望我可以坚定地在生命科学这条自己喜爱的道路上走下去,几年后也能如格物致知论坛上做报告的师兄师姐们一样优秀出彩,今后还有机会到NIBS这样优秀的科学研究所学习。

像我们在年会晚会里唱的歌一样,祝我们的未来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样闪亮!


23. 武涵凝(北京工业大学,巴钊庆实验室)


Hi Hanning,

Hope this letter finds you well! I’m writing to remind you about the wonderful days you’ve had in NIBS. It’s summer time right now in the year of 2023, and as a summer student in NIBS, you’re quite concerned that NIBS is a paradise in scientific filed!

Do you remember the mood when you firstly stepped into NIBS? Under pressure, you’re determined to have a taste in the biological paradise and create a scientific world in your own point of view. Previously, you’ve accidentally become acquainted with biological world, and found out that exploring it somehow just like cooking a dish of meal. We human beings get to know some of the big pieces in biological sciences, but as for its sauce and the secret recipe of it still remains unknown. Longing to be a creator, you’ve asked yourself why not to be a creator in biological and scientific field? Thus, a lilcreator emerged in summer.

An extraordinary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Hi lilcreator, lingering about the summer time taken in NIBS, you found out that NIBS is a place easy to fit in. Just as those former summer said, NIBS has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to conduct researches as well as restarting a meaningful life. Her extraordinary mode of management empowered her to concentrate on science purely and realistically. Excellent logistic supporting and finance system provides her student with warmth, as they are encompassed with care and love. They even politely asked you to have a cup of coffee and chat with you freely although you just went to their administrative office to dispose some tinny little things. NIBS is actually a beautiful and charming place to acquire biological knowledge and create spectacular things!

Just as Dr. Xiaodong said, we need to found out what is biological science, nowadays we are more eager to challenge the edge of life sciences in human beings than ever before, but keeping a heart of awe in science is just what we need to do.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our eyesight, to imagine, to think big is the prerequisite of creation. Hi lilcreator, I wonder several years later, are you still enrolled in discovering and creating things? I believe the answer is yes.

The 20th anniversary & retreat of NIBS

In the same dream and spirit, we gathered in NIBS. With the same strength, ambition and courage, we gathered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exploration of life science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amazing retreat, the retreat filled up the blank of my head and heart. Dr. Xiaodong and other renowned investigators are the main question-masters to maintain the conference, providing an ope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every member joining the retreat. I believe such an equal and open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can be called second to none in China. Creating a biological world is not an easy thing to do, but going further and visualize biological world is a much difficult question to solve. Some investigators went through the pathways step by step, but still nothing has been found. Common methods are presented but still they can’t satisfy the needs to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reation. Then, the importance to apply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stands out. Following up the hole retreat for an oversaturated sophomore is not an easy work, however, bioinformat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 seems to be appeared in many researches. To better explain and create things, cooperation and recognizing a wider range of knowledge is needed in scientific field. Not only are we exploiting the depth of biology sciences, but also, we are exploring the width of nature.

Creative time in Ba lab

Creating a labyrinth is easy but finding the right way to get out is far more difficult to do. Our B cell just like an intricate maze that induced scientists to solve that difficult question for generations. As Dr. Ba found out the expensiveness and the scarcity of antibodies in clinical needs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needs, he decided to generate innovative platforms and strategies to develop vaccines and therapeutic antibodies to fight against human diseases. Studying in Ba lab is productive, satisfied and enjoying, as I constantly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about how to generate high diversity antibodies in an easier way. To solve this question is to initia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ntibodies. To efficiently produce diversified antibodies for downstream target antigen screening. Often have I questioned myself, what kind of stimulation can be harmlessly targeted to our cells? Overexpression of genes? But which gene is the candidate?We are seemingly surrounded by a sea concealing of treasure trove,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find out a key to enter in.

With the instruction of my mentor Xihan, we constructed a big library to screen out the candidate gene. However, acquiring for the candidate is a tough and time lasting task to handle.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o seq those candidates need great attention and patience. Selecting the condition of sonication, the careful operation of on-beads ligation, choosing the place to cut the gel seems to be an inconsiderable thing to do, but actually, it’s the decisive factor whether the experiment will succeed or not.

I enjoy the time spending in Ba lab, as I also made many friends there, we read scientific papers, exchange our ideas, and made heated discussion. Finding out new routines and making comparisons between them just give me a drive to uncover the truth. Encompassed by love and care from all Balab members, I’m deeply touched and moved. It’s such a wonderful experience to be a summer’s summer.

Conclusion

Creative time passed rapidly, what NIBS attracts me most is her creativeness and passion in science. Her amiable and open environment is unparalleled as she offer diversified opportunities for every investigator, every student, or even every staff member to create, to challenge, and to pursue their dreams. Just as a summer said 16 years ago——

Love Science, Love NIBS!

NIBS’s in my Heart, I’m in NIBS’s life

Lilcreator

Aug. 2023


24. 阳仁龙(武汉大学,董梦秋实验室)


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老师的实验室度过了一个充实而精彩的夏令营。我在实验室主要参与了利用化学交联质谱技术鉴定三肽交联的研究。这段时间的实验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要取得好的成果,与他人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验室中,我有幸与一群优秀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他们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每天,我们进行实验、讨论结果、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大量新知识,还了解到了科研中的一些技巧和窍门。他们的指导和建议使我在研究中能够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实验。在与董老师和师兄师姐的交流中,我发现了解决科研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验,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可以帮助我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激发出我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通过与大家的交流,我解决了很多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我深深意识到,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能够汇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进而达到更好的科研成果。

此外,与其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交流也是我在暑期科研中的一大收获。我参加了北生所举办的学术年会,听了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所做的报告。除了年会之外,我还在所内听了来自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高欣教授所做的报告,高老师介绍了他是如何在生物科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他的报告对我启发很大,我现在准备把他所介绍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技术应用到我在武大参与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人员各自研究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对我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了其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拓宽了我的科学视野,也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的来说,我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老师的实验室度过的暑期科研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多与他人交流是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的关键。与实验室的同事和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使我在科研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我特别要感谢负责直接指导我的信树辰师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师兄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和耐心的解答,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他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工作态度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同时也要感谢董梦秋老师和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以及北生所研究生院的各位老师,他们的指导和支持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期科研。我深深感激他们在我科研道路上的帮助和关心,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对我未来的科研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25. 杨含怡(西安交通大学,林睿实验室)


学校课题组的师兄希望我能去深入地体验一下,在研究所里紧凑快节奏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的,给我推荐了北生所的暑期训练计划。

第一天来到实验室的时候,有幸见到了林睿老师,林老师很亲切,得知我们是来学习的summer,笑着介绍他自己也曾是summer,他是11级的,回忆起十几年前初到北生所时的经历。在聊到实验经验的时候,林老师和我们讲,“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搞清楚哪些步骤是实验的关键。”

第一天下午就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当天正好赶上实验工作量比较大,又由于我没有理解实验步骤的作用,哪些是关键步骤,哪些是可以不那么准确的步骤。所以每一步都很害怕出错,导致每一步都做的很慢,最终造成了工作量的积压。当看到诗琳师姐亲自示范实验操作,感觉智商一下涨了20。成熟的SOP,每一步都精简而有效,在等待离心的过程中提前规划接下来的步骤,靠着之前积累的经验估算实验耗时,从而安排实验步骤,比如,在跑胶/PCR/离心时可以去细胞房换个液做个转染,真正实现多线程推进实验。在繁杂的工作量中,从看明白protocol的指令开展工作,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出错,以及在出现差错之后想出补救方法,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都离不开对实验关键步骤的深刻理解。

有幸观摩诗琳师姐进行脑立体定位注射操作。在和师姐的交流注射经验的过程中,学到了防止血液堵塞玻璃电极和更加准确观察病毒液面的小技巧。当遇到实验结果有问题,跑出的条带不正确的时候,和一起诗琳师姐探讨分析原因,运用其他的检验方法找原因,想补救措施。

实验室的生活就像齿轮转动一样,精准有序地推进着。也有很多点缀生活的小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报名了KTV歌手大赛,结果实验安排太满,根本抽不出时间试音,初赛也是在可以暂停的实验步骤,跑到报告厅,登台唱了一首歌,然后又小跑回实验室接着做实验。比赛结果,只能说,不出意外地止步于初赛。不过,站在报告厅后门候场,当主持人说到,“下一位参赛者很特别,是一位summer,让我们有请……”在报告厅众人的目光下,我从后门沿着侧边的台阶一路跑上舞台中央,接过麦克风,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等伴奏声响起,台下有师兄师姐给我录像,这也算是相当难忘的经历了。

年会上,有幸和王晓东所长以及研究所里参加歌手大赛的其他师兄师姐合唱了《这世界那么多人》。“移液枪吸走了惆怅,看班车又在追赶着太阳。”唱的是实验人的真实写照,“好奇心吻世界,你一直在我身旁”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周末中午结束实验,被师姐们喊去一起在小食堂吃饭。晚饭在食堂偶遇组里其他师兄师姐,大家吃完饭之后一起去西餐厅喝饮料。年会听完报告,在就餐的大厅里遇到两位外国职业歌手的演出。难得碰到气氛这样好的音乐现场。食客来来往往觥筹交错满桌狼藉,喜欢听音乐的人留了下来,跟随节拍挥动手机的手电筒,最后大家一起合唱《countryroad》。合唱的时候,有一段Bryan Nabong没有弹吉他,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唱歌,笑得好开心,像极了电影《侧耳倾听》里的场景。

充实的五周暑期训练生活转眼即将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大二医学生,回到学校依旧会在继续学医和走科研道路之间徘徊彷徨。但有一点我唯一无比确信,无论未来是否有幸从事科研事业,能够作为summer在NIBS工作生活,结识到这样一群朋友,我已无比幸运。这种感受,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

感谢林睿老师给了我作为summer参加暑期训练的机会。

感谢Lin Lab所有师兄师姐给我的帮助,我这5周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悉心指导。

感谢所有summer兄弟姐妹,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成为2023年summer成员。

感谢这段难忘的体验,同时也感谢这些日子里除了科研训练之外的另外一些美好经历,让我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找到了幸福的答案。

祝NIBS越来越好。


26. 杨倩男(天津中医药大学,李超实验室)


在今年上半学期,我初次认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NIBS),在临近大二的结束,大三的夏令营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到了,但是我并不能确定以后研究生的方向应是什么。然而,临近期末之际,我无意间看到了潘老师朋友圈大力推荐的一条推送,明确指出大二学生也可以参加。不仅如此,在推送中看到本次夏令营不像是其他夏令营为了招生而只是让学生在学校“参观”,而是真真正正地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动手学习一个月,这也让我瞬间兴奋起来,因为这将让我了解真实的研究生生活。

从那天起,我开启了对它的探索。由于我所在大学与所学专业都是与传统中医药相关的,在此之前接触的也都是与阴阳五行、性味归经、药效药理相关的事物,而NIBS里的研究虽也是与生命息息相关,但更加偏向于科学,偏向探索真理。探索真理也正是我所学专业成立之初的理念,探索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真理,也就是用现代世界所认可的“证据”打开世界的“大门”,让我国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瑰宝”得到世界的认可。

今年NIBS暑期计划中只写了兴趣方向,在这13个方向中,每一个都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最终我选择了一个我之前还未接触过的方向——药物化学。起初,我对它的认知只是简单而又肤浅的,也分不太清楚它与药物合成的区别。当我来到NIBS之后,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中了不仅了解到药物化学与药物合成的本质区别与研究方法,而且对化学的其他领域以及实验技巧都有一定的探索。

报道当日,在非常耐心的小哥哥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证与宿舍钥匙。不久我的舍友也陆续到来,来到的第一天里,我和舍友在所里都找到了自己的实验室位置。由于是周日,实验室里几乎也没有师兄师姐在,但是这还是我们很高心的一天。到了第二天,随着开营典礼的进行,在王晓东老师、蒋辉老师以及研究生部老师们的介绍,我们的summer生活正式开始。至今,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进入李老师实验室时的场景,所有的师兄师姐们都在忙碌着自己手里的工作,我不知所措地望着。很快,在老师与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很快便对整个实验室的环境以及情况都熟悉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我的知识储备不多,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懂,但是实验室里的每一位师兄师姐们都很乐意帮我解答迷惑,当然不止实验,像是日常聊天、北京景点、年会状况等等。在不断的了解过程中,才知道每一个实验成果的背后都是每一位师兄师姐的不断尝试与摸索;在不断的熟知过程中,才知道每一座实验楼都有着每一位师兄师姐的酸甜苦辣咸的回忆;在不断的咨询过程中,才知道每一位PI都需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磨练;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才知道NIBS的每一段日子里都是非常精彩的,每天都有未知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揭开它哪美丽的“面纱”。


27. 贠轩宇(南开大学,齐湘兵实验室)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何其有幸,这个盛夏与北生所的茵茵蝉鸣和氤氲暑气奔赴相逢,予我得以畅享浩如烟海之科学和钻研审慎之品格的滋养,在日新月异的眼界轮换中,初见科研之形貌,坚定彼时之初心,敬仰大师之风采。正是电脑前的哒哒敲击,实验室中屏息凝神,和好友间的神采飞扬,共同书画了这个夏日中最恋恋不舍而又酣畅淋漓的不解之缘。在这场科学的盛宴和狂欢中,初生的雏鸟正努力却略显颤巍舒展双翅,迫不及待地想与蓝天撞个满怀,而这一程,不管是清风拂面的畅爽,还是狂风骤雨的狼狈,都留下了最绚丽的盛夏,都迎接了最宝贵的成长。

告别系统语文学习经年,彼时引经据典、挥斥方遒的鲜衣少年,在理科的专业抉择下慢慢告别了昔日那份文采,早已纵情地徜徉在科学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但是执笔回溯这如万花筒般绚丽的暑研历程,我还是企图用那生疏的文采表达,来为这段绮丽的时光,抒写一份来自本人内心所感的“散文诗”,也想用这略显矫揉造作的笔触,来为这一段经历归纳并扎上蝴蝶结,也以此抒发我对NIBS的留恋与感激。

当顶着夏季热烈的大雨,如落汤鸡般闯入我尚未在雨幕中看清的北生所的大堂中时,我与NIBS的缘分正式开始,发梢尚在滴雨的我还无暇品味内心种种新奇的感受,但在忙碌和奔波中,我奔赴的初心却始终屹立。面对下半程的本科生涯,我必须要为未知的将来探索方向,化学专业出身的我,深知科研和学术重要性之非凡,我迫不及待地渴望丰富我对于科研生涯的认识,渴望提升我尚浅薄的科研素养,同样希望功利地拓展科研履历,于是在化学院的同窗和师友的引导和启迪下,我知道,这个盛夏,我必须做点什么,而NIBS的暑期项目便在冥冥之中走进了我的视线。而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此类短期项目极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到最后风卷残云般不留痕迹,留下的也许是朋友圈那令人艳羡却唬人的大门合影和白大褂自拍,浅浅地镀层金并积攒一些炫耀谈资终了,可惜可笑。所以,我不想落入这种窠臼,我希望多姿多彩盛夏过后,我内心深处的科研田野,得以有物真正生根发芽。而这些也是我选择NIBS的原因,NIBS的暑研开门见山的优势,就是时间够长,保底的时间底线,是一切现实收获的基本前提,这点毋庸置疑。此外,各个课题组直接负责,对接科研一线而非课堂的庙堂之高,这点弥补了我在校学习积累的短板,而这也正是科研学习的源头活水。最后,便是来自十余年举办经验所成就的成熟完整的项目安排,无论是年会的身临其境,抑或是结项汇报的现实压力,都有助于激励我们去学习和拓宽更多的经验。综上,NIBS是需要我去奔赴和珍惜的,万幸的是,我得偿所愿,顺利地于2023之夏来到NIBS学习,来“赏景淋雨”。

我始终提醒自己的初心,希望可以在偏航之时,回归正轨。而实验室的身临其境,带给了我最纯粹且不加雕饰的体验和学习,而我相信,实验室每一刻的屏息凝神,都是我这次最难得而又宝贵的成长来源。首先就是最纯粹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培训,此处发自内心的感激PI齐老师和带教师兄的辛勤教导。幸运的是,我来到了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化学中心,学习了有机化学全合成的相关实验和机理,而这和我本人的专业高度对口,没有遇到因为跨专业而导致的多余的壁垒,我也得以在实验室中将自己的书本学习真正地落到实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进一步学习了更加严格的实验技能,上手了更加复杂的实验技术,真正了解了有机合成化学工作者们完整的实验方法论,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化学作为实验学科,理论和实际究竟如何彼此交融,以及面对繁多的实验工作,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随机应变等等。而更重要的则是,安全,安全,安全!这是第一次,当我走进有机实验室时,我没有闻到奇怪的有机试剂的气味,这一点对于我而言是堪称颠覆的映像,而这一点细节,就足以见微知著地说明本实验室对于实验操作技能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从试剂取用反应投料,再到纯化处理废品回收,作为完整学习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我,可以说又完整地学习了一遍实验操作,所以学习了什么?学习了更加严谨安全的操作细节。上述技能的积累学习,对于我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我相信这哪怕是个理念都会使我受用终身。此外,便是基础理论的学习,我不仅学着书写实验的英文记录,还努力搞明白每一个上手的实验其背后的机制以及种种与现实结合的理化性质,北生所的理论学习,是碎片化的,我学习了不算多的几种反应机理,虽然是不多的填鸭,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体验,则实实在在地加深了我对化学原理和实验的体会。一个个电子的跃迁、孤电子对的配位供给和电子效应及共振,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有机化学那创造新物质的上帝般的神力,也为其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产生发自内心的崇敬。

