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学生心得体会
2010年第六期暑期学生心得体会
2010年NIBS暑期培训计划总结
白桦林(抗体中心)
上海师大附中剑桥国际中心
时间总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潺潺流走,六周的时间也终于缓缓地到达了尾声。初来乍到时的忐忑不安,如今早已被洗脱得干干净净。在这段温馨的时光中,我积累了许多新奇的体验和有趣的经历,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师姐,也结交了许多来自各路的英雄好汉,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NIBS散发的一种独特魅力。正是它让我首次感受到了一所正规科研机构所应具有的力量以及内涵,并将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们相亲相爱地凝聚在一起。
作为一个资历尚浅的高中生,我不得不羞涩地承认自己早已邂逅了无数个“第一次”。For instance, 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学术报告,第一次为兔子采血,第一次与大鼠零距离接触,第一次纯化蛋白质,第一次在年会上欣赏到所长跳舞…….总之,发生的事太多了,再加上本人的记性不太好,竟无法一一的描述,只好点到为止。在NIBS,我永远不会因每天反反复复的实验而感到枯燥乏味,大概是因为它能够给我补充太多的“初次体验”,使得在这里的每一刻都充满了刺激与新鲜感,每一瞬间都会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并被后世津津乐道哉。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实验器材,掌握了需要遵守的实验室规则,并拥有了作实验时不可或缺的耐心与理智。这些体会看似平淡无奇、毫无新意,但对于我这个始终信奉“理论至上”的人来说,依旧充满了教导与启迪。至少从精神层面的角度上,它告诉我做事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并且还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总之,我敬佩广大NIBS实验工作者劳动时的勤劳勇敢,以及要完成任务时的决心与毅力。
培训中大部分时间自然是呆在实验室里,没有任务的话我们通常会呆在角落里乖乖地学习。对于实验室的气氛,并不是我最初设想的那样死气沉沉。早晨吃完早饭后大约九点进入实验室,便看到众师姐忙碌的身影。在与各种实验动物近距离接触时,难免会心生紧张,尤其是在为兔子采血时,手抖得不得了。好在身边有各位好心的师姐帮忙,在她们耐心的辅导下,我总算是记住了这方面的几条基本要领。即使动作依旧很笨拙和不标准,但我从未放弃过就是了。几星期之后,我也终于能够在实验中较为默契地进行配合。工作固然是辛苦,但工作之后的闲暇时光我们有说有笑,漫步于湖畔边的羊肠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柔和的阳光,同时摆出各种各样搞怪的POSE来拍照,我现在唯一期望的就是它们不会被随意上传到网上去。在与她们相处的时光中,自然是长了不少见识,承蒙了许多照顾,千言万语也许都无法表达对自己如同滔滔江水般的感激之情,只想对你们由衷地道声“谢谢”。
离别之际,虽然有许多说不出的感慨和遗憾,可时间不会因此而停止,在人生的道路上依旧需要我们踏出新的脚步。舍不得这里生长的一草一木,舍不得那些终年不见天日的实验动物,更舍不得NIBS朝夕相处的同伴们。最后,带着浓浓的眷恋,祝愿NIBS的前程风调雨顺,一路顺风。
NIBS暑期训练计划总结
柏庆然(朱冰实验室)
四川大学
一转眼,两个月的NIBS暑期训练就要结束了。总的说来,这两个的生活是难忘的,精彩的,充实的,快乐的。在这里,有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师兄师姐,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感悟,一起进步。感谢NIBS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所有在这段时间给过我帮助和指导的人,感谢同我一同经历过这段美好时光的人。
记得第一眼看到NIBS的实验大楼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这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地方。走进其中,顿时便有了一种置身于浓厚的科研氛围的中之感,整个人就像是被浸淫在科学的世界之中,这让我对NIBS有了最直观的体会和最直接的好感。我所在实验室的主任朱冰老师对我十分关照,第一次见面便和我聊了很多,让我感受到了这里老师的关切、热心和负责。而直接带我做实验的师兄袁刚,和我一样都来自四川,对我很好,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具体的实验技术和技巧以外,还有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当然实验室的其他人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每当我向他们请教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耐心的给我解答,他们的态度让我感觉到我并不是一个暑期学生,而是实实在在的实验室的一员。当然,做实验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我也经常受到师兄的批评,但正是他对我错误的及时指正,才让我避免走更多的弯路。