谈完上述的实验室较为“落地的”学习体验,来到北生所的眼界拓展和“山巅”一般的体会,则同样给予了我极其宝贵的学习和拔高。之所以称其为“山巅”,是因为这个环节有太多是我所听不懂的东西,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思想和追求被拔高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倾听着带教师兄的科研经历和有趣堪称史诗的历史溯源,学习了行业的发展进步和继往开来的展望。我参与了课题组的组会,授课,文献分享以及专业小考,感受了我远远难以触及的学术前沿。参加了课题组的年会的学术会议和师兄师姐们格物致知的科研大比武,看到了来自生物医学等多方面的前沿交叉。看到大师们的谈笑风生的风采和专业,我虽然不懂,但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深深埋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我相信,我内心的科学之田,如我所愿,埋下种子了,假以时日,希望我能用努力的汗水浇灌,开出美丽的绽放。

如果要谈谈感性的认知,有太多的思绪难以全部言尽。也许经过这一路风景,我在我所将要面对的科研学海中,找到灯塔了,找到前行的方向了。在这里,我看到了科研的动与静,那是唇枪舌剑的思维交锋,那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冷板凳的苦心钻研。我第一次在我的师兄身上看到,原来做实验,也可以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我看着师兄从容不迫,了然于胸的操作,我深深地发现,原来做实验也可以漂亮到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在这里我所学习到的,更有面对人生的品格和态度,钻研,专注,开放,包容,坚持,自律,有太多太多,我相信足够我去倾尽余生去不断地细细品味其中的奥义。

长亭之外,古道绵延,漫天芳草勾起别绪,也鼓励人们继续前行。祝愿北生所继续在学术科研道路上,一往无前,也真真切切发自内心感谢齐老师和所有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们,你们是我必须真诚感激并祝愿的,希望你们都能得偿所愿,得人生始终,万事胜意。也希望我可以永远坚持初心,滋养北生所为我埋藏的种子,待日后参天大树长成,传承北生所的品格。

言尽于此,感谢北生所,日后有缘再见。


28. 陈汝奕(浙江大学,曹鹏实验室)


还记得刚来NIBS的第一天,我和实验室的另外两个小伙伴一起,在研究所里绕呀绕呀绕:找面馆,找西餐厅,找健身房。没有藏宝图却好像到处都是宝藏,不大的研究所被我们硬生生多绕出了几条路。而转眼我们已习惯了在红房子间穿梭,也探索出了吃饭-买水果-买咖啡-实验室的最佳路径。走着走着,五周的时间便已走到了尾声。

初来的时候我是惶恐的,一个尚未接触神经课程的大二学生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一个神经科学大牛的实验室,就好像新生村的村民误入了决赛圈,突然要开始单枪匹马地打BOSS。但BOSS走到了我的面前,微笑地和我说欢迎你们的到来。在开营仪式的当天,曹老师便与我们实习生见面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正在做的三个课题,并让我们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当天晚上,他就根据我们的选择,安排好了带我们的师兄师姐。

在Cao Lab的生活是紧凑而又充实的。最初的三周主要是实验观摩: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Western Blot;神经元原代培养;小鼠光遗传学与化学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这里的实验密度和强度要比学校大得多,我就像是一块海绵被扔进了大海里,贪婪地吸收着每天的所学所想,在我的实验日志上吭哧吭哧地记录。在对神经科学有一定了解后,我也开始上手做实验了。我灌流了许多小鼠,并对不同的脑区进行切片收集,还尝试着用不同的抗体去染色。

我们在NIBS有个独特而好听的名字Summer”。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总感觉里面包含着阳光,听起来热烈而又明亮。我也喜欢师姐带着我和别人介绍,“这是我的Summer”。 我记得很多难忘的瞬间:当我领取了印着Cao Lab的实验服;当我第一次挂着NIBS的饭卡走进大食堂;当师姐提来一笼小鼠对我说“这就是你的小鼠了,你要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我第一次将自己的名字缩写都写得那样一笔一划;当我在大厅偶遇了实验室的其他人,当他们看到我时主动的与我打招呼。我带着Summer这个名字,小心翼翼地来到了这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却发现这里远比我想象中要更加友好。是的,被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才会有Summer。

在五周的时光里,我参加了两场学术论坛:一个是研究生的分享,NIBS“格物致知”论坛;一个是PI们的分享,北生所一年一度的年会。用王所的话来说,这是“大餐”,是一场学术盛宴。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每一位Presenter在台上所展示的从容与热忱,还有NIBS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几乎每一位PI所研究的方向都大相径庭,或许热门,或许小众,但北生所会给予每一位PI勇于尝试的底气与支持。在每一位PI最后的致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个突破性的成果都离不开研究所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或许,这也是NIBS成果喷涌而出的奥义所在吧。

五周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已所剩无多。感谢曹鹏老师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与帮助,给我分享相关的文献并及时对我的实验报告作出反馈;感谢张丽师姐和慧萌师姐耐心地为我讲解实验原理,带着我做实验;感谢同一个实验室的小伙伴们给予我的帮助;感谢我可爱的室友们,每天都活力满满的跑步达人柯妍,勤勉好学温温柔柔的涵凝,还有每天都和我生活节奏非常一致的艺恬。感谢NIBS!虽然Summer只剩下了最后五天的时间,但这个夏天会永远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NIBS,我们,再会!


29. 周一龙(清华大学,黄牛实验室)


NIBS黄牛老师实验室的夏令营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刚开始,我其实对计算机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仅限于略有耳闻。正是通过这段实习,我逐渐融入其中,并且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通过听取黄牛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的耐心教导,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分子建模和仿真技术,能够大致预测蛋白质与小分子的结合位点——从一名“计算机小白”到能够执行一些操作的进步过程让我格外欣喜。

在实验室的日子里,我通过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逐渐理解了计算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能够为科学研究、药物研发带来巨大的推动。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略有了解,我感受到了自己在知识层面上的飞跃与成长。这段夏令营经历不仅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为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道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30. 周雨晴(清华大学,刘清华实验室)


1.做的实验

做了几次WB,好像终于有点搞懂实验课上没学明白的WB是干什么的了……现在勉勉强强可以比较独立地跑WB了。

做了两次genotyping。

积累了一些“各种奇形怪状的条带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的经验。

做了两次小提质粒。

第一次进细胞间,第一次听说“脚趾号”,第一次杀小鼠……

2.见到的人

所长和研究生部的老师很平易近人的样子。

同学们十分包容友善,处处为他人着想。很荣幸认识到一群优秀又勤奋的同龄人!(很让我有反思自我的冲动哈哈哈)

学长学姐们人也非常好,一直在想该让我们做什么。我虽然搞砸了很多事情,但也被宽容了。

大家都热爱着科研,热爱着生科。

3.我的感受

谢谢大家!要用更高的热情去多多学习啦!


31. 董鸣皓(华中农业大学,徐国泰实验室)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还有不到两个星期就要离开NIBS了,我心中充满着许多的不舍。在NIBS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科研还是其他方面,我有许多感悟。

我要感谢NIBS为我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和成长机会的环境。在这里,我能够参与各种研究项目,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我都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研方面,我十分羡慕NIBS的卓越的科研环境,干净整洁的大楼,宽敞的实验室,一应俱全的实验仪器,配套完善的辅助中心。无疑,这样优秀的科研环境是产出科研成果的沃土,也难怪NIBS硕果累累。除了科研环境,NIBS的科研氛围也很浓厚,大家在实验室的时候总是生产力拉满,要么专注于做实验,要么进行完善的实验设计,亦或是相互之间交流实验进度。科研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它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而科研氛围的建立,是进行高效的合作的前提,这一点NIBS做的很好。除此之外,我惊叹于NIBS能够举办诸如年会还有讲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为学生们开拓视野,与大牛对话,了解科研最前沿。年会的热闹非凡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很感谢徐国泰老师以及Xulab的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帮助和照顾,他们对待他人的友善和耐心的教导让我感到很温暖。我在实验室中着重学习了细胞培养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知识,我之前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技术知之甚少,此次学习,让我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了一些。学习的过程并不轻松,作为我接触较少的方面,有很多知识要现学,不过还好,在老师和学长学姐发帮助下,我还算顺利的学了下来。

在生活方面,NIBS的食堂离研究所很近,饭菜便宜有可口,还有水果供应。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如此好的食堂是一个福音,他们可以方便快捷的补充能量,然后继续投入科研之中。此外,实验室的生活区还有各种小零食,以及饮水机,满足平时的小饥饿。summer的750元补贴用来吃饭完全够用,甚至有空还能去西餐厅小小的犒劳一下自己。如果说有什么不方便的,那就是研究所周围没有什么商店,最近的商场很远。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远离喧嚣,是营造一个安静的科研环境所必需的。

最后,衷心的希望NIBS越办越好,在生命科学领域,继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32. 范忧乐(上海科技大学孙硕豪实验室)


有点像是随笔,主打的就是真情实感!我也学学前人的样例,分几个部分回顾一下我的NIBS暑校生活。

结缘

“去。”

得到师兄一句简洁而肯定的答复后,我便着手准备NIBS暑期训练计划的申请事宜。老实说,我是被一哥们儿拉着一起报名的,觉着暑假一起来北京可以做个伴儿……可谁曾想到如今我俩天各一方QAQ!

只身一人走出大兴机场,打车前往北生所。一路上与北生所有关的种种记忆在脑海不断浮现。起初听闻NIBS是在学校老师的教育经历和毕业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ppt里,只觉得NIBS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生科科研圣地。在准备申请材料的那段时间里,我无所不用其极地对北生所展开“地毯式”搜索——b站,贴吧,知乎,小红书,百度……然而,除了超多非常牛的名誉外,我却很少发现与各组真实科研生活相关的介绍或记录,只能从往届暑期训练计划心得体会的文字中寻得蛛丝马迹——北生所在我心中的神秘之感又添了好几分!尤其是得知进入孙硕豪老师的课题组后,更是产生了一丝紧张与迟疑,因为我在(19年及以前的)往届心得体会中没有发现来自孙老师组的暑期学生!作为一个有点i的人(芝羽师姐催着我测的),我其实非常担心自己无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和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愉快相处——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前人的心得可以让我稍稍参考一下QAQ……(哈!以后来孙老师组的暑期生就可以康康我的这篇啦~)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终于还是拉着行李踏入了北生所。

学习

因为学校产业实践的耽搁,我是在7.18晚上才迟迟入所。想着第二天就要开启一名暑期生的五周NIBS生活,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觉。恰过早饭,在一位好心的清洁阿姨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实验室(其实是我暴眼了没看标识)。热情的(也超级高的!)徐师兄带着我来到工位并前去通知那位带我的神秘师姐。在桌上摆放好电脑,便一团缩在椅子上,焦急而又忐忑地期待着那位师姐的到来。“嗨,师弟!”我回头看去,但见一位温柔的师姐款步而至,步伐轻盈而从容,宛如春风拂过,带来一片宁静与舒适。她的目光如清澈的湖水,透露着深厚的沉稳和温和的关怀(感谢gpt)。她微笑着停在我身旁,轻轻道(注:“轻轻”为艺术处理,此时师姐的嗓子还没哑):“你好,是新来的师弟吧?我是你的师姐,很高兴认识你~”芝羽师姐细致地为我介绍了听觉系统和她正在做的课题,同时耐心解答我时不时蹦出来的问题。看出我仍存些许紧张,师姐便领着我去把师兄师姐们认识了一圈——虽然我一个名字都没记住,但却感受到了这个组的包容与温馨(以及超多e人),这也使我对未来五周的生活充满期待。那天下午孙老师带我去办公室简单聊了聊。说实话见到老师的第一眼我愣住了——虽然早已在官网看了好几遍老师的照片,但是没想到本人更加帅气和富有精气神儿!老师话语铿锵有力却不乏轻松风趣,谈论问题严肃认真同时也温柔随和。简单交流一番后,我便正式以暑期生的身份进组学习。

在师姐的带领下,我亲身学习和体验了从半规管注射、看视频记录表型,到灌流取材、免疫染色和拍片子的全套流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内耳取材。看着芝羽师姐和锦洲师兄轮番上阵、在我面眼展现精湛的取材技巧,我的眼睛直呼“完全掌握”。可谁知自己亲自上手进行操作时,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宛如得了帕金森般不听使唤——抖个不停!好不容易夹住的canal才几句话的功夫变消失的得无影无踪QAQ!虽然练习时经常血压拉满,但正如师兄师姐所说,这个过程非常“修身养性”。(其实蹲电脑前看好几个小时的小鼠视频也很“修身养性”!)在一连几天对十几个内耳取材后,我逐渐能够静下心来进行操作,帕金森的手也慢慢稳定——整个人的灵魂仿佛得到升华!当真正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看到亲手取出和染出的VG, SG, saccule, utricle, canal的那一刻,取材时各种艰辛之感瞬间得到释然——诚如胡霁老师所言,神经元果真是“最漂亮的细胞”——镜下的画面美到令人窒息!(不过更令我开心和自豪的是后来我也可以学着芝羽师姐和锦洲师兄的口吻有模有样地教思墨师姐取材了哈哈哈~)

组会环节也很有趣。虽说每次只有一个人汇报,但是他们都会准备超级长的ppt!每每看到新的术语,我都赶紧进行记录;加之师兄师姐的提问和孙老师的及时讲解,整个组会其实相当充实。

年会

这次年会是在天津恒大酒店办的。刚下车我就被这个超级大的豪华酒店震撼到了,每个房间也宽敞得要命,里面甚至还配了个小温泉——我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奢华”的酒店!凭借免费餐券,我们可以吃中西餐自助、甚至还有烧烤!而且每个人都能免费去泡一趟温泉,我只能说来这一趟赚麻了哈哈。

年会的重头戏当然还得是大牛们精彩绝伦的talk——表观遗传、生物钟、睡眠……每场听下来都让我受益匪浅!当然印象最深的还得属孙老师的talk——ppt清晰明了、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前庭器官以及平衡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会场之外也没闲着,各家生物公司的小桌挤满大厅。第一天逛完我便收获了一大兜战利品,顺带还中了一张80块的彩票,win!

即使到了晚上,酒店里也是热热闹闹的。北生所不但举办体育比赛,还给学生以及课题组开了ktv豪华包房!孙老师不愧为文体部出身,悠扬动听的歌声萦绕整个包厢;锡迦姐带着大伙边唱边跳,一首《粉红色的回忆》技惊四座;我随师兄师姐们轮番上阵,狠狠过了一把ktv瘾。不过说到仅次于年会的盛大活动,莫过于一年一度的歌手大赛了。我的老乡兼中学学长秋谷师兄虽然第一轮以极其微弱的票差遗憾败北,但每每回顾当晚的比赛录像,我依然坚定认为师兄的唱功和表演绝对配得上冠军之位!

当然,这个年会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因为我突然发现这酒店正对门儿竟然就是天津欢乐谷!于是趁着年会的间隙,便跟着师兄师姐们好好劳逸结合了一下。

这波年会真没白来,吃的住的玩的学的,每一样都让人印象深刻!

日常

其实我那哥们儿当初给我说了好几次报NIBS暑校的事情,但我一直都有些犹豫——直到他不经意间的一句“我师姐说NIBS食堂超级好”——这一语宛如静谧夏夜的惊雷!我当即答应下来,不是贪吃,只是希望能以自身为实验对象,前去贵所食堂探究“饱腹感对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果然,来到北生所后每到饭点我的心情便格外愉悦,不仅仅是食堂饭菜实惠而美味,更多是因为可以和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师兄师姐们告诉我哪道菜好吃,哪里的火锅比较爽、哪个外卖踩了雷、今天娱乐圈有什么八卦等等,最喜欢的还是瑞琪师姐分享的知乎小故事,每次都给大伙讲得一愣一愣的!

平日里实验室的氛围非常和谐,热心的师兄师姐们经常为我提供帮助——找不到抗体稀释液时,岳岳师姐直接把她的一管借给了我;看到我在练习取材,晶越师姐马上掏出一大盒内耳任我挑选;在休息室里,师姐们还常常拿出葡萄、凤梨、零食跟大伙分享……每每想起,我都不禁感激涕零!(泪目QAQ)

当然,来NIBS不能光惦记着吃了,保持身体健康也很重要。NIBS不单有健身房,还有各种室内运动场地,晚上没事便会去健身房做做深蹲、练练胸肌。令我较为惊讶的是,NIBS的排球氛围竟也蛮浓厚的,每周我都乐呵呵地跟着晓轩师姐跑去打场,一连下来两三个小时,好不痛快!


启程

写到这里,已是第四周的周五。

很快,我将启程坐上回家的高铁。

有些意外,来时以为将会非常漫长的五周时间竟是如此短暂!

想着马上就要离去,心中忽然满是伤感——我有点舍不得周末的一元餐,有点舍不得记了好多页的实验记录本,有点舍不得坐了五周的工位,也有点,舍不得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但是转念一想,其实不必太过伤悲。

正是因为别离才会更加珍惜这份回忆,正是有了结束才能启程踏上全新的旅途。

生活向上,时间向前。

感激,而后更加奋力地前行,或许是对这段经历最好的答复!