除了实验室的工作以外,NIBS的学术活动也让我应接不暇。接连不断的讲座,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地开拓了眼界,增加了对生命科学某些领域前沿的了解。实验室每周的journal club既让我接触到了我所在领域的研究的前沿,又训练了我的批判性思维。雾灵山庄的年会则是一顿不折不扣的学术大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术会议让我十分兴奋。年会上,听报告,看海报,同PI们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在NIBS,和同级的暑期学生在一块相互交流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大家聊科学,聊各个学校的趣事,聊自己未来的打算。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积累下了深厚的友情。不管未来各自的路会怎么样,但这段时光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回过头看,进所仿佛就像是昨天的事一样,而现在却离开在即,2010年在NIBS的夏天会在我的科学生涯中留下重要的一笔。
2010年NIBS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曾梦龙(戚益军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小时候写作文时总喜欢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八个字来开头,如今虽不再用这八个字来开启自己的心得体会,却不由得在感叹:时间过得实在太快了。从七月十五日抵达NIBS那一日算起,转眼间,原本以为漫长的四十天一晃就过去了。
刚来NIBS的我们习惯于在陌生人面前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某某大学的……”;而现在的我们一开口就是:“我是某某实验室的……”。
刚来NIBS的我们常常在走廊里拦住师兄师姐,问道:“请问二楼哪里有卫生间?”“请问食堂怎么走?”;而现在的我们,经常在实验室里对借试剂、蹭PCR仪的其它实验室的成员,非常主人翁地大手一挥:“没事儿,有的话你就用吧!”
刚来NIBS的我们常常通过普通话中夹杂着的方言来猜测对方的家乡;现在的我们普通话里依然夹杂着方言,但无意中多了些“epigenetic、gene mapping、methylation、IPS、autophagy”之类的单词。
刚来的我们每天盼着三顿饭的时间,因为吃饭时可以和summer们做一桌,说笑聊天;现在的我们轻车熟路地找到了自己实验室所在的餐桌,谈笑间你越来越难以辨别谁是summer,谁是PhD……
而带给我们这些改变的,正是研究所本身的文化,各实验室所特有的文化,以至于NIBS年会那兼容并包、快乐科研的文化。
关于研究所
刚到NIBS,最为惊喜和赞赏的是这里优质的后勤系统和相当NICE的行政人员。报到的那天,研究生部的李老师和袁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住宿、发放了门禁卡和文化衫,并安排了班车让我们去统一购物。第一顿午餐中,当李老师特别地感谢了小食堂的大师傅的时候,让我感觉非常温馨。
NIBS优质的后勤系统体现在许多方面,尤其体现在许多细节上。比如食堂每顿都会提供品种丰富的水果和“畅饮”的小米粥或八宝粥,比如NIBS永无异味的卫生间,比如研究所大楼随处可见的饮水机,比如将生活区与实验区隔离的门禁系统……细节处更能体现出后勤人员的细致与勤劳。
之后的生活中,我屡屡震撼于NIBS科研系统的完善与健全。戚博说,在NIBS做科研,几乎能满足你所有想要的条件。作为一家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不仅有研究“纯”生命科学领域中各个方向的实验室,而且有化学合成,结构生物学,细胞断层成像等交叉学科的实验室,更有抗体中心、蛋白质组中心、影像中心、生物信息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测序中心等多个辅助中心。研究所有自己的动植物房,做植物研究的实验室各有数个属于自己的温室。植物中心还有员工专门负责培养土的配制和灭菌,植物房的打扫和料理,以及收种子、移苗等工作。总而言之,NIBS的科研以及后勤系统能使在这里做研究的老师和学生享有充分的资源,尽量少地为研究以外的事情花费过多的精力。
关于实验室
我所在的戚益军实验室进行的是microRNA的研究。刚到实验室的那一天,戚博向我介绍了实验室现阶段的主要研究项目,并安排了王伟师姐来带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王伟师姐以及实验室其它师兄师姐的指导下,我学习和观摩了small RNA提取,northern blotting,gene mapping,鉴定T-DNA line,western等实验,以及挑菌、克隆、移苗等操作。实验室的条件非常好,不仅试剂、仪器等应有尽有,而且在技术员的帮助下,灭菌的枪头、研钵、培养基等取用十分方便。