最后,真诚祝愿孙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诸事顺利、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33. 胡柴茂(中山大学,苏俊实验室)


从得知NIBS的暑期训练计划开始,翻阅官网上往期summer的心得体会仿佛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我在前人的描述中想象着NIBS的年轻、开放与自由,直到今天才恍然意识到一个月的summer生活即将结束,轮到我留下自己的故事。

六月的广州,热浪裹挟着期末月的紧张阵阵袭来,让人难免心生焦躁。收到summer的录取邮件是在一个困倦的下午,复习PPT上突然弹出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暑期训练计划入选”邮件通知,仿佛一阵清爽的凉风瞬间扫去困意。从那开始,每每复习到心烦意燥,想起即将在NIBS度过的一个月总能平静下来,仿佛身处科研圣地前,顿觉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科学的深邃。

在So Lab的一个月里,苏老师亲自教我们分离卵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显微操作等实验技能。So Lab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中不失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与切实长远的科学视野。茶余饭后不乏大家畅谈生活与理想的身影,师兄师姐们可爱的笑容中透露着无限纯粹。五周里,我收获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更是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和敏锐眼光。

珍惜在NIBS的每一刻,但真正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无论是NIBS静逸外表下涌动着的无限激情,还是PI们非凡成就后的平易与谦逊;无论是兼具严谨与趣味的年会报告,还是充满活力与欢乐的歌手大赛,都是这个夏天我难以忘怀的回忆。

盛夏转秋,与NIBS的故事即将画上句号,但我和Life Science的故事未完待续。


34. 胡闻轩(上海师范大学,王伟实验室)


说实话,我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人,会有多少我的老师,我的师兄师姐,乃至未来我的师弟师妹看到这篇感想(毕竟一篇感想应该不会被拿来算点击量,下载量,引用量吧哈哈哈哈)。

但在我的理解里,这篇写于NIBS的感想,同无数从NIBS发出的文章一样,是要送给历史,送给NIBS本身乃至其背后更大的文明的。正如王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科研,是为了全人类而做的”。

所以暂别之际,思绪万千,提笔之时竟有些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还望能尽数行于本文之中。

和NIBS的故事开始于哪里呢,我好像已经有些记不清了,是我与研究所同年出生的缘分,是高中时仰望中国生命科学界的银河时看到的那颗最璀璨夺目的星,是高芝师姐回上师大宣讲时、印天师兄与我交流时我的跃跃欲试,是在最为艰难的学期的期末复习周,收到录取邮件时激动到偷偷跑到湖边掉眼泪,是初见被无数人称为“殿堂”的研究所的恢宏红色大门时的无限憧憬。

但不论最初的起点在哪里,在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七号写出的——这个故事的正文,实在是过于灿烂了。

虽然我构想过很多很多用于描绘这段经历的不同的起点,但写到这里,堵在嘴边的,一定一定要在一开头说的,依然是——感谢。

感谢王伟老师,王老师除了在学术上的工作让我钦佩以外,还领导并建立了一个硬件上绝对一流,氛围上自由活泼、协作共进的课题组,大家可以在组会上、在实验室的任何一块空地上一起自由讨论,可以在KTV里、在饭桌上嬉笑欢言。并且王老师像对待每一位研究生一样,一视同仁的指导和管理我和周彰两位summer,没有因为我们年级还比较低,学术水平还不出彩就区别对待。在王伟老师身上受教很深,其中的经验还需要我持续不断学习。

感谢宇飞师姐,秀容师姐,宇飞师兄,开源师兄,梦昭师兄,黄涛师兄,诗琪师姐,嘉梁师兄,祥磊师兄,炜峰师兄,铭琪师姐等等等等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是你们的指导,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各种奇葩问题,才让我真正开始从那些伟大的再生领域的科学故事的聆听者成为深入了解器官再生和衰老这个领域的研究者。

7月18号的西餐厅,7月22号的海底捞,年会的歌手大赛,8月8号的电影,以及无数次在大食堂小食堂一起干的饭,为了科学问题而奋战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是王伟老师和你们让我真正感受到我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员,而这些故事我也一定会记好久好久。

感谢研究生部以及NIBS其他各个行政、后勤部门,时时刻刻想着我们summer student这群或许对课题进度与科研产出没什么帮助的“临时工”,五周的时间里,各位行政、后勤老师在各个层面全力保障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真切的体验到了NIBS将学生视为“同事”而非“工具”的强大的人文关怀。

有个小插曲是,我在8月初把研究所的卡丢了,带着犯错误的恐惧和不安,我找到了研究生部,但NIBS的老师们并没有批评我什么,而是快速地进行了各部门协同工作,让我在第二天就拿到了新卡,展现出了非常哇瑟的办事速度,真的衷心感谢各位老师们,是你们让我感受到成为了NIBS大家庭的一员!

还要感谢同为summer的周彦丞、张若青、周彰、李昊阳、任品泽、赵艺嘉、栾诗若、于香雨、胡柴茂、吴苡凡、聂鹏宇、董鸣皓、许琛、黄一骏、马润博等等等等,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本科学生是怎样的(以及最优秀的本科学生是如何熬大夜的,虽然熬的那几个大夜真的很开心啊哈哈哈哈)

更远的,还要感谢NIBS文明的发起人王所,以及更多在曾经和现在为NIBS的存续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们。NIBS是赴美留学归国最杰出代表和先驱——王晓东所长的心血,是30位在职PI,是无数前前后后在这里奉献青春,推动人类认知水平的进步的PI们的心血,是被党和国家寄予厚望,以真正实现科技强国的为使命的敢于突破原有格局的中国无数科研人20年的心血。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块世外桃源般的“试验田”。

是你们在一起,让北京这个城市除了首都以外,对我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另外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一点,是NIBS的文化底蕴之深厚,进门右拐有一面照片墙,风格虽古朴,但却映射着NIBS的辉煌,映射着从NIBS走过的人的足迹,他们在这里奋斗过,也将永远被这里记住。

最右边一片是专属于历届summer的,而在一张张看似没什么直接关联照片的背后,历届summer之间其实是有传承的,虽然我们是三年疫情后第一届正常的summer,但这不妨碍这段故事的延续。

这段故事里,是21年的summer高芝师姐,是19年的summer黄涛师兄,是18年的summer宇飞师姐,是在我的工位身后,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的2007年的summer巴钊庆老师

当然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我不知道的名字,因为Student Summer Training Program(SSTP)与北生所结缘,而选择了北生所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如今或已经博二、博三,或已经带着NIBS的博士学位前往海外深造,或已经归国筹建自己的实验室,成为了独立PI。而summer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科研殿堂的大门,并将其中所学得的东西、看见的风景一代代传下去。

那来具体总结一下我的习得吧:

科研上,我是带着几个问题来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What is true science?”

“What are true scientists?”

“What is the top-most 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world like?”

而在5周中,北生所告诉了完美的我答案,并极大的震撼了我。

“科学”上,北生所是不普通的,正如我在简介和采访中看到的那样,这里的课题只原创,不跟随。这一点不论是从这五周我所见识到、学习过、讨论过的课题,还是从所内已有的成果,都无一不印证了这一点。我第一次见识到了那些能发CNS的大课题、大工程是如何诞生和运作的,0到1”的原始创新是如何完成的。

北生所又是普通的,像胶回收、提质粒、PCR等实验不论在世界上哪个顶尖实验室都非常重要,这也再次提醒我基础操作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科学家”上,我认识到,一个好的科学家,好的”scientist”绝不只是看他发了多少CNS paper,而是要致力于解决本领域内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开拓人类认知的边界为使命。学会和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研究领域的特点。能顶住压力,敢于在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上投注心血和精力。

“国际顶尖研究所”上,虽然我尚未能涉足对于研究所的顶层设计,但从王所等人的分享中,我认识到,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一个顶级的研究所要给人才足够的空间,要给PI足够的自由度,这包括财务的自由,研究方向的自由,实验室管理的自由等等。这里没有权利压迫、勾心斗角,有的是合作共进。

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期限的考核,来评判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目标是否在本领域内真的足够重量级。

此外,“顶尖”还体现在研究所“平等”的氛围上,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干饭的时候啦,你真的有可能抬头发现对面坐的是你的导师,是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所,是ACE2和NTCP受体的发现者李文辉老师,是“最年轻的院士”邵峰老师,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大佬”、“大科学家”。但在这里每位老师和同学都是一样的,没有人因为地位或职称高因而是“特殊”的,如我和王所聊天时王所说的“北生所是一个很’easy’的地方”。

也正是这样一份不多见的“平等”,使得自由发言、学术至上在NIBS成为可能。而这样“国际顶尖研究所”的氛围,更为杰出的科研成果提供了沃土。

我曾经无数次问过我自己,“你觉得学术的殿堂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这里就是答案吧。

科研上,在我主要参与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哺乳类动物的脊髓再生。

器官再生,始终是人类的伟大蓝图和终极幻想。而脊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部分哺乳动物在脊髓损伤后可以再生,但另一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人)在脊髓损伤后不可以再生,这暗示可能是一些哺乳动物(包括人)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再生的能力。解析为什么部分哺乳动物拥有再生能力,而部分哺乳动物丢失再生能力的原因与调控机制,并尝试将其运用到人身上,实现疾病治疗或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很多,但在本领域内,由于前人研究选用的动物模型之间往往具有巨大差异,以至于很多机制难以被完全解析,我们始终缺乏一些近缘物种去做comparative study。

而王伟老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显著优势的非洲鳉鱼(killifish)实验室。通过和同为鱼类、亲缘关系近的zebrafish、gar、pufferfish等品种在横断脊髓后的现象与基因、RNA、蛋白与细胞水平的反应相比较,实现了本领域内始终难以完成的comparative study。

在我的具体工作中,让我映像最深刻的idea是:由于我们发现手术毁髓难度大、对鱼的伤害大,往往导致其无法存活,我和师兄师姐们尝试构建运用光遗传系统的质粒,以此实现不通过手术杀伤特定位置的脊髓神经元。

此外,师姐们还耐心的教会了我载体设计与构建、gibson连接、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单细胞解离、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等等一系列实验操作。以及killifish zebrafish gar pufferfish一系列鱼类的养殖和操作技巧。

生活上,虽然这次我们没能有幸住上龙湖的宿舍,但师兄师姐的口中龙湖的单人间,也让我对未来的读研生活有了无限的幻想。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年会了(虽然我觉得大多数人的感想里都会写,但真的太震撼了不得不写),在天津的“东丽湖度假村”,在顶级的住宿和餐饮条件的加持下,北生所的全体PI们与从北生所走出的PI们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好像今天还被人民网报道了),除了PI们对自身工作的精彩演绎,还有报告结束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对工作的疑问甚至是质疑,这些在这里都是被允许的,也是被推崇的。这几天让我见到了NIBS拥有或培养的,璀璨如群星的科学家们,见到了中国真正的学术殿堂“唯学术瞻”的学术氛围。

写到这里,是2023年8月9日的深夜,虽然有限的文字注定无法描绘这段精彩旅程的全貌,但也许该收尾了,毕竟北生所更灿烂的明天还需要我去体会、去建设。

听师兄师姐们说过,王所曾经这样回答了NIBS对国家做出的贡献:NIBS对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证明我国的土地上也可以放下一张安静的实验台。”而在这个盛夏,我也真的有幸体会到了这种纯粹的,对事业的专注、对科研的热情。何其有幸,何其向往。

我想,我会这样解释我题目里的’Wonderland’:

NIBS是个做科研的圣地,这里有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人。

NIBS还是个可以让人无限畅想的圣地,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完全自由的畅想和探索人类生命科学的未来。而可预见的,这些畅想与探索也一定可以诞生真正足以载入和改变人类文明的东西。

开头说我早已记不清这个故事开始于哪里,那这个故事结束于哪里呢,我想,远未结束吧,一方面NIBS的文化和氛围早已刻入了我的DNA,另一方面,这5周教会我的实验技能以及给我带来的有关于我未来的学术生涯的思考,将不断的、不断的指引我前行。

感谢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有NIBS这个生命科学界的一方清凉净土的庇护,万分希望明年的自己也可以像师兄师姐们一样在NIBS这片科学的沃土茁壮成长。

也愿未来我和NIBS能一样,如同NIBS的20周年的年会主题: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35. 黄一骏(复旦大学,徐墨实验室)


我与北生所的结缘始于2022年的上海。在那个被疫情封锁的的春天,在狭小的宿舍里,我第一次在线上听到了邵峰和王晓东两位老师的讲座,我也第一次认识了北生所这个Wonderland for science。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晓东老师和邵老师的研究成果让我这个刚刚踏进生物医学研究大门的懵懂学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从那时起,我就一遍一遍地刷新着NIBS官网的暑期训练计划一栏,期待着2022年第十七期Summer举办的通知。直到2023年的四月,我又一次刷新了NIBS的网页,看到报名链接的当天我就整理好了报名材料,提交了我的长长的个人陈述。从报名到入选到入营,中间的等待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当车最终停在北生所门口,我才意识到,这个一年前的小目标,终于是要实现了。

在Mo Xu Lab的一个月,是逃离医学生身份的沉浸式科研的一个月。因为同Lab另外一个Summer的缺席,我便成了徐Lab 今年Summer的独苗。我的师姐柴梦琳对我无比耐心细致,会耐心的教我做最基本的实验,从染切片到跑流式,都是事无巨细地教学,对于仪器使用的细节以及手法也会毫不吝啬地教给我。实验室里的其他师兄师姐们也是事无巨细、有求必应。这一个月里,可见师兄指导过我的课题,赵珍师姐教过我co-IP,吕垚师姐和振宇师兄带我一起跑过WB……只要想学,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都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全盘相授。

这一个月,在实验上是坎坷不平的一个月。从我刚进Lab开始,几个实验好像就都不是很顺利:基因鉴定的几只鼠结果和之前又出了偏差,数了一下午扭曲的线虫最终也没有数出阳性的结果……但我想,研究从来就不是一条沿途。和大自然赌博,赌输可能才是常态。

这一个月同样是纯粹的一个月。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一般都是赶最早的班车过来,坐最晚的班车回去,就连周末也都不例外。北生所虽在北京,但远在昌平郊区,市区的繁华喧闹与研究所无关。虽然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文献,做实验,但正如颜回“不改其乐”,一箪食、一瓢饮,日复一日拓宽人类知识边界的乐趣同样是外人不足道的。

在我眼里,NIBS是一个充满坚守、勇气和热爱的地方,在这里的人们都有着对生物医学无尽的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在北生所的这一个月,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和纯粹的快乐。感谢徐墨老师和实验室的可见、定煌、振宇师兄、梦夏、沁沁、苗阳、赵珍、吕垚、梓晔、宏丽、叶琼、宇璇、涵乔几位师姐和实验室的helper们,以及我最要感谢的,手把手带我的梦琳师姐。作为一个临床医学生,或许以后我的科研道路会与各位师兄师姐们千差万别,在上海的我可能也与师兄师姐们天各一方,但我想这一个月已经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让我始终记得科学研究最纯粹美好的模样。


36. 李昊阳(清华大学,齐湘兵实验室)


Long long ago, when nighttime was still longer than daytime, it was my first time that I had heard of something about NIBS. At that time, a freshman was astonished, or moved, by the research stories told vividly by Dr. Wang. “ How cool! I hope to work there! ”, I said to myself, excited and unusual. Absentmindedly, I resembled to go back to childhood, when I had promised to myself that I would definitely be a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And I knew I had found the best place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However, life is never a smooth ride. I failed in joining a series of projects in the spring semester, frustrated for a long time. As a matter of fact, for me, this project was just a try with thin chance in my heart. To my surprise, thanks to Dr. Qi’s generosity, I was admitted into summer smoothly. I even couldn’t fall asleep that night. So this summer, still a bachelor as I was, I came into the cute red building for the first time, doing experiments as a summer.

在五周的实验室体验里,杨滨师兄把我从实验室小白带到了实验室初出茅庐,实现了称号的飞跃(bushi)。从无水体系、充气球、旋蒸、萃取、点板、爬板、过柱的基本规范操作及原理,到PyMOL、MOE、Schrödinger等计算和docking软件和UPLC、核磁等仪器的使用,再到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做实验时应该想什么,还有我未来的规划、去向等等,师兄在各个方面毫无保留地教我,不仅让我学会了很多操作技巧,还帮助我更好地走上未来的科研道路。杨滨师兄是我科研路上第一位引路人,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对他这五周不遗余力的指导的感谢。

在齐老师组的这五周里,感觉到齐老师组像是一个大家庭。杨滨师兄有时会遇到他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师兄师姐都会热情地帮忙。组里除了组会、journal,还有每周六的课堂或考试或分享,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对研究大有裨益。

我还有幸参加了NIBS因为疫情时隔4年再次召开的学术年会。除了酒店豪华之外,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会上各路大咖的发言,老师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各个方面为我描绘了生命科学的壮阔画卷,开拓了我对生命科学的认识。除此之外,8.7高欣老师的报告也让我意识到计算机技术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是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激起了我现在一个编程盲对于计算机和编程知识的好奇和想要学会的迫切感,计程设的学习要提上日程力。

最后,感谢王所,感谢齐老师愿意收留我,感谢杨滨师兄对我的陪伴、引导和教育,感谢实验室的其他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帮助。在未来,我定会继续在生命科学的浩瀚海洋里探索,成为一名科学家、一名科研工作者。

私は李昊陽です。夢は科学者になって、効いて安い薬をたくさん開発することです。世界中の人が、私が開発した薬から、苦しくなくなって、嬉しいことです。

8.5上午更新

刚帮师兄划完板子,不是我割得也太丑了吧!真受不了一点!【发怒】【发怒】看师兄在试能不能放进展缸莫名心酸怎么回事。【大哭】【大哭】【大哭】

8.5下午更新

考试题好眼熟,我怎么感觉作业题里有过。但我忘得差不多了。。。复习一下吧那就。

8.8上午更新

我好菜啊。受不了了。我服了。一个上午操作全是问题,我真服了。

8.8下午更新

一上午难受得要死以为阳了。还好没事。只能说午觉赋予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下午过完柱子之后和师兄一起做福山题,边做边讨论仿佛梦回高中学竞赛的时候和同学对题目的激烈讨论,牛眼泪了家人们。

8.8晚上更新

今天才发现来这投的第一个反应的量就加错了【发怒】。真就《梦开始的地方》。

要交了,不会再更新啦。

See you, NIBS. Hi, new semester. Nice to meet you, my promising future!


37. 李祥龙(兰州大学,张二荃实验室)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间作为summer来到NIBS将近有一个月了。再回首,感触颇多。

我所在的实验室是张Clock Lab。我刚到NIBS的时候,PI张二荃老师刚出差回来,他向我介绍了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工作。实验室着力于解决几个大的问题,什么是生物钟?生物钟如何调控?研究生物钟有什么意义?生物钟调控机体的代谢、免疫、睡眠甚至情绪,受细胞内水平极其复杂的转录和翻译反馈环性调节,信息学手段发现了几十种的调节蛋白与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调节网络。深入探究生命体的昼夜节律现象,对于治疗肥胖症、抑郁症和躁狂症,以及解决时差、轮转工作和人类衰老的防治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实验室也已经筛选到了调节生物节律相关的药物。过去的几年里,实验室已经做出了一些优秀的成果。张老师言谈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极为谦逊。他安排赵海焦师兄和桑迪师兄带我学习。后面的时间里,我在Clock Lab主要跟从焦师兄进行High-fat diet与Circadian Clock的研究,同时学习和实践了不同实验的protocol。从鼠尾提取DNA到Gipson,从小鼠取脑到冷冻切片,从Western到免疫荧光,从经典行为学实验到光纤接脑检测或操作神经元等等。组里的氛围超级好,师兄师姐非常热情,老板不push,工作时间自由。Clock Lab符合我对梦中实验室的所有预期。

NIBS是把我当成小孩子的地方,在这里我遇到了超级优秀和耐心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细心给我讲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注意的细节,指导我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在我失败后帮助我分析问题所在并鼓励我重新开展实验。他们信任着我,相信着我,鼓励着我。同样他们也能非常包容我的错误,不会因为我操作失误拖累实验进度而嫌弃我。不仅仅是老板给我安排的师兄师姐,其它师兄师姐做一些实验的时候也会喊上我学习,非常认真的给我讲解。在这里我必须得感谢实验室所有的师兄师姐们,小刘师姐、桑师兄、霍师姐、海焦师兄、小徐师兄、媚妹师姐、可腾师兄、randy师兄、子青师姐、陈晨师姐、张师姐以及其他的师兄师姐。

不仅仅是Clock Lab,整个NIBS也超级棒。NIBS是一个真正做科研的地方,氛围很纯粹。非常喜欢这么一句话,Summer不是NIBS的guest,而是NIBS的host”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NIBS提前为即将到来的summer准备了门禁卡和生活用品,甚至还往卡里充了钱。身为Summer可以参加NIBS的年会,除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还有各种吃喝玩乐。整个所里对待summer都很包容,如同上面所说的,NIBS是把我们当成小孩子的地方。另外,所里的餐厅超级好吃且便宜,周六周日两荤两素一块钱,已经不想回去了。王所说,NIBS的summer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不是因为NIBS,而是因为summer本身。

感谢NIBS赠予我们summer这次宝贵的体验。

感谢Clock Lab的二荃老师和师兄师姐们。

感谢在此结实的来自天南地北的优秀summer。


38. 刘岱源(中国农业大学,王晓东实验室)


2023年的夏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作为2020年入学的我第一次体验疫情阴霾散去后的暑假,又何其有幸能够邂逅20岁的NIBS,与志同道合的summer们相约在科学的殿堂中。

相识

还记得到实验室的第一天,负责带领我熟悉实验室的潘阳子师姐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师姐头脑清晰,做事干练,能够将繁杂的实验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实验过程中,师姐强调独立梳理实验protocol的重要性,只有将protocol和背后的原理烂熟于心才能利用好实验过程中的每分每秒,我想这也是师姐实验效率高的原因。

在了解师姐正在进行的课题以及阅读细胞死亡相关文献后,考虑到时间问题,我最终选择验证necroptosis标志性蛋白表达变化作为我这几周的课题方向。在这之后我进行了不少的实验,例如细胞传代、WB、CTG细胞活率测定、跑流式、细胞分组分等,这对于之前没有细胞实验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实验过程中也曾在“五花八门”的实验步骤中“翻车”。经过师姐不厌其烦地提醒我注意实验细节,我逐渐对细胞相关实验更加自信,并且深刻地认识到一些实验的小技巧往往能够决定实验成败,这需要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胆大心细,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NIBS这五周,最令我惊讶的是NIBS的多元化。从实验室尺度来说,师兄师姐们的课题方向各有不同;从研究所尺度来说,每个PI的研究领域大多差异很大。这种多元化的背后是NIBS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允许研究人员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行最大化的探索。

相知

暑期训练中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年会了。四天时间,三十余场学术报告,我们像海绵一样竭尽所能去吸收来自不同生物学科方向的知识。虽然有些报告涉及的专业知识对我来说较为生疏,不过每位老师的演讲内容背后展现出的科学探索的执着与热情深深感染着我。年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晚上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更是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年会在歌手大赛达到高潮,我们二组的summer们展示了一周的排练成果:童年歌曲唱跳串烧。当带上墨镜的一刻,我们同时摘下面具,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节目效果竟出乎意料的不错。当然,歌手大赛上睿睿师兄的《仙儿》,沁怡师姐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忆,不禁令我惊叹:Wang lab的师兄师姐们不仅实验水平非常厉害,艺术造诣竟不相上下,真是一个全能的实验室!

铭记

时光如梭,五周的时间在NIBS竟如此短暂,转眼间NIBS暑期训练迎来了尾声。感谢王所能够给我在实验室学习的宝贵机会,感谢lab manager郭老师和Wang lab的师兄师姐们:忘不了刚进实验室时睿睿师兄的奶茶,忘不了阳子师姐和银频师姐带我们去西餐厅大快朵颐,忘不了海河边的美好回忆,更忘不了日常吃饭时茹师姐和孟师姐的欢声笑语……其中,我要特别感谢潘阳子师姐在实验方面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在生活方面对我的关心。还要感谢二组的两位leader,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年会上二组的精彩演出。

还记得王所在开营仪式上曾说:“你们来到NIBS,不仅要体验真正的科研生活,更要在这段经历后始终保持着对科学探索的崇高敬意”。在经历了实验室的点点滴滴后,我切身体会到这份敬意来源于夜以继日的坚守,更来源于追求real science的决心。二十载风雨兼程,二十岁风华正茂,衷心祝愿NIBS在下一个二十年中取得新的辉煌,也希望未来能与NIBS再续前缘!


39. 栾诗若(多伦多大学,隋建华实验室)


上眼罩,听着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心跳如雷。Shall I compare ye to a summer’s day?

来到NIBS见到大家之前,我的心情是无法言说的忐忑。与国内top大学里最优秀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是我万分期待的机会,但同时也十分担心因为与大家的学习、经历相差太多而不能融入,也担心我这个小菜鸟在NIBS什么也不会。 But from the moment I met you guys, I have known that we would be friends and I will have a good time here because you guys are so, so, so nice. 在这五周中,我遇到了最最好的师哥师姐,最最投机的朋友,也更坚定了在生命科学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的决心。I have become more determined to explore the path of life science, and it is because of NIBS, because of all of you the best.

在Sui Lab(隋建华实验室)的每一天都快乐, fulfilling, and full of harvest。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make me feel deeply. 我还记得第一次开组会的时候,是师哥上台分享一篇文献。在我脑袋空空还在消化基础信息的时候,隋老师稳定输出,平均一页PPT三个问题,让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the acuity and the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possessed by a scientist。王静师姐温柔又贴心,帮助我很快很好地融入了我们lab,也对抗体中心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一次亲自上手做大提的时候,光胥师姐非常耐心地给我演示了各种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结果最后一步,我顺手就把刚洗脱的proteins全倒了。但是师哥师姐们did not blame on me,而是安慰不知所措的我。瑞华师姐言传身教,一直告诉我‘做实验一定不能对自己太自信’,让我更深刻地记住了做科研一定要严谨,要自省。我也在欣欣师姐身上看到了对科研,对生命科学的obsession and devotion. 王智强师哥和韦智钟师哥跟我讲他们的课题,方向和理想时,那些闪闪发光的期许和意义只是静静地、淡淡地流淌着,即使我们深知它们的力量。而那些挫败、深刻的思考、不厌其烦的重复,更是科研路上的常态。它们折叠在一起,糅合成了专属于科研的独特魅力。师哥们经常给我分享一些有趣的、前沿的paper and news,还会给我‘上课’讲基础知识,督促我stay proactive, 去探究每一项实验操作背后的原理(导致我看到师哥就紧张bushi)。师哥师姐也会把他们觉得有用的书借给我,还给我划好重点chapters,让我提前对免疫学有了更深的认识,make me get ready for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当我因为peer pressure感到焦虑时,师哥会提醒我最重要的是要夯实基础,根据适合自己的节奏脚踏实地地前进,还给我传授进组、找课题、设计实验的tips,which are really helpful.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到了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多,生活中师哥师姐也超级超级超级照顾我,我都舍不得走了呜呜呜。每天带我吃好吃的,带我去玩儿,关心我,鼓励我,当他们的小师妹真的太幸福啦。

Us Summers were very shy at first (except me hhh). 最开始只有我和任同学两位组长发言、发通知、组织活动,都没有人理哈哈哈。Thank NIBS Annual Meeting, we gradually became close friends. 我们一起为了《勇闯天涯之童年大作战》成为唱跳rap样样行的全能艺人(bushi),现在想想男生们巴啦啦小魔仙全身变还是很好玩哈哈哈。感谢我可爱美丽的两位室友嘉嘉和于于,无怨无悔支持这个项目。还有狼人杀、欢乐谷、海底捞的生日,都是我超级珍贵的回忆。We shared our thoughts, 我们一起抱怨学校、课业,一起分享对未来的规划。We chatted over nights. We listened and comforted each other. We are heartened and cured. 我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我与大家的差距,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慌张迷茫,而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I really want to say that, thank you all for being such a blessing in my youth, in my summer. We had so much fun, and I learned and grew a lot. I cannot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every single person who has helped me, encouraged me, and inspired me. I am immensely proud of being one of this Summer. I believe that we can go anywhere we wanna go, 前路皆坦途。We will not say goodbye, because I know that we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each other, and always walk side by side, 一起做最勇敢的科研人。


40. 毛佳钰南京农业大学 张二荃实验室


落笔之前正好打开手机,懂事的淘宝已经开始给我推大鼠小鼠脑部冠状切片模具以及离心管作为咖啡豆收纳的妙用了。

还记得刚打开邮件的那一刻的激动,还收到了朋友的一声“爹”作为祝福。留在这里的快乐时光就要结束了,心中不舍。好喜欢NIBS。

这里有纯粹的科研,可爱的师兄师姐和可爱的老板。当然还有好吃的饭!

在这里,只在网页上读过其文献的老板,组会时就坐在对面,并看到他组会听累了就挂在前面的凳子上支着脑袋继续听。

在这里,师姐能回答你几乎所有奇奇怪怪的问题。

--“师姐,你有想过你为什么读博嘛?”

--“呃。” (´·ω·`)

--“师姐,一抗二抗为什么不一起孵呢?”

--“嗯······怕浪费?”· ·;)

--“师姐,那个冲胶片的东西真好用。你们有拿它来洗过自己拍的胶片嘛?”

--“我们还没人这么做过。” ~(·。·?)

--“师姐,这个显微镜太好用啦。你们有拿它来看过头发嘛?”

--“。。。师妹,这个显微镜很贵的,一般是不能用来看脏东西的。” ∠( ᐛ ∠)_

在这里我看到了每个人对于科研的认真,对于自己的实验负责的态度。老板挂在椅子上听组会不影响他思路清晰地点评讨论,师姐在和我唠嗑的同时还能传四五百个细胞,吃饭之前还会聊到师兄那不小心被闷死的小鼠。师姐的实验有时看起来极其认真,又有时看起来十分着急,她说,做每一步都需要知道背后的原理,在该省时间的步骤就可以省。每个人都过的忙碌充实,每个bench井井有条,制冰机大冰箱细胞间暗室大型仪器一应俱全不需要跑来跑去借东西,还有插好的枪头灭好的水和高姐牌预制胶,实验从早安排到晚,也都是在为自己的课题奔忙。实验室有helper和manager,师姐说,在这里,除了科研之外他们什么也不用管。

还有,饭是真的很好吃!

年会规模很大,每个PI的报告真的都好牛好精彩。感受到了王所说的:科学,是有两部分--做和交流。在展板展示的时候,正好捕捉到了一位有展板展出的师姐,师姐好耐心的给我介绍了她的展板内容和每一步背后的原理,另外碰到了一个在相关领域遇到一些小困难的师姐,于是我们三人(我主要负责旁听以及“哇,好厉害。”)就相关领域聊了好久,聊到技术背后的原理和目前的技术瓶颈,也想办法帮师姐解决这个小困难。很简单很纯粹,很棒的经历。

年会的活动真的超丰富,除了报告之外每天都有好玩的活动。有KTV羽毛球乒乓球欢乐晨跑。晚会上听到大家一展歌喉,看到科研生活之外大家的模样,跟舍友感叹:真的每个人都很有才华,正是因为有所热爱才足以支撑漫长的读博之旅。

还有,酒店很奢华,自助餐也是真的真的很好吃!

现在,我已经从刚来时的手足无措,到能够熟练给师姐打杂了。虽然有时候质粒提的不好,第一次跑的WB很难看。自我感觉能帮忙的只有genotyping以及帮高姐逮捕了一只鬼精鬼精的越狱小鼠。还记得师姐看看胶片又看看我,问:师妹你难过吗?说真的,虽然胶片很丑但我还挺开心的。很喜欢这个实验室,两条bench中间拉起喜庆的“叁区欢迎你”,挂着EP管装有不同颜色的buffer做成的穗子串,慢悠悠或者急匆匆的摇床基本一直在工作,还有每天都在转着的好多脑瓜子。

还有很多珍贵有趣的经历,不知从何说起。我们是NIBSsummerNIBS也给了我一个独一无二的summer

文献还是有很多看不懂,报告还是有很多听不懂,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路还很长。王所在报告的最后说:“课题分为这几种:有意思的,有用的,有挑战的,和会做的。”“我们就是要把会做的东西,做最有用的课题。”

小红楼的夏天很忙碌,蝉鸣声嘹亮纯粹。期待下次见面。


41. 聂鹏宇(南方科技大学,邵峰实验室)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当我手机里不停循环播放着这首《凤凰花开的路口》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和NIBS的这段旅程也马上就要走到分别的路口了。回首这一个月来有开心,有失落,有温馨,有感动。在NIBS的这段经历,也一定会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当我在一个学期末的期末周苦苦挣扎的时候,我收到了我入选NIBS暑期训练计划的邮件。这久旱逢甘露般的惊喜让我有了十足的动力撑过了期末考试,并且一直期待着开营的这一天的到来。在收到录取邮件到正式开营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幻想着NIBS的学术科研环境,也一直在期待着自己能够在这次旅程中更好地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而当我真正踏进NIBS大门的那一刻,我感觉我这么久的期待并没有白费:这里远离北京的市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心科研的位置。在所里面,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科研设施都让我感觉耳目一新,也让我对未来五周的科研学习有了充足的畅想。

在第一天的入所培训中,王晓东所长有这么一句关于研究所定位的话让我感触深刻:“让年轻人潜心科研,醉心科研,努力打造展现人类智慧之美的创新平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所年轻的研究所,而每一个新踏入这里的人都是有着远大抱负理想的投身于科研中的年轻人。在这里的每一次的探索,每一次的尝试,或许都将有助于我们去创新出更美好的未来,让每一个来到此处的年轻人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种科研氛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也让我对这里产生了更多的敬佩之意。