更让我感觉很好的是戚博实验室的氛围。每周的组会上,大家会对一周以来各自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将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和许多实验室的组会是老板的“一言堂”相比,在戚博实验室的组会上,师兄师姐们会对科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有时候,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对某个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辩论过后,戚博会鼓励学生:假如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话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在四十天的学习生活中,王伟师姐、辛颖小师姐、晓峰师兄、小强师兄等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实验室良好的氛围更体现在科研以外的日常生活中。来之前,我原本以为在NIBS的这个暑假将全部被科研垄断。而到了NIBS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实验室有不少喜欢打篮球的师兄。于是,我们会隔三岔五地扛上一桶水,去生命园内的篮球场分组对抗。北京的夏日少不了高温酷热,大汗淋漓之后更能感受到生命科学院这片科研乐土的激情与纯粹。除了篮球,K歌也是实验室业余生活的一大部分,而实验室的K歌之热,首先得归功于戚博。戚博的歌唱得很好,尤其《青春》、《再回首》、《大约在冬季》等那几首保留曲目更是被他演绎得炉火纯青。除戚博外,赵涛师兄、史慧轻师姐、晓峰师兄等也是实验室的实力派唱将。而“冷笑话大师”周环宇师兄则更多的是偶像派的面孔,美声加戏曲的唱功,别有一番韵味。
关于年会
刚来NIBS的时候,研究生院院长杜立林老师说,年会将是暑期培训的重头戏。当时我还不是很理解,当年会的准备工作一项项展开,尤其当大巴把我们拉到湖光山色、风景如画(个人感觉像极了庐山)雾灵山庄时,顿时对年会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年会是科学交流的场所。年会所邀请的重量级嘉宾以及NIBS的各大PI们会介绍自己实验室一年以来的工作,展厅里的poster则展示着NIBS师兄师姐们的科研成果。
年会更是狂欢的殿堂,度假村里不仅有射箭、射击、飞镖等游乐项目,还有保龄球馆、兵乓球室、游泳池等健身场合,我们更带来了卡拉OK大赛这个师生同乐的平台。
年会前,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被加入”了卡拉OK大赛的nobody小组。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和实验室的晓峰师兄、小强师兄以及邵博实验室的胡飞师兄,在中山大学的summer陆杨“陆教练”的悉心指导下,用尽了办法记住了妩媚至极的nobody的动作。演出当晚,当我们穿着黑西裤、白衬衫,戴着墨镜在舞台上惊艳亮相的时候,台下如预想般响起了欢呼口哨声。为搏诸位红颜、蓝颜一笑,也不枉我们学此舞一场。而当我们将nobody跳完后,主持人、观众和倒戈的评委们更是成功地将王所忽悠上了舞台。王所也配合地戴上了墨镜,在我们伴舞的舞台上,轻车熟路地踏起了舞步。此时的台下,更是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和掌声。我至今不知王所当晚所跳的究竟是何舞,总感觉举头投足间有一股德州牛仔的腔调。
我们实验室的史慧轻师姐和方晓峰师兄以组合的形式参加了今年的卡拉OK大赛,并最终夺得了亚军。而我也算是方师兄史师姐的参赛团队中的一份子,为师兄师姐们的参赛歌曲《没有人比我更爱你》设计了一个MV。该MV由Qi Lab各成员的实验室生活片段剪辑而成,突出了“没有人比我更爱你——QI LAB ”的主题。在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们都没有告诉戚博,为的就是在年会上给戚博一个惊喜。而这段四分钟的视频,承载着QI Lab给我的最好的回忆。我相信,虽然看过了很多遍,但今后每次重温这段视频时,脑海里总能浮现出实验室的欢声笑语。
年会的空挡里,王所还给我们summer们开了一场名为《2020年生物学》的讲座,受益颇多。
年会期间,我很不争气地发烧了,在床上硬生生地躺了一天,错过了不少精彩的讲座。白天的生活有的充实,有的颓废(比如卧床那天),但年会期间,晚上的生活总是那么精彩。从第一天晚上的summer们K歌,到第二天晚上的卡拉OK大赛;从第二天晚上的三国杀到第三天晚上的杀人游戏。原本不太熟悉的summer们,通过这几个晚上的活动迅速熟悉起来。我们熟悉了麦霸舞娘林琳,熟悉了男女歌手通吃不误的欢乐哥郭涛,熟悉了老是抽到杀手牌但总是很镇定的窦窦,熟悉了老是乱怀疑以至于屡屡被投死的“暴民”陈一然,熟悉了一当杀手就老喜欢喝水的殷竹鸣……年会之后,summer们又回到了一、二、三、四楼的各个实验室里,但年会缤纷的生活给我们的暑期培训抹上了一笔暖色调。
NIBS的四十天让我体验了国内最高水准的科研生活。
NIBS的四十天让我认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的summer。
NIBS的四十天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更深更新的了解,让我对自己与优秀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NIBS的四十天将会让我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沿着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奋勇前进。
NIBS的四十天,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段美好回忆!