我进入的是邵峰老师的实验室参与相关的科研学习。在没有进入实验室之前,我对邵峰老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其实了解很少,并且对于生物实验的许多常规步骤也是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映像,这导致我在期待的同时还有一丝的不安和紧张,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不熟练而导致一些实验的失败。在进入实验室之后,邵老师便安排好了师兄师姐带领我们进行一些科研学习。对于在实验室的这一段科研经历,我最想感谢的就是苏娅师姐,她是一位带领我进行实验操作的热心师姐,我是第一次来做summer学生,而她也是第一次带summer的学生,或许这种恰到好处的巧合让我们双方都有点局促和紧张。但是随着后续实验和科研的不断展开,我们也慢慢熟络了起来。在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我从一个科研小白慢慢成为了一个也能时不时独立完成些许实验的“研究者”,这其中的转变离不开的是师姐对我的悉心帮助。在她进行自己课题的相关操作的时候,她会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其中每一步的原理;在我进行相关实验的同时,她也会细心指导着我每一步的操作。有时候我也会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犯下一些低级错误,但我得到的却是师姐的鼓励和理解从而让我更有信心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而在操作之余,师姐也会分享有价值的科研文献给我,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一些实验背后的分子生物学原理,同时也会指导我下载一些实用的软件来对分子生物的结构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这几周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慢慢学会了PCR、western blog等许多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也参与了一些揭露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同时也对于邵老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细胞焦亡产生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邵峰老师的实验室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也感受到了非常温馨的人文关怀。在实验室里,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认真讨论当前的工作进展,大家集思广益,每一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来帮助组里的成员更好地完成工作;在休闲时刻,大家也会热烈地谈论一些热点时事和新鲜八卦,也会有一些美味小吃分享给每一个成员,让大家都能在科研之余享受最纯真的生活。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我对于邵峰老师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开组会的时候,他对于学生的工作进展的关心和提出不同的见解表现了他的认真和负责;一周七天每天都能在办公室见到他忙碌的身影证明了他的严谨和刻苦。而我也慢慢认识了实验室里的每一个师兄师姐,和他们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李子霖师兄、鲁愿师兄和张泽川师兄对待实验的严谨,蒋唯师姐、刘亮师兄和何华斌师兄对于课题的认真态度,史旭焱师兄,施伟权师兄和田峻清师兄的钻研精神,曾欢师姐,曾梦雪师姐和李达师兄的细致敬业,佘杨师兄、刘筱璠师姐和钟皓宇师兄的幽默开朗,江欣仪师姐,田笑影师姐和张艺瀛师姐的刻苦用心,刘佳琪师姐和王佳师姐的矜持端庄,胡师姐对于实验室的规划安排都让我感受到了原来科研是可以既科学严谨而又不失生动活泼。除此之外,为实验室的科研背后做着基础工作的张姐,黎姐,徐颖师姐等也让我感触万分,正是她们背后的辛勤付出才能够让每天的实验进展更加顺利。当然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苏娅师姐啦,无论是在科研还是生活之中,她都给予了我非常多的的帮助,而她那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源于生活,而生活将助于科研。

最后我想谈谈在NIBS的年会。这是NIBS最为重要的活动。今年是NIBS成立20周年,也是疫情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年会,所以它的规格也是非常之隆重。年会期间,无论是酒店住宿条件,还是午晚餐的款式都让人感到满意自在,而年会期间举办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歌手大赛,欢乐跑等活动也让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有很大的收获。而让我最有收获的则是年会期间的每一个PI做的报告,在他们的报告之中,我感受到了科研给我们这个世界所带了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背后是许许多多的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也在这些报告中学到了知识,拓宽了眼界。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我也将永远铭记这段珍贵的科研之旅,永远记住在这里认识的每一位师兄师姐,永远珍惜在这里结下的每一段珍贵的情谊!


42. 任品泽(清华大学,郑三多实验室)


不知不觉,已经在NIBS中度过了三周半的时光。还记得7月17号初到NIBS,看到红色的老楼的第一感觉:哇,好酷的研究所!带着忐忑的心(还有绑着硕大床垫的旅行箱)走入老楼,只是觉得:这里如迷宫一般,我可能要迷路好久。王所主持开营仪式,我第一次看到了大家:充满活力、青春昂扬。很快就到了组长选举的环节,当老师让大家自我介绍,随后问谁想当组长时,我的社恐属性立马觉醒。还好有我认识的某位同一书院同学在我身边,我强压着社恐,表现出了社牛的“风范”,成为了我们组的两个组长之一。

在当组长的短短三周中,我认识了许许多多值得信赖、陪伴的好朋友。NIBS在年会上有一项传统:每组Summer需要表演一个节目,在我们两位组长商量后,决定排练一个唱跳的舞蹈节目,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我们大家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练舞过程中,我看着大家逐渐由沉默寡言、害羞不语(那时候只能听到我们两个组长的交流),变得逐渐熟悉。我也看着大家由互不认识,变到后来年会时的约定出去玩、一起狼人杀、一起吃早餐、一起去欢乐谷甚至最后敞开心扉。这种感觉是美好的,是美妙的,我想这也是NIBS想让每位Summer做到的:快乐科研、快乐生活。

到达NIBS的最大感受就是:我的生活原来不止科研。在清华的生活是忙碌的,是紧张的,常常能在实验室忙到晚上十一点甚至十二点。而NIBS的生活是自主的、是多彩的,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平等与尊重。师兄师姐不会因为我的无知和愚笨(真的是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实验知识十分的匮乏)而生气,反而会耐心地教导我。在聆听PI与师兄师姐的沟通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尊重和对于知识的热情。尤其是在我有一次和Summer同学一起打羽毛球的时候:我们没有拍子,热心的球友就会借给我们拍子。他们虽然是好多人一起打羽毛球并且来得比我们早,但也会在打完一局以后热心地招呼我们去一起打球。负责和我工作对接的师兄师姐也是非常热心,常常关心我们的工作问题,甚至会来和我们一起唱K,可以说,我梦想中的人际关系和科研环境就是这样的:人与人相互平等、工作和生活彼此平衡。

NIBS不仅给我带来了不同的科研学习体验,而且教会了我许多未曾接触过的实验方法。我跟随师兄学习了整套蛋白质的获得与分离流程:从最开始的插入片段的设计,PCR扩增片段并且使用胶回收方法进行提取;再到使用Gibson方法插入片段到质粒指定位置上,使用PCR扩增;再到使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进行质粒的转入,转LB培养基培养过夜后进行单克隆菌体测序。最后再到中提、大提转染细胞,最终培养后得到带有受体的细胞,进行assay。在师兄手把手的教导下,我逐渐学会如何操作这些流程。

感谢NIBS为我创造的美好记忆,感谢每一位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为我创造的科研实践体验,最后也要感谢我们二组的每一位同学,有了你们,我的Summer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nibs的5周是一段短暂而漫长的时光。正如王所在summer开营演讲中所说那样,5周的时间让nibs的夏令营带给学生完全不同的体验。从初入实验室的新奇,到熟稔后波澜不惊的科研日常,再到偶有所得欣然自喜的片刻时光。在这5周中,Nibs夏令营为我展开了科研生活的全部角度:科研训练、文献检索、同门相处、组会报告、学术年会……这大大小小的一切都让我收获颇丰、难以忘怀。


43. 陶飞谦(南京大学,沈博实验室)


我所分配到的实验室是建在新楼的沈博实验室,问了前台,过了马路,上了电梯,兜兜转转来到实验室的铭牌前。铭牌上五个大字“沈博实验室”,那定是没错了。

“你找谁?”

刚要准备仔细端详铭牌上一个正在整理领带的师兄,却发现他本人正巧在我旁边。嗯,和照片上别无二致。顺着师兄的指引寻到了沈老师,本以为会是个严肃的人,实际却是热情的很。我随着他的步伐,绕过实验台,绕过实验台前的座椅,绕过椅子旁陌生的师兄师姐,在实验室旁狭窄的休息室里有了一个自己的工位。而这陌生的一切,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如水彩泼墨般快速变得鲜活了起来。

Cp师兄抓住我们几个新人,三言两语向我们讲起了实验室的大致内容。这是一次学术性很强的开始,开始的几天我自觉过上了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的日子:摇大肠,切骨头,养细胞、收小鼠(此处感谢hy师姐的认真指导)……但很快我意识到,实验室在学术之外,更有其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验室的大家会互相打趣,会互相帮助,会一起讨论实验结果,会一起去吃小食堂和西餐厅,休息室里总时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和鹅鹅鹅的笑声。有人会坐最早的一班车下班,有人会加班做实验到深夜。小时候读到科学家的故事总是一拍脑袋就能做出成果,但现在更觉得做科研像农民种地,有农忙有农闲,要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要有计划的浇水施肥,才会撞见偶尔的灵光一闪。

去年会的几天让我对nibs整体有了更多的认识。白天有学术讲座,晚上有文娱活动和体育比赛。整整一天的学术讲座,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知识和思想碰撞的领域,增加了我对不同方向研究热点的总体认识。而在其他时候,吃着酒店大餐,与其他summer家长里短、谈天说地又是另一番感受。

很庆幸能够来到nibs,能经历如此一段难忘的时光,奈何文笔拙劣,写不尽实验室里所有的人和事。但能认识这么多很棒的人,能过上这一段短暂的实验室生活,这短短一个月在我心里已经无法忘怀。


44. 王伊扬(复旦大学,徐国泰实验室)


进入NIBS summer项目来源于一次冲动。

突发奇想搜索NIBS官网时,看到了暑期训练计划的招生通知,彼时距提交截止不过十天。从开始准备资料到封口寄出只用了三天,回想起来,自己都惊异于当时的坚决——推掉了所有可能时间冲突的活动,把全部可能留给了NIBS summer。接到入选邮件那天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


实验室生活占据了一个月中绝大部分时间。初见时最大的震撼来自于师兄师姐电脑中和工作台上繁复的药品清单和实验进度——难以想象我用自己的头脑写出那样一份实验设计并穿插交错着进行实验。另一重“冲击”在实验操作的细节规范上。学校里,我自认还算操作细致规范。但看过徐老师的示范视频以及师兄的实操后,发现自己从前操作实在相当随意,忽略了很多细节——我从没想过单手开EP管很可能导致手套接触到管盖内边缘,对于内螺旋的管子,这很有可能导致管内样品被污染。

在学校做实验时,往往遵从protocol做“实验机器”而对原理不求甚解。但在nibs的五周实验室体验中,师兄师姐在进行示范时,常常是边操作边讲解实验原理和特定操作要求的原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才能灵活应变,胸有成竹地进行实验。

凡此种种,都让我对真正的科研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是构建质粒。虽然样品数量少且全程在师兄师姐的指导下进行,但当第一次自己设计sgRNA、构建质粒并转化测序得到了与设计序列一致的结果时,成就感依然是非常强烈的。

年会之行是本次夏令营的另一个重头戏。四天三夜的天津之行中,除了众位科学家为大家带来的学术盛宴外,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亲身参与的歌手大赛中场的歌曲串烧节目。因为台下的热烈氛围,(当然,也因为看不清,)这是我第一次全无紧张,如此放松地、尽兴地在舞台上表演。记忆犹新的是排练后我们十一个人坐在瑜伽房里谈天说地,节目结束以后也经常相约一起去西餐厅吃饭、打球、玩桌游。很高兴认识了这样一群朋友。我想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也会保持联系。


非常高兴在暑期的一个月中能够以summer的身份在NIBS学习和生活。通过为期一个月深入实验室的亲身体验,我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感谢带着我做实验并不厌其烦地解答一个初学者幼稚问题的飞飞师兄、嘉辉师兄和奕兮师姐。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所有人。祝愿大家生活幸福、学术长青!


45. 王韵瑞(北京大学,苏俊实验室)


我最初了解到NIBS,是同一实验室的前summer师兄向我推荐这个地方“是国内最适合做科研的地方”。于是怀着对这里的好奇与憧憬,我报名参加了NIBS的学生暑期训练计划,想要来这一探究竟。

乘坐地铁与公交来到北生所的小红楼前,进入研究生部报道然后入住,我便开始期待之后的科研生活。来到实验室,苏俊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热情地接待了我,给我分配了一个工位,然后向我推荐了几篇研究背景的paper阅读。苏俊老师实验室在新楼,除去实验室及设备等本身就很新外,实验台上各种试剂以及耗材等也摆放的整整齐齐,整个实验室看上去可以称得上是赏心悦目,在这样的实验室里进行科研感觉心里都会轻松愉快许多。

之后苏俊老师亲自带领我们summer进行实验,教会了我们解剖小鼠、分离卵巢、获得卵母细胞、免疫荧光、人工受精、图像分析等等实验。这些实验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自己做起来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苏老师都非常耐心地指导我们进行实验并且鼓励我们。在这里,我真正地体会到了做做科研的乐趣,体会到了一个研究所的活力与自由。

平时生活方面也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每天中午和晚上,我们实验室的大家包括苏俊老师基本上都是一起去吃饭,这是我未曾设想过的。而且由于苏老师极为年轻,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年龄相差无几,因此代沟不大,平时基本上以一个研究生的身份和大家相处,丝毫没有半点高高在上的架势。说到这,NIBS的食堂也挺好吃的,尤其是二楼小食堂,一次和师兄师姐去聚餐点的几个菜都非常好吃。

刚好也碰上了开年会的时候,我也积极报名了主持人选拔,没想到最后居然选上了。于是在每天做科研的其他时间,我还要写主持词,并且每晚去参加主持的练习,借此机会也认识了很多学生会的非常nice的师兄师姐,最后主持歌手大赛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还是要心心念念一下那天晚上的烧烤,因为担心影响嗓音我就没有去吃,错过了还是有点可惜(┬┬﹏┬┬)

总之,在NIBS的这几周从各个方面来说我都收获颇丰。感谢实验室Siri师姐、Anna师姐、Vicky师姐、Fifty师兄、Quiet Wang师兄对我在这几周实验的大力支持,感谢苏俊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指导!


46. 吴苡凡(中国药科大学,郑三多实验室)


我一直以为,科研其实是一条通向真理的朝圣路,而我有多幸运能在启程时遇到“尼布寺”。

一直以来,Student Summer Training Program(SSTP)使NIBS在生科领域本科生眼里独树一帜。2021年以来,国内的部分高校、中科院体系研究所也各自推出了类似的暑期科研实践项目,但是,正如王所在开营仪式上的讲话,像NIBS的SSTP这样为期5周的“诚意满满”的暑期训练,放眼全国也独此一家。

“风起于青萍之末”

算起来,系统地学习生命科学也有几年了,从宏观的生态学,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学习之余,也进入了学校的实验室学习实验技能与科研思路。但是囿于课程安排与考试等任务,也没有真正全身心地体验科研工作。所以我也是一直在寻觅“纯粹的”科研体验,也期望在科研活动中解答理、回应论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故我经常留意阅读到的高质量文献的通讯地址,也经常在微信的订阅号中看到诸如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深圳先进院、各大高校在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的报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体验到不同的科研生活。

“众里寻他千百度”

初识NIBS是在22年年初看到一位学长转发的推送,当时心里只觉得我这样来自211高校的“二把刀”怎可触摸NIBS这样“谈笑鸿儒”的研究所。但就是那短短的一篇推送,恰如“惊鸿照影”,让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而当我在NIBS官网上看到今年有SSTP,便寄出了满载“寤寐之思”的报名材料,即使这意味着我要放弃药企实训和港大的exchange。当然,NIBS也奖励给我一场“双向奔赴”,来自研究生部Emile的字句,将约定散在7月的昌平,骄阳下的碧水绛楼。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初入NIBS,最让我震撼的是一“小”和一“大”。所谓“小”,即北生所出乎我意料的只有一素一绛两栋实验楼和几间低矮的辅助楼;所谓“大”,即产出的科研成果“大”,科研项目也几乎全是对应领域内前沿中的前沿。记得大厅通向实验区的走廊两边一侧是优秀学生的照片,一边是NIBS在NCS等一流期刊的封面文章,确乎“仰之弥高”。

听闻Zheng lab进行的是结构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大脑中瞬间浮现出“Cryo-EM”“AKTA”“蛋白纯化”等字眼。虽说之前了解过Cryo-EM的解析原理,但是真正利用冷冻电镜对大型蛋白复合物进行结构解析,我确乎没有见识过,便更是期待能在NIBS学习到电镜结构解析的技术。与郑老师简单交流过后,我就正式成为Zheng lab的一员了!带我进行科研学习的是马家豪师兄。喜得一summer师弟的马师兄当时并不在实验室,于是师兄和我便在晓莹师姐的手机上进行了“第一次接触”。另外,“传说”马师兄还是NIBS的学生会“掌门”,我本以为师兄是金丝眼镜斜搭,不苟言笑颦蹙的“先生”,晌午见面却看师兄“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浓眉大眼却有及肩的头发。若说外表只是视觉上的冲击只是暂时的,那么他真正让我佩服的是他的认真。所谓“认真”先是在科研工作的细节中,如果说将研究策略归纳得条理分明是科研的基本素养,那他详细地向我讲解蛋白结构解析的每一个步骤和实验策略足可以见得他的细致认真了。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师兄的指导下,我也逐渐厘清了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流程和针对不同类型蛋白结构的研究策略,也称得上小有所学。

实验室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忙碌,每天的工作清晰而有条理,按照计划一点点推进,克隆、质粒提取、蛋白纯化等等。当然实验也并不会一帆风顺,常伴各种失误,Co-IP时误用带有抗体的牛奶block、配错detergent也偶有出现,在此,也感谢师兄没有因这些责怪我(也许因为师兄“淋过雨”,亦或许是为了“传递光”)。总之,实验室的生活平淡而安静,确使人“不知有汉”忘却时间流逝。安静的科研生活也伴有深夜工作的身影,当时为了解析一个蛋白的2D Class和师兄一直干到后半夜。而北生所“大红楼”彻夜长明的灯火也见证着每个这样的宁静得只剩“-80”嗡鸣的夜晚,正所谓“钻之弥坚”,这也许就是NCS背后的“基本原理”罢。

“灯火阑珊处”

记得王所在开营仪式上讲到“纯粹科研”,本分说,5周时间很难让我对科研的本质有什么感悟,但是,我至少对“纯粹”的科研有了最直观的体会和最难忘的经历。而实验室每一次WB、每一次纯化,年会上NIBS各位PI的学术报告、每一张精美的Poster,马师兄、晓莹师姐、高展师姐的指导,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都在向我描述这种“纯粹科研”的工作和生活。

5周的科研训练,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方向,也让NIBS的倩影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待到来年7月,让我们昌平再相会。


47. 徐露(大连理工大学,袭荣文实验室)


光阴似箭,一转眼在NIBS的暑期培训还有一周就要结束了,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收获了一段充实、美好、快乐的时光。

还记得从一开始递交简历,我就十分忐忑,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过于普通,很难和其他高校优秀的同学相比较,等待回复邮件的时间变得无比漫长,最终收到录取邮件的那一刻,说实话我真的开心到尖叫,一想到我可以在那样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里体验科研生活,我就十分激动。终于,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给我的初印象就是很低调,北生所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相比起四周的高楼,北生所非常的不起眼,但当我走进实验室时,我又惊叹于这里精妙的陈设布局、高端的科研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果然在这里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地科研。

刚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周,首先当然是读文献,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一看到全英文的paper,我还是有些害怕,读文献是每一个科研人必备的能力,我现在还很欠缺,不过这次summer的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定会在这部分努力的。其次就是具体操作的学习,苗苗师姐带领着我们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各个实验设备的用法,叮嘱了很多注意事项,我一开始心里发慌,害怕做错事情,怕自己的操作有问题弄坏了实验室的设备,担心给师兄师姐添乱,不过好在苗苗姐超级细心又温柔,一边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基本的实验操作,一边为我们解答疑惑,我们最先了解了果蝇的基本知识,学习看果蝇的平衡子,还有解剖果蝇肠道染抗体、染DAPI、果蝇全基因组提取,我们跟着师姐一起操作,在解剖果蝇的时候,我真的非常紧张,手抖个没完,刚开始解剖的结果并不好,经过我不断地练习,我已经能成功解剖出完整的果蝇肠道并且制片观察了!