暑期心得体会
陈睿敏(抗体中心)
人大附中分校
转眼间六周的暑期夏令营已经接近尾声。感叹时光过得飞快的同时,我开始回忆着充实快乐的六周,发现学到了很多东西。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高二学习对于生物还很迷茫的高中生,我进入了抗体中心进行实习。仍然记得到抗体中心的第一个下午就赶上了中心每周必有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抗体相关知识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我,当时连antibody这个词都不认识。看着幻灯片上字母的各种组合,我甚至有一种师姐说的根本就不是中文的错觉。不过,我至今还很记得很清楚,智老师和师姐们在交流之前把最基础的知识给我们一一介绍,在介绍文献的过程中为了我们故意放慢了不知道多少倍的速度,造成那天的交流活动估计是史上时间最久长的一次。
抗体中心是个很温馨的地方,师姐们都很好。对于我一个个弱智到不行的问题,她们会耐心的解答。有的时候丁师姐突然的小考令我措手不及,回答不出来,这让我很惭愧。丁师姐不断给我们解释的耐心令人感动。
在来之前就有很多人跟我说过NIBS的强大,看过NIBS主页的我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对于可以在这里做试验的事情,我很高兴。尤其是第一天我就看到了抗体中心那个大得离谱的实验室,一想到我也可以穿着白大褂戴着手套做试验这件事情就感觉是在是太帅了。
但是当我真正要动手的那一个下午,看着满桌子的实验器材,彻底傻了眼。
移液枪?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更别提怎么用了。
离心机?我好像只学过离心式水泵。
离心管?不了解。
连实验器材都不知道的我,听到EILISA之类的实验名称就如同听天书一样。
感谢世界上诞生了百度百科这个神奇的东西,加上师姐们借给我们的书,让我马上补上了关于抗体最最基础的知识,不过关于实验器材的使用,还是师姐们手把手进行的教学。
经过几次练习,我总算使用移液枪将溶液打出的时候使气泡减少了好多。想到第一次做的试验,我那个完全失败的结果,那个板上的无数的气泡,真是令人脸红啊。
最让我难忘的是动物房采血。第一次看到兔子采血的时候吓的我腿都软了,到夏令营结束的时候可以很淡定地看杀大鼠,真是大转变啊。在夏令营期间,我还跟着师姐学习了耳动脉采血,和免疫。耳动脉采血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稍不注意针头就戳穿了……真是感谢那些温顺的好脾气兔子,耳朵都被我们弄成那样了也依旧在那里好好的呆着,并不狠狠挣扎。
之后再雾灵山庄举行的年会,我不仅通过报告学习到了一些知识,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的报告几乎都听不懂,也让我交到了好多朋友。第二天晚上的烧烤,那个“颠三倒四六转回七上八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娱乐游戏,那个暑期学生不断摆出造型的千手观音,以及之后的保龄球比赛,还有卡拉OK大赛……等等等等,让年会充满了欢笑。
最后,感谢智老师,感谢丁亚芳师姐,刘畅师姐,王校楠师姐,张红娟师姐,侯楠楠师姐,感谢白桦林,马静。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六周的时光。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如果不来NIBS也许是一生都没有办法接触到的。
NIBS暑期训练总结
陈一然(高绍荣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从第一天你来到NIBS还有些紧张,到现在我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NIBS的一员了,这六周时间过的很快。我感觉这个假期的summer training过的非常充实,是我的大学生活中辉煌的一笔财富。这些经历和回忆会一直伴随这我,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NIBS是做研究的天堂
NIBS是一个让人们可以安心搞研究的地方。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有安安静静、生长几百年的大树环绕着我们。在这里心情自然而然的沉浸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NIBS人淳朴快乐,把研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只有在这种环境里,人的心智才可以得到纯净,人的意志才可以得到磨练,人的品质才能更加纯良,人的注意力才不会被现世中一些浮躁的东西所分散。有人说,NIBS缺乏人文关怀,这时不对的。在科学领域,打造一个纯洁的环境就是对科学家最好的人文关怀,而NIBS把这样的理念带给每一个年轻的研究人员。
另外,NIBS这里还有数不清的报告,丰富的体育锻炼条件和设施。报告对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非常有帮助。体育设施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为我们平淡的生活添加了颜色。
实验室的体会