实验室每周的组会也非常精彩,有的时候师兄师姐会汇报自己一周的工作以及之后计划开展的工作,有的时候也会分享自己读过的好文献,文献中的实验思路或许能应用在实验室课题的研究中,每当有人汇报的时候,其他师兄师姐都特别认真的听汇报并且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会一起友好地讨论。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听不太懂,但是袭老师一开口我的思路又可以很快被理顺,真的很喜欢大家一起思、一起学习、一起争论的这种氛围。

关于年会,有很多优秀的PI和嘉宾作学术报告,这是整个年会最重要的部分,不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就是给老师过生日,大家就像家人一样聚在一起,为老师庆生,让我觉得特别特别温暖。

NIBS的五周太短暂,特别感谢在此期间给我帮助的每一位师兄师姐,希望将来能够进入NIBS的实验室继续学习。


48. 许琛(南开大学,王晓东实验室)


时光荏苒,过往已成回忆,我在NIBS的旅程也即将结束。

四月,我第一次了解到了NIBS的Summer项目,抱着开拓眼界和增长见识的想法,我决定报名去体验体验。

六月,暑热难耐又恰逢考试周,紧张备考的同时我也期待着能有好消息的到来。12日下午,我终于收到了来自NIBS的入营通知邮件,激动与喜悦瞬间充满我的身体,我更加期待接下来在NIBS的生活了。

七月和八月,生活的主角便是我与NIBS。

7月17日,我第一次进入Xiaodong Wang’s Lab。来到这里之前,我猜想所长的课题组可能会更加紧张和忙碌,但来到这里之后,可以说现实与之前的猜想完全不同:师兄师姐们非常热情,并且平常的实验室气氛也是轻松有趣的,而面对科研时又会保持认真和严肃。

进组后由茹小颜师姐带着我这个“拖油瓶”开启我在NIBS的科研探索之旅。细胞死亡机制的探索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不管从背景知识还是实验方法对我而言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师姐非常细致地向我介绍她所做的课题内容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且耐心地解答我的每个疑惑和问题。接下来在师姐的带领与教授下,我学习了培养细胞、转染、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及其流程。在与师姐交流沟通后设计实验、亲手操作并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先抛开结果是否理想,单是这样的过程便已经让我内心充满成就感。不仅如此,师姐还教我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对图像类的实验结果进行标识和排版,通过自己的尝试可以制作出像文献里那样的实验结果图真的成就感满满。与此同时,我也深刻地体验到为什么NIBS被称为“Wonderland for science”:科研的环境氛围、仪器设施、试剂耗材等等各方面都非常优越,在这里真的可以让人专心于科研,实现对纯粹科研的追求。

食堂也是NIBS的宝藏之一。大食堂、小食堂、西餐厅,三个食堂各具特色、样样美味,价格也很实惠,并且还有奖励周末继续努力科研的一元餐,对于我这样一个吃货而言简直不要太爽!

一年一度的Retreat在我看来是最exciting和fascinating的活动。生命科学领域的众多PI齐聚于此分享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PI有两位,第一位是Retreat的嘉宾、来自哈佛医学院的张毅教授,他分享的许多研究成果正是我上学期分子生物学课程上老师拓展的很多领域前沿,有种教科书级成果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第二位是NIBS的曹鹏教授,他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对生物生理防御和病理防御的神经机制探索,不论是实验设计与方法还是最终的神经通路结果都令我非常震惊与激动。除了科研,Retreat还有精彩的歌手大赛决赛和其他或有趣或惊艳的节目,我很开心参与了其中两个节目的演出,在这个过程中也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Summer朋友们,共度了一段美好、欢乐又难忘的时光。

我庆幸这个夏天与NIBS的相遇,庆幸在课题组里与师兄师姐们相识并共同走过这五周的美好旅程,我将永远记得你们:给我最多帮助、指导和支持(并且像雄鹰一般、非常乐观、不太能吃辣、顿顿喜欢喝汤、胆子比较小……)的茹师姐,可以一本正经讲段子并且幽默风趣的郭老师和叶华师兄,喜欢咖啡(不加糖)和猫猫的阳子师姐,几乎everyday戴着帽子并且喜欢吃流食(特指奶茶类)的银频师姐(哈哈哈哈哈哈干妈),Lab专业歌手睿睿师兄、沁怡师姐和雨桐师姐,貌比宋仲基的丁师兄,比丁师兄多努力一点的北辰师兄,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的廖师姐,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一起尝试第一次讲journal的Summer同伴刘岱源……

最后,

感谢王所与NIBS能给我们这些科研小白Summer提供一个接触科研、认识科研的机会和平台!

感谢茹小颜师姐在科研、学习、生活方面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Xiaodong Wang’s Lab每一位师兄师姐的关照与包容!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有缘再会!


49. 闫思琦(天津大学,孙硕豪实验室)


多年以后,面对下一个人生路口,闫思琦将会回想起王晓东所长为summers做开营仪式致辞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王所鼓励我们"去体验",于是,从来没有神经生物学甚至动物实验基础的我,带着兴趣和好奇,直接走进了Sun Lab,开启了充实、快乐的五周。

跟着阮蕾颖师姐和徐敏和师兄,我学到了许多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实验技术、方法和行为范式等,为未来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从师兄师姐们的身上看到了一名科研人是什么样子、拥有怎样的能力品质,我以后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敏和师兄的严谨认真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蕾颖师姐的乐观积极、热爱生活,都塑造着我心中优秀科研人的形象,也时刻提醒着我在一年以后,也要努力向他们靠近,成为一名的勤奋自律、积极向上的博士生。

Sun Lab是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每一位成员都善良可爱,他们不仅在科研实验上帮助、教导我,更关心我的生活和感受。五周时间里,我几乎每顿饭都是和他们一起,从大食堂到西餐厅,从学习聊到生活。面对升学的压力时,他们向我分享PTN夏令营的经验,鼓励我、祝福我,让我专心准备;生病时,他们为我买药,关心我、叮嘱我好好休息。似乎大家都没把我当做只在这里待五周就要离开的summer,而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连老师都交给了我一个能在周期内完成的独立的小课题。也正是因为有他们,我才能顺利通过PTN,确定了未来的去向;才能快速掌握立体定位注射、灌流、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实验技术,初步入了神经科学的大门;才能快乐地体验到一名科研人的生活,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的感悟。Sun Lab在我心中是家的模样。

最后真心感谢NIBS,NIBS是我的福地,更是所有科研人的福地、是科学的福地。感谢NIBS,祝福NIBS。


50. 尹珺(西北农林大学,王涛实验室)


致亲爱的NIBS:

你好!

4月14日晚上,学姐们回校的宣讲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你的大致轮廓,让我心生向往。自此,我便开始准备SSTP的线上填报事宜。4月26日,我的憧憬随着申请材料一起放进EMS袋,踏上了去往北京的旅途。6月12日,被选中的消息像一支兴奋剂,支撑着我度过了期末周。7月16日,高铁、地铁、公交车,几经辗转,我终于抵达了北生所……转眼间,五周即将过去。

感谢你,给了我宝贵的机会,让我20岁的summer成为一个难忘的summer。与你相伴的这五周里,我深刻地体会到Boris Pasternak所言:“人不是活一辈子,也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我和你之间,这样的瞬间有许多,但每一个都弥足珍贵:是听到王涛老师说“人生在于选择,重要的是不要随波逐流”,是和婕妤师姐去遗传所拍完电镜出来在路灯下聊天等车时的晚风,是去细胞间收完样出来回宿舍路上的夜幕蝉鸣,是在B215 bench前对着数据的苦思冥想,是年会歌手大赛Tao lab一起给远志师兄的应援,是和师兄师姐们分享零食的美好午后或是和师兄师姐们的每次聚餐……

虽然我并不是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但是却是第一次进入做果蝇的实验室。这些的日子里,我感受到属于科研圣地的自由学术研究氛围,我融入到一个温暖活泼的大家庭,我更是通过你而窥见了一个快乐的新世界。我作为一只还算合格的“跟屁虫”,跟着婕妤师姐挑DB virgin,给果蝇换培养基,做western blot,拍电镜,跑蛋白胶核酸胶,去细胞间传细胞做转染等等,在你这里的每一天都过的忙碌但不枯燥,充实而愉快。bench之间穿梭,我跟着婕妤师姐提果蝇基因组提质粒,我看看思文师姐扎erg,看看玉凤师姐做IHC,看看志楠师姐提线粒体,看看小波师兄做IP,再一抬头,一上午或一下午就过去了……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耐心沟通;王涛老师每天最早到实验室,孜孜不倦地做实验,是我的榜样;PI大佬们在年会上亲切风趣地分享工作,进行学术报告;你让我感受到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Retreat,什么是真正的SCIENCE!

感谢你,让我有机会通过暑期训练计划进入Tao lab学习。我在见识到“科研”这两个大字落到每一天的平淡充实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紧张有序的实验和活泼有度的生活,让我感觉五周暑期培训充实而愉悦。感谢王涛老师,感谢婕妤师姐,感谢思文师姐、志楠师姐、明钰师姐、赵宁师姐、玉凤师姐、郡丹师姐、冰凡师姐,感谢小波师兄、李宁师兄、蔡磊师兄、朱栋师兄、彭磊师兄、远志师兄和凌翔师兄(排名不分先后哈哈哈)!我不会忘记休息区每一个桌前亲切又认真的脸庞,实验区的每一个熟悉又忙碌的身影;我不会忘记日常吃饭的时候,实验室的大家坐在大食堂,边吃边聊;我不会忘记在西餐厅聚餐时,所有人边分享美食边嗑cp的轻松舒适氛围;我不会忘记吃完饭和师姐们一起去西门买水果,一起溜达去泰康研修院瑞一杯;我不会忘记整个lab在卡拉ok包厢里唱到深夜的欢快又怀旧氛围;我更不会忘记在年会的时候,白天被各位大佬带来的专业学术前沿的知识盛宴丰富了脑容量,晚上跟着师兄师姐们一起就着美食继续消化着白天学术会议的热点趣事,在酒店房间里席地而坐,举杯夜聊把酒言欢到凌晨三点……与我而言,我们结缘是我三生有幸。

王晓东所长说科研是“推动人类认识的边界”,我深以为然。科研是与无知和未知作斗争,需要科学家们怀抱着不灭的热爱与希望,坚定着矢志不渝的决心,谨慎又严肃,不得懈怠地在这条科研之路上前行。今天刚好是立秋,恍惚间这个夏天要过去,这一个月实习的时光也即将过去。感谢你,感谢我在NIBS遇到的每一个可爱的人,感谢你的一切

此刻我坐在我休息区零食桌的工位敲下这一封信,其中言语表达的是我这一个summer感想的千万分之一。我和你暑了一夏,我所希望的也不止一夏。


顺颂

秋绥



2023年的一个summer:尹珺

2023年8月18日



51. 于香雨(吉林大学,邵峰实验室)


我们就像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在盛夏赴了一场约。

说起在实验室里的故事,总感觉我对实验室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起先是见到邵峰老师的惊喜,是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慢慢接触,是一点点接受新的实验技术和生物名词的迷茫。所以,要在最初的最初感谢幽默并且跟我话一样多的李达师兄,让我知道实验是充满乐趣和惊喜的,不是想象的无趣和死板的,也是达哥让我很快适应实验室的环境和认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是人美心善的suya姐姐,教我实验和人生心得的❄姐姐,要送我小鼠的+7姐,传送恋爱技巧的+姐,漂亮乐观的xiaofan姐姐,是富有诗书的泽川师兄,让我知道邵老师名句“没有细节就没有knowledge ”的伟权学长,永远在笑永远很乐观的一一师兄,严谨又幽默的亮哥,是腰若流纨素的李姐,是笑靥如花儿的张姐,是还有很多没来得及熟识的师兄师姐,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认识(真的很想再来)。接下来的时间里呢,就是师兄给我独立的空间让我不断地试错和重复的跌宕起伏。过程是弯曲上升的不断进步,是贡献实验失败的自责和产生的对实验的抵触,也是师兄师姐的安慰和帮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扰乱了师兄实验和另一位同样优秀的史师兄的实验☹。不知道史师兄会不会读我的体会,但我真的很想再说一次对不起和谢谢你的宽容和安慰。总之,心里的感情太浓厚,我只能用最简单最淳朴的话说:真的很感谢邵老师和NIBS给我机会让我遇见实验室,与师兄师姐相识,这是给我二十岁最好的礼物,也是最难忘的回忆。

当然还有一起学习的summer,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在NIBS相遇。我们就像是久违的朋友,在短短的一个月成为了bf,我们是初见时的乍欢,也是久处后的欣喜,是年会欢乐谷的partner,也是一起吃饭唱歌的搭子,是一起跳舞排练的勇闯天涯,也是一起游戏散步的哈哈大笑。NIBS就像是一根线,一根拉着所有人呼吸与跳动的线,只待一个月的我们也被拉进幸福的漩涡,让我期待下次的相遇。遇见食堂里的一元餐,遇见北生所里的小白猫,遇见西餐厅里的奶油意面,遇见实验室的枪头和培养基,遇见4摄氏度冷室和细胞间,遇见北生所。

在最后,我依旧想把篇幅留给李达师兄,我见过晚上十二点师兄忙绿的身影,见过健身房里师兄举起几百公斤的power,是贡献实验失败后的安慰,是讲protocol的细节和指导,也是让我加油努力进NIBS的鼓励,是在感冒后递给我的两个葡萄,是提着上了三楼的西瓜,是请了三次客的汉堡和瑞幸,是字字珠玑的嘱咐和交代,是将我和实验室拉在一起的桥梁,是慢慢地让我的心渗透到NIBS的每个角落。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文字删了又改都觉得词不达意,只想把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万分感谢。

纵山高水远,我们终究会再次相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52. 张梦佳(南开大学,王涛实验室)


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举办的第十七期暑期学生训练计划(SSTP),在王涛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也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科研的魅力和挑战。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了难忘的经历。

王涛实验室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其中“探索线粒体和内质网之间脂质双向交换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是我在这里有幸参与的一个课题。在这个实验室,我得到了王涛老师和其他师兄师姐,尤其是赵思文师姐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他们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操作实验仪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和如何阅读文献。他们还经常与我分享他们的科研心得和经验,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参与了一个关于磷脂酰乙醇胺从线粒体向内质网的转运机制的项目,通过使用分子克隆、瞬时转染、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了多个果蝇基因表达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这个项目既具有基础意义,又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魅力和意义。

除了在实验室里学习和工作,我还参加了NIBS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我听了NIBS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在那里我见到了很多国内外知名的生命科学家,听到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展望,在那里我接触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不同方向和话题,拓展了知识面。此外,实验室的聚餐、打牌、聊天也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总之,在NIBS暑期学校度过的一个月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和难忘的时光。在这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我衷心感谢NIBS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感谢王涛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所有参与暑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与我共同分享了这段美好的时光。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来到NIBS,继续学习和交流,为生命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3. 张若青(中国农业大学,沈博实验室)