很荣幸能在高绍荣老师实验室做summer student。我要感谢实验室中的每个人,从师兄师姐到工作人员。在这里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实验室的气氛轻松愉快,有时忙碌的为了自己的课题奔波,也会一起讨论课题的进展和自己对生物学问题的理解。参加过3次组会,每次都分为讲实验进展和文献阅读两个部分。大家就当天的文献提问并讨论,气氛热烈。有的时候,很多新的idea都是在组会上提出的,又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加以成熟。实验室人还是挺多的,师兄师姐也很忙,但是效率也很高,很多实验都是在细胞间和鼠房进行的。
带我的吴彤师姐人很好,非常和蔼可亲,有的时候我做错了也不会责怪我。高老师很和蔼,一点也没有架子,所以实验室的气氛很轻松。平常的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王红老师管我们,王老师人也很好,经常来我们休息的地方看我们,关心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温暖。
在实验方面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意识到了自己以前知识的匮乏,回去还要加紧阅读文献学习知识,并且学习语言。另外在实验技能方面我也增长了许多。高老师实验室主要做IPS方面的相关工作,在实验室的六周时间让我对IPS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实验和知识也了解了许多,这对找到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也是很大的帮助。
难忘Retreat
年会是NIBS最重要的活动,有PI和嘉宾们讲解自己的工作,还有墙报的展示和评比。年会期间,我们就像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对各个不同的方面的生物学研究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其中,与王晓东所长座谈是一件非常令人难忘的事件。晓东所长预言了未来10年生物学发展的方向,引导我们要做杰出的科学家。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就是做一个好的researcher,必须是curiosity-driven。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可能是指引方向的一盏明灯。
在Retreat期间,我们summer学生增进了了解,放松了心情。在度假村有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让我们增进了友谊,感受到了NIBS大家庭的温暖。
总结
在NIBS的时间里,我们成长了许多,我们不但是在科研水平上有所收获,而且还明白了很多道理,为我们今后的前途道路照亮了明灯。在此,我想感谢NIBS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学习和参与,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遇见
——This summer in NIBS
陈元婷(黄牛实验室)
厦门大学
初到NIBS时,看着眼前这幢陌生的建筑,我心里其实充满了好奇,不知道在这一场与她的相识中会留下什么样的记忆。
相遇
当与另外五十多名summer一起坐在NIBS的小报告厅里与王所、杜立林老师、李学真老师相见时,记得学真老师说,你们会很快像一名真正的NIBS人一样融入这里的。“NIBS人”,听起来就有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晓东、立林以及学真老师的欢迎辞中更是透露着热情和亲和,一下就感到和这些“大牛”们零距离。会毕,站在NIBS明亮的大厅里,看着落地窗外的一片晴朗,我想,我与NIBS温柔的相遇了。
相识
怀揣着点小忐忑,在到达NIBS的第二天中午,我走进黄牛老师的实验室。黄老师格外热情和爽朗,心里的那点小不安在见到他之后马上消失的没了踪影。简短的talk之后,黄老师热心为我引荐了lab里的manager马路遥老师和另外两位summer student。下午在黄老师的介绍下,我们三个初来乍到的summer对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们来了个“summer有约”,借着与他们聊天的机会不但互相认识,也初步了解了他们的研究工作。虽然有点晕晕乎乎,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却让我们心里暖暖的。懵懵懂懂的,我这样与NIBS相识。
相知
进入真正的lab life啦,说真的,Computation和DOCK我差不多是零接触,幸好有师兄带着,可以一步步学起。从刚刚开始学用Linux系统到学用Chimera看PDB里的蛋白,再到学用Perl编程。不能说一路顺风顺水,虽然很多不懂,虽然面对诸多totally new,我却一直觉得被吸引着。看着Chimera里三维的蛋白结构,以前纸面上的α螺旋β折叠现在像卡通一样出现在我眼前,还可以按我的指挥全方位转动、伸展出残基、长出疏水表面,感觉特别新奇好玩。学用Perl的时候恍然有种重回大二学C++时的错觉,一边看书一边写点小程序来测试下学习效果。隔三差五带着点小得意的把自己编的小程序运行给Andy看,然后很享受的听他夸一句Good job。很谢谢小波师兄,对我的各种指导各种解答问题各种建议,让我实在很有冲动送他一面模范师兄的锦旗。
一定要提的是Huang Lab里的氛