一个月前,我带着对生物的热爱,未知的好奇开始了我的NIBS之旅,不知不觉间,告别的日子将要到来。回想一个月来,我收获颇丰。

起初,在报名截止前最后一天的晚上,其他班的同学告诉我有NIBS暑期培训,我看了后,匆匆忙忙地写完了个人陈述,晚上十点多才把材料提交到学校办公室,记得当时,仓促,紧张,又期待,报名后的每一天,几乎都在检查着自己的邮箱,不过幸运的是,我最终成功入选了。

开营仪式后,第二天一早,我便来到了沈博老师的实验室,虽然老师不在,但满脸胡须,高大威武的褚澎师兄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师兄认真地给我们讲述了小鼠的品系,实验室研究方向,后又把我们安顿好,便带着我开始了实验。褚澎师兄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基础牢固,很有耐心,每一项实验他都能从原理到操作,细致地为我讲解,每天都耐心认真地指导着我,鼓励我动手操作,让我这个“实验室杀手”也能够较好地完成各类实验。在此期间,我顺利成功的时候,也犯过各种“神奇”的错误,像抓鼠时没抓稳,PCR忘记加引物,封片时封了一块没有样品的片子等。但每当我犯错的时候,师兄从来不会指责我,总会耐心地指导,手把手地帮我改正错误,并为我不厌其烦地讲解原理,他甚至总是先反思他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每当想起这些事,我就觉得师兄还挺可爱的,对我真好。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如何,师兄从来不把负面情绪传给我,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平日里,他动作夸张,语言幽默,搞笑欢乐,一直都充满了热情与活力。

除实验以外,沈博老师的实验室中,大家都能相处融洽,氛围很好,即使是像我这样不擅长说话社交的人也能很快融入其中。休息时,大家之间都有说有笑,大家的时间安排也自由宽松。在我之前的固有印象里,实验室里的人往往高冷,疲于奔命,一年365天全天候干活,但在这几天的学习当中,我也明白了,实验室氛围很重要,要会劳逸结合,该休息时休息,要提高效率与质量而非不动脑子地从早做到晚。

沈博老师比我想象中的要更胖一些,但动作干脆,步伐迅速,在办公室里和别人交谈时还不时地爆发出爽朗而魔性的笑声。每次和他打招呼时他总会微笑地点点头,有空时还会停下和我聊几句,关心一下我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我被小鼠咬伤,打完疫苗后,回工位自习,沈老师见我晚上十一点还没走,便和我说,疫苗有副作用,催促我早点回去休息。组会和文献分享时,沈老师总能凭借其深厚的功底,在各种顶刊中发现各种问题,如实验设计,图片质量上的缺陷,这也让我意识到,科研并不是能将文章发表到顶刊上便万事大吉,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做得完美。

此次来NIBS,我有着很多收获,最明显的便是实验操作上的提升。平日,在学校里,很多实验课往往是四个人用一把移液枪跑一个电泳,三个人配胶,两个人移液,而且很多时候学到的都是很多过时的实验技术,还有各种繁杂无趣的实验报告,而大多数实验技术几乎只能在学校URP的实验室里学到。到了NIBS后,我独自操作了大量的实验,并观摩了技艺精湛的师兄师姐们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在褚澎师兄和其他师兄师姐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平时没怎么接触过小鼠实验,包括怎么抓取,如何进行麻醉,如何进行术后缝合,如何进行解剖并亲自参与了取小鼠股骨进行包埋,冷冻,切片,封闭,免疫荧光染色,封片,对显微镜拍摄后的图像处理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流程,对一些传统的技术,如PCR,CRISPR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其次,我们来到NIBS也得到了不少物质支持,饭菜价格便宜,还有自己的工位。平日里,我也总是观察着褚澎师兄的一举一动,想象着自己将来的研究生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师兄提前完成了实验,可以提前下班时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在几天的努力下,得到好的结果后师兄会欣喜若狂,和我分享喜悦。记得有一次,我和他创下了做10只骨折小鼠,只用了不到3小时的记录,从鼠房里出来后,师兄激动地和我击掌,骑着他的小电单车,一路风驰电掣,欢呼着回到实验室里宣传我们的战绩;他每次和我一起查看染色结果,失败后和别人交流分析并自嘲两句;我看到他在组会前忙得焦头烂额,和其他师兄师姐一样忐忑不安地去找沈老师汇报;也看见他在深夜中,独自阅读文献时无奈而痛苦地咆哮,而我看着他那样子却忍不住地发出笑声……总之,在别人看似平淡而枯燥的科研生活中也往往暗藏着各种惊喜与波折。

NIBS的环境很好,饭菜便宜而可口,远离市区,安静又干净,不会像很多名牌大学那样,人来人往,喧嚣嘈杂。我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安排往往已经是夜深人静,回宿舍的路上,树林里朦胧的灯光总会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与满足。我脑袋里不停地想着这一天的收获,又对第二天充满期待,听着音乐,享受着这份独属于自己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我没有平时学校里那么多奇怪而无聊的事情干扰,能够从早到晚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每天都充实而有收获,每天都在接受挑战,探索世界。

在年会上,我们得到了NIBS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支持,住着豪华的酒店,吃着丰富的自助餐,参加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大牛老师都来做汇报,所有老师的分享都是每个实验室一年来的心血,它们都各具特色,各有亮点,极为精彩,很有吸引力。我虽然很多东西听得似懂非懂,但也从中有了不少收获,接触到了不少前沿的知识。

感谢NIBS能给我带来这样一次难忘的体验,感谢沈博实验室给我的支持,感谢实验室里各位老师及师兄师姐带来的帮助,感谢我遇到的其他同学与室友,也要感谢自己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老师们来两年来一直认真备课,让我打下了基础,在此次活动中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很快,我将再次踏上征程,祝愿每一个NIBS的人将来都能追求所爱,快乐幸福!


54. 赵艺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博实验室)


旧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至今回想这一段时光,仍会感觉很恍惚。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能够成为summer的一员。从投递申请到确认前往,再到即将结束这一旅程,一切又都是真真切切的。回顾这一段时光,我的收获颇深,不舍的情绪达到了顶峰。

NIBS作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圣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在这里,原始性,创新性,具影响力的研究为大家所提倡。在这里,我们能够体验真正的科研,多种学科交叉,构成生命科学的发展长图。经过五周的学习,我感受到了科学研究要始终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有信心去迎接挑战以及学会人际关系处理的重要性。

当辗转不同线路的地铁到达NIBS的时候,宣讲学姐所说的NIBS和西农一样,也是一个做学术的好地方的时候,我现在可太懂了hhhhh。NIBS地处北京,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城市的喧嚣,被各种研究中心所包围,这里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其他外界的诱惑,真正可以做到让大家静下心来专注于科研。

在报道完成之后,我们开始自行寻找参观实验室,寻寻觅觅最后在新楼找到了Shen lab。祎璇师姐给为我们三个summer安排了工位,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并为我们分配了各自的师兄师姐。我的工位在六位老师的中央。虽然有时候摸鱼会被发现,但是没关系,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NIBS单纯轻松,规律有序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做科学研究。这种生活非常地吸引我。早晚固定时间段班车接送,一日三餐都可在所里解决,很难不去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作息。所里的餐厅便宜,多样且可口,干饭战士应声倒地。吃好睡好干劲十足。

在这里,从PI到学生都是认认真真地埋头骨干,无论是实验室还是休息区、路上、健身房、餐厅内都是大家的学术问题讨论区。我所在的沈博老师的lab里,每个师兄师姐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同时他们也会互相帮忙,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巨大力量。每位师兄师姐都非常友好幽默,bench每个角落都会有爽朗的笑声。带我的祥娇师姐温柔有趣,一丝不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小tips,每天都在期待着师姐cue我去做实验。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开开心心地剥骨头,导致现在吃东西都开始区分这是femur还是tibia了。经过五周的训练,我和师姐已经培养出相当的默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流水线工人(bushi)。血液与骨骼乍一看,是非常宏观的,但在接触后,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切实可行的研究方向。我所在的Shen lab主要运用小鼠遗传学手段并结合体外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聚焦于骨骼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试图通过一些激动剂促进这些干细胞在老年骨髓中的生长维持和功能,进而开发能够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和贫血的新型药物。小小的骨头,也有大大的学问。在祥娇师姐的放养式管理下,我在不同的师兄师姐教授下学到了不少知识,同一操作,针对不同的目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差异,一根小小的骨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取样方法。怪好玩但漫长的genotyping;收集血小板时,因抽血而仰卧起坐的“点头样”鼠鼠;真▪双鼠傍地走▪共生体鼠鼠;口吸法收集脂肪单细胞;小鼠的各种组织器官采样,各种注射等小鼠一整套实验操作方法,这些都让我着迷。我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师兄师姐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周一的progress report与周五的journal club,沈博老师机关枪式的发言,入木三分的点评,总能让文献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拉回现实,让其切实可操作。通过五周的学习,让我明白紧跟时事,不断学习才是正道。

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作为本次暑期训练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仅可以聆听PI们精彩的演讲,还可以通过各个实验室的poster进行学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嘉宾应邀向我们做演讲,介绍科研的最新进展。在这样的学术盛宴上,我们不仅可以和PI们等行业大佬们互动交流,同时也学得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总之收获颇丰。同时,年会也被活生生地变成了“特种兵式度假”。NIBS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具有趣灵魂的鲜活生命,别看有的人平时沉默寡言,极可能会是满身绝活的“扫地僧”。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歌手大赛,泡温泉,卡牌大战,疯狂K歌等等,每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多次排练的准备下,我们的歌曲串烧年会表演完美呈现,我被甜心室友拉去表演(没有人为我发声吗?),直接巴啦啦小魔仙变身(bushi),助力每一个梦想。忙里偷闲summer们一起去欢乐谷狠狠玩了一把心跳,体验了很多平日不敢尝试的项目,大胆了一番。激流勇进时“白手起家”获得无数鞋套,至今想起来还是会忍俊不禁。大家一起熬大夜,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真的非常感动。

在NIBS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五周时间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些技能(虽然鼠鼠那么可爱,但是也可以嘎嘎杀鼠鼠了),也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真的,我哭死)。NIBS既可埋头苦干又可仰头大笑的氛围,真的是科研党的不二之选。

感谢NIBS给我了这么一个机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体会、感悟与享受科研。感谢沈博老师和Shen Lab的所有师兄师姐们,感谢他们热情无私的教授和指导,他们在我的学习与生活上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感谢NIBS让我结识了一伙志同道合甚至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们,认识你们,我觉得这件事情,泰酷辣!


55. 周彦丞(清华大学,曹鹏实验室)


作为一名工科生,能有幸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真正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学实验,我是抱着一颗敬畏之心的。

在进入北生所之前,我并没有太强的生命科学背景。但我始终有一种渴望,去看看最前沿的生命科学的研究和进展、去进入到最前线的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用一段时间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作为希望行走在神经科学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交叉线上——类脑计算(brain-inspired computing)的我,始终信奉着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一句话:”The mathematician need not have the skill to conduct a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 but he must have the skill to understand one, to criticize one, and to suggest one…We had dreamed for years of an institution of independent scientists, working together in one of these backwoods of science…”“数学家不需要有领导一个生理学实验的本领,但却需要有了解一个生理学实验、批判一个实验和建议别人去进行一个实验的本领……我们多年来梦想着集合这样一批自由的科学家,在这样一块科学处女地上共同工作。”)所以我很庆幸能来到这里,能有这么多师兄师姐带我了解这片从未见过的天空,能有这么多同学与我一起讨论生命科学的现状、发展、困难、方向和未来,能有充满智慧的老师指点我的不成熟的想法,能有这么宝贵的机会,去拥抱这万物之灵魂、智慧之中枢、生命之星河——大脑。



入局:初见不识曲中意

虽说曾有幸参观过北生所,但那毕竟只是走马观花。实验室、食堂、西餐厅、会议厅……都是一笔带过;只是惊叹于这份从未见过的光景,当时的我还没有加入其中的资格。而如今,我已能够成为她的一员,像懵懂的孩童一样,触碰、并走进这片陌生而熟悉的世界。

还记得王所在暑校仪式的开场白中,向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并希望我们在这一个月的体验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寻找、去解答:

1. 什么是生命科学的科研?

2. 如何带着敬畏之心的对待科学问题?

3. 怎么解决一个生命科学的问题?

4. 如何与实验室的同伴相处、处好人际关系?

带着疑问,我开始出发,攀爬这看似漫长的,却更似一瞬间的旅程……


观摩:乱花渐欲迷人眼

我加入的是曹鹏老师的实验室,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这一生命科学中尚显年轻的方向;而带领我的师姐:管徐燕师姐更是实验室中最年轻的力量。徐燕师姐热情、活泼、有理想、敢作为,带领我观摩一个又一个实验,一步步地了解了神经环路研究的基本范式。从没有看过生物实验的我,好奇地观察着师姐的一举一动、贪婪地汲取着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并最终亲自上手,完成从观念到实践的转化。注射病毒以赋予特定脑区特定类型神经元功能、光遗传学以介观的分辨率探究行为与脑区的联系、荧光钙成像以记录神经元的闪烁与律动、小鼠灌流以原位固定大脑的结构、切片成像以验证病毒的表达精度……各种实验让我眼花缭乱,也让我眼界大开、兴致高涨。在我努力学习的同时,师姐还不断提醒我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教会我各种做科研的道理、学知识的道理,以及在实验室与人相处的道理——现在的我,已经体会到王所第四个问题的重量。实验室不是我们一个人的舞台,是同伴们的实验室、是老师和学生的实验室、是大家一起维护的家园;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日程的安排和协调、生理盐水用完后的及时配置、切片机丢弃脑片的及时清理、注射台用完后装置的复位……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注意,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快乐地生活、快乐地研究的前提。除了物的使用,人也如此。实验室不是没有人情世故、脱离人际关系,生命科学研究的就是生命本身、就是人本身,或许实验是枯燥的、重复的,但人的存在、情谊的存在、欢声笑语的存在,才能赋予这里以真正的温度啊!

不过实验室里的生命不只有“人”,还有小鼠,小鼠,小鼠,和鼠笼。各种基因型的、小而成群的、大而分笼的、插着光纤的、蜗居在角落里的、啃着笼子铁栏杆的……它们总能赋予我实验空闲时间以乐趣。更别提各种行为实验,可别提有多有趣了。噢对了,行为房里还住着三只雪貂,体格与小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澄澈的眼睛,尖利的爪子,self-grooming时摇动频率肉眼不可变的脑袋,经常与我大眼瞪小眼——好吧,我的眼睛不见得比它的大。我时常隔着笼子逗它们玩,铁栏杆里爬上爬下的身影,探不出笼子但还是想轻嗅我手指头的鼻子,也为我的实验室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但我想说的并不只是这些。一辈子生活在笼子里的小鼠,在实验完后,被我们解剖、灌流、取脑、切片,它们的生命本质上无足轻重。人类迄今为止都无法创造的精巧的系统,仅仅被我们各取所需,解蔽为或行为与环路、或病变与肿瘤,或各种我们研究的主题。有人说,它们是为科学研究献身。它们的死、被赋予的伤病和被强加的痛苦,都是有意义的——但我不认为这样。个体的死亡就是死亡,我们赋予的所谓意义,于它们而言又有何用?感激它们对人类的贡献呵,这一说法未免也太过傲慢。我所能做的,只有敬畏;而我也做不到敬畏个体,敬畏丧生在我手下的每只小鼠,因为悬尾一只小鼠,将其麻醉、解剖、灌流、取脑,这掌控生命的力量对我而言轻而易举,我的实践无法使我形成如此的观念。我所能做的,只有敬畏生命这个概念本身,敬畏这个钟表般精妙而又不可人为再现的复杂系统本身,敬畏这数十亿年来突现又进化而来以熵为食的奇迹,敬畏这神经元交叉编织而成的脉冲星河;再带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个生物学实验、每一个研究的课题。我们还远远不能掌控生命这一概念本身。我们只有循着由偶然性选择而出的生命历史,探究一个个相似的生命系统的重复轨迹,以无数经验、实验和理论的积累,凭借人类之姿,脚踏实地地向着那连定义也未知的最终的生命答案——不断前行。这便是我对王所第二个问题的回答。


实验:事因经过始知难

回到现实。走进实验室的经历还让我“知道”,平常看到的生命科学论文,大量的数据分析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虽然我一直都是这么观念着的,但没有亲自上手过,就不会真正“知道”其背后的分量。

让我尝试的第一个实验是小鼠灌流,也就是将注射针插入小鼠的左心室,让多聚甲醛溶液通过体循环流经全身、穿过大脑,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将它们交联在一起,起到原位固定组织的效果。理论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对我来说就全乱了套。小鼠怎么用手紧紧抓住?具体怎么解剖?怎么剪断肋骨而不伤及内脏?针头怎么精准进入左心室?剪下的首级如何取脑?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多么详细的protocol都无法精确描述的,只有亲自上阵、动手实验,才会体验到实验的艰难,和一行行数据背后的艰辛。做不好的行为实验是常有的事,小鼠可不一定如我们所愿做出既定的行为;注射的病毒、埋入的光纤位置对不?那得几个星期后把片子展出来才知道。几个星期啊!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甚至一个PI,于求学或者任教的其间,又能完成多少个生命科学的课题、为人类拓展多少知识的边界呢?但是,(湿)实验,是生命科学的本质之一、是科技再怎么发展也绕不过去的核心。即使在生物信息学不断发展的今天,除非计算机已然强大到以可忽略的误差模拟分子的结构和运动,那么湿实验都是必要而必须的。我曾想过,具有高重复性、高规范化的实验流程,为什么不可以交给公司去做,或者用更自动化的机器进行呢?为什么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要反复地重复注射、灌流、切片等等实验呢?这个问题在经过曹老师的指点后,显得很幼稚。没有系统性的科研训练、没有在实验上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和学习,又怎么培养起设计一个新的方法、完成一个新的实验,领导一个新的课题的能力呢?诚然技术会不断地进步,Nature Methods上层出不穷的论文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从单纯的电刺激到化学遗传学、光遗传学更能说明这一点。可是一个时期内能够使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仍具有时代局限性。有什么样的技术,我们就开展什么样的研究、做出现阶段能做出的贡献。科研自然需要我们仰望星空,眺望远方,天马行空地畅想、无拘无束地神游,但亦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根据现有的条件,静下心来实现具体的idea、做好能做的事情。

那么生命科学的实验究竟在探索什么呢?每一个生命,无论是简单的病毒,还是具有智慧的人类,本质上都是一个具有历史偶然性的复杂系统。这个学科里没有物理学一般的自洽的、连续的理论贯穿自底向上的每个分支,进化的基本原理已然决定了各种生命系统的异质性。同一性固然存在,但是落到具体的生命中,也即不同的物种中、同一物种的不同生命阶段中、同一生命阶段的不同组织中、同一组织的不同类细胞中,都有巨大的、难以预测、尚未清楚的差异、更别说这些差异组成的巨大的、精巧的网络。瞄准这个巨大网络中一条通路、单个物质进行探索,而这也是我们目前对生命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最基本方法。不过,生物信息学的兴起,正在给这个范式带来一定的冲击。湿实验的地位不可动摇,但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干实验)却能快速地从异质性的数据中挖掘更多的同一——比如使用机器学习预测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或者预测蛋白质的结构等。计算机尝试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不断地逼近我们的现实;而我们则用现实来检验计算机的预测。我认为这正是生命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湿实验发掘更多的事实和数据,干实验总结更多的规律和理论,通过真实世界的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预测之间的互相映照,不断逼近真正的生命——我想,这就是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未来范式;而从研究单体分子、研究几条通路到研究数以千计信号分子的调控网络、研究人类无法单靠智识掌握的复杂系统,正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内容所在。而这些,就是对王所的剩下两个问题(第一,第三)的回答。


会议:会当击水三千里

在来北生所的一个月内,我有幸能参加两场会议——一场是曹lab去的中国神经科学年会,而另一场是北生所的年会。置身于会议中时,我才完全理解了何为“知识的殿堂,学者的盛宴”。台上的讲者和台下的听众完全地平等,海报的讲者热情洋溢、一旁的听众常常抛出问题;他们或许属于同一领域、交流着最近的工作;或许学科有差异、进行着跨学科的对话……在这里只有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仿佛一切的琐事,都被抛到数天之后的“九霄云外”。如果说旅游令常人放松身心,那么学术会议则可以说是令学者放松身心的地方吧!

而这两个会议,都让我看到了一片美丽而辽阔的星空:CNS会议让我明白了神经科学究竟在研究些什么、北生所年会让我明白了生命科学都在研究些什么。从来没有完整接触过这些研究内容的我,经受着一个个讲座的知识洗礼,沐浴在“圣光”之中。这样的盛会,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愉悦,更是让我坚定了走在学术道路上的志趣,仿佛……我天生就属于这里一般呢!


生活: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不过,学术并不是一切。没有日常生活的滋养,也难有做研究的精力。不必说北生所的饭菜、西餐厅的美食,更不必说年会时的歌手大赛、免费的高级温泉,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年会最后一天的5km欢乐跑——我可能是本届summer中参与的少数几位?5:30的起床时间,对于习惯了年会非早八时间的我是个巨大的挑战;而长久没有运动的身躯,更是让我心里没有了底。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往,坐上班车向湖畔出发。

望不尽的跑道。原本对我较为轻松的5km,在被暑假和北生所的食堂“伺候”了一个月后,成为了难以克服的障碍。行至一半,我早已气喘吁吁,心生放弃之意。看到旁边一个个停下来的人们,我不禁有些恍惚。要放弃么?不行呢。王所早在行程之初就超越了我这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即使我无法跟上他的脚步,但我也不能放弃追随他的踪迹啊!气喘吁吁地跑着,我听到了徐燕师姐和夏婷师姐的加油鼓劲,我看到了四周变换的绿色,我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芬芳,我感受到了内心那纯粹的悸动。

日常中不被察觉的色彩啊,此刻却变得如此鲜明。

不知道是何时跑完的。我自顾自地大喘气、失了魂似地轻走着、休息着,呼吸在二十分钟后才逐渐恢复,甚至最后还错过了合照。但我并没有感到失落,看着手中北生所为我们颁发的纪念品,我由衷地笑了。因为这是我为我自己争取来的礼物,也是北生所对我的“认可”:恭喜你,坚持下来,完成了我们的“欢乐跑”!



无论如何,为期一月的北生所实习还是要结束了。十分感激王晓东所长、曹鹏老师给予我实习的机会,也很感谢一直用心带我的管徐燕师姐,以及实验室里热心帮助我的各位师兄师姐们。这漫长的旅程,可能在我的人生中只是短短一瞬,却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生命之璀璨,我已经充分地体会过;大脑之奥秘,我已真切地感触过。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用一首小诗做结:


难道我只是化学的火花吗?

我是电脉冲构成的信息流吗?

我是复杂网络中涌现的有序吗?

我是神经流形上游荡的高维向量吗?

我不只是我的眼睛、口鼻、身体,

我是那个从意识里向外看的人。

但是从它里面向外看的人是谁?

我是谁?

你又是谁?

——Adapted from Does Cognition emerge from enormous simple connections by Ling Zhao, ZhiHu


是啊,我们要对这奇迹般的生命、要对这神经元形成的璀璨星河抱有敬畏之心。

但是,我仍然坚信着,生命科学的全部机理、意识智能的所有问题,无论它们只是物理系统复杂网络的运作,亦或存在着本质的混沌与不可预测性——

都终将被我们发现、被我们理解、被我们创造。

我如此坚信着。

——THE END——

不期而遇的夏天

——NIBS夏令营感想


56. 周彰(清华大学,王伟实验室)


倏忽之间,五周的NIBS夏令营就要结束了。初到的好奇还历历在目,近在咫尺的分离又那样地让我不舍。回忆过往,十分感慨。

一、初至NIBS

对我而言,报名NIBS夏令营实在是机缘巧合。起初只是为了填充悠长的暑假生活,后来又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科研训练,我的心态从最初的能进就进的平和,逐渐变化到了后期害怕不能进的患得患失。索性最终得以通过选拔,成为NIBS夏令营的一员。

NIBS之前,我刚刚结束了在湖南的支教。拎着大小包袱,我从湖南跋涉而来。兜兜转转报导、放置姓李、铺好床铺,我的NIBS之旅就此开始。

二、实验室——进步的阶梯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化学实验室学习,了解得也大多是化学知识。这次得以进入王伟老师的生物实验室学习,最开始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此前由于课程安排原因,我一直无法得以更深入地学习生物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操作,这让我十分忐忑。不过实验室的老师、师兄师姐们都非常nice,完全没有嫌弃我的浅薄。即使我此前从来没有做过PCR,从来没有跑胶,从来没有构建过质粒,师兄师姐们仍然愿意用自己的课题给我学习的机会,从在旁观摩到实操上手,我渐渐地拥有了从事生物实验的勇气和自信。从第一次做PCR就加错了试剂的小白,到能成功回收DNA的新手,我真的在实验室里学会了很多。每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我都忘记了时间,晚上九点多从实验室出来,人依旧处于兴奋状态。

另外在实验室里我也学习了对小鼠的基本操作。我第一次看到了小鼠,捉住了小鼠,给小鼠打药。师兄在旁给我手把手教学,一点点告诉我抓小鼠的独门秘诀,让我在注意安全的同时高效地抓住小鼠,让我在不过多干扰小鼠的同时给小鼠打药。有一个晚上,师兄甚至因为陪着我联系抓小鼠,最终错过了回宿舍的班车,令我既愧疚又感动。

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都非常友善团结。记得我刚来的第一天就碰巧赶上了师兄师姐们在西餐厅团建,大家欢聚一堂的气氛有一种家的感觉。后来每周我们都会有类似的聚会,我们会跑去回龙观吃海底捞,也会在周围随性city walk,有一种闲适的感觉。

三、我真的没想到能认识到这么多好朋友

我其实是一个挺社恐的人,但我真的没想到能在这里认识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认识的契机是summer在年会上表演的节目。社恐的我最开始是迫于同校的组长的“淫威”才答应表演。在一次次的排练中,我们这个team逐渐有了默契,友谊在暗中滋生。

在抵达天津东丽湖酒店后,我们也投入了现场排练工作中。中途有很多插曲和意外,但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在年会第一晚的排练结束后,我们这个team仍然不想结束,凭着年轻人的精力和活力,一直团建到了凌晨。年会的第二天晚上就是“NIBS年度歌手大赛”,我们作为串场节目获得了满堂彩。在表演成功的喜悦中,我们乘兴而返,在欢声笑语中,玩着桌游见证了第二天的太阳升起。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通宵,我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度过。之后我们一起前往了附近的欢乐谷游玩,感情也在晚上的真心话大冒险中愈加香醇。看着大家虽然疲惫但依旧坚持和朋友们待在一起,我感受到了“朋友”二字的力量和感情。

四、写在最后

非常感谢NIBS给了我这次机会,在实验中成长,在朋友旁恣肆,这短短的五周却给了我五年也没有的人生体验。我希望这个与大家不期而遇的夏天能永不完结,也希望在分别之后,大家有各自美好的生活。


57. 周子轩莫纳什大学齐湘兵实验室


When tomorrow turns in today, yesterday, and someday that no more important in your memory (but days in NIBS won’t be) ,we suddenly realize that we are pushed forward by time. This is not a train in still in which you may feel forward when another train goes by. It is the truth that we’ve all grown up.

转眼就到了要分别的时候,在NIBS 的五周使我的对于科研的认知有了全面的refresh,回想来NIBS 登记入住的第一天,我感叹着那一墙的学术大佬都曾来过NIBS, 看着那一篇篇SCN 上的高分论文,心中除了无尽的赞叹还多了一丝丝的顾虑“来这,我能跟上这些大佬的节奏吗?我做的不好会不会挨骂?”但第二天的正式欢迎会彻底打消我的“自作多情”王所长的幽默发言和对于我们summer充分的相信使我悬着的心放了一半。没想到所长这么大的领导还能这么亲民,当推出那本《如何的诺贝尔奖》我就彻底绷不住了(天呐,他竟然想教会我得诺奖)当然其他的几位老师也是同样的幽默。第一次见到齐lab manager吴师姐就热情地加了微信,师姐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她。我在实验室见到未曾知晓的仪器,但师兄师姐会耐心的讲解如何使用它们,更是鼓励我去尝试操作,让我不用担心犯错。她们的亲切与照顾加大的加强了我的自信心。到了年会,我与其他summer一起k歌,打牌,听完年会歌手大赛,一起畅玩至日出,一起相约游泳泡温泉,和师兄师姐跑出去吃夜宵,可能这才是NIBS科研的真正面貌,师兄师姐就是我的“哥哥姐姐们”,summer是一起玩的“同班同学 ”,不是枯燥无味的反复试验,一板一眼的严厉说教,是一起去西餐厅的大快朵颐,是吃烤肉时的八卦日常,是在KTV包厢里的放肆大笑。原来,科研人员也可以多才多艺,幽默风趣,师兄师姐也不是八面玲珑三头六臂的怪物,是会照顾师弟,会在课题做不出来时吐槽的好哥哥好姐姐。

NIBS 的科研当然也是首屈一指的,无论是大会上PI们令人震撼的课题报告,还是师姐在journal上的独到见解,或是师姐对于高通量设备熟练地使用。师兄对于反应的精确掌握可以使产率达到93%,且溶解度也极好,但有时候说话声音有点小,经常听不清,对于放错东西也会生气,他经常提醒我做事要动脑子,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想想为什么。有时候还会问这步反应的机理和为什么这么做,活脱脱像个小老师。(但遇到齐老师还是会紧张)文婷师姐就完全把我当弟弟看了,教我如何养细胞,在配制溶液的时候和我聊聊家常,让我自己养细胞(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DMSO的瓶口单手拧不开,双手拧开却把盖子弄掉了,导致养细胞失败qwq)。李娇师姐更是让我全面了解高通量实验室的设备,几乎全用了一遍,师姐说,不要害怕出错,出错了才能有进步。

总体NIBS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温馨包容,对与知识有强烈好奇心的集体,无论是同级的summer们还是师兄师姐,亦或是王所长与那些PI们,他们都散着活力与阳光,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58. 朱珂瑶(苏州大学,徐纯福实验室)


初次了解NIBS,是在我们学院举办的一次升学分享会上,有一位拿到PTN offer的学姐分享了她的经验。此时,暑期训练计划就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之后,我有幸听到了NIBS的沈博老师在我们学校做的报告,因这一次的经历,我对NIBS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越来越被NIBS的魅力吸引。于是当我看到官网上的报名通知后,就立刻着手准备我的申请材料。我心知自己的本科院校并非顶级高校,在科研、竞赛、英语等方面也不够突出,但就有一种不知来源于何处的迷之自信,相信自己对科研的热忱和期待会打动审核的老师(^ν^)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每当邮箱弹出新邮件通知时,我都会激动地点开,一边删着垃圾邮件,一边又在期待着那个我念念不忘的offer。终于,在一节概统课上,我收到了录取邮件。那节课讲了什么我已经一点都记不住了(我不是有意上课摸鱼的,请老师原谅我Orz),但收到邮件的欣喜、激动,仿佛还停留在我的心中。从家到北京,几经辗转,跨越千里(实打实的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当我透过车窗看见写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字的红楼时,激动无以言表。

Xu Lab主要研究蛋白质计算设计,使用计算的方法设计蛋白质,再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选择与验证,“干湿结合”。作为一个各种意义上的新手,徐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蛋白质序列设计相关的小任务,让我跟着师兄了解这个领域。一开始,我的生活陷入了“看文献-看不懂-查各种资料-尝试理解-理解失败”的循环之中。但慢慢地,每一次的组会、讲座,以及年会和格物致知论坛都给了我看待科研的新视角,帮助我从不懂到懵懂。

学习计算生物学意味着要和各类代码打交道,虽然我非常不愿意,但被各类bug卡住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初次接触到服务器等操作,我的那点知识储备感觉根本不够用,再次感谢hj师兄、yz师兄,以及实验室其他可爱的师兄师姐的帮助,感谢CSDNStack overflow等网站,让我能够完成我的任务。

NIBS的科研生活很纯粹,但也足够丰富。在7月17日的开营仪式上,王所对我们说,历届summer都是NIBS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他告诉我们,希望我们在这五周的时间里,对生命科学有感性的认识,对生命科学有敬畏之心,对解决困难的问题有信心,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并收获一次神奇的体验。事实证明,王所不愧是王所,这次经历让我很清楚地体会到了以上五点,且感触颇深,无法用言语形容。


「科研之余,偶有歌舞之聚,其乐融融。年会之娱,难忘之时,乐在其中。」


作为summer,我们需要在年会的歌手大赛上表演串场节目,本来只想做个乐子人观众的我,不知道怎么的就被rpz同学忽悠到了,加入到我们二组的节目:歌曲串烧《勇闯天涯之童年大作战》(说是歌曲串烧,其实是唱跳表演)之中。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驯服我不驯的四肢,穿上我心爱的花衬衫,戴上我心爱的墨镜,终于我可以相对熟练地在台上唱跳。在歌手大赛上,经常在影像中心、细胞房里唱歌的博士生师兄师姐们有了在台上大展身手的机会。晚会最后的王所合唱 NIBS 版《这世界那么多人》,让我这个不曾参与过NIBS二十年历史的人都不禁感动。移液枪吸走了惆怅,看班车又在追赶着太阳”,生物人的浪漫大抵都在这句歌词里了吧。

此外,不得不说,NIBS的伙食真的很好很好。大食堂每天不重样的饭菜美味健康、西餐厅里西餐日料泰餐等等面面俱到、年会期间的酒店自助餐让我仿佛来到了天堂。每当群里一呼:“西否?”,大家便结伴而行,前往西餐厅,品尝寿司牛排墨西哥肉饼等等,大快朵颐。也感谢吃饭/外卖搭子们(小鱼、我的两位室友wyy和毛毛、以及一起表演节目的家人们)的陪伴,谢谢你们陪我一起长胖(哈哈哈哈哈)。

五周的时间真的很快。一转眼就到了要离开NIBS的时候,我们都将奔赴自己的生活,为各自的目标奔忙。不知道何时才能与大家再聚,期待我们以“NIBS第十七期summer”的共同身份开启新的缘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若我足够优秀与幸运,希望明年,我能再次如愿来到NIBS的红房。再见啦,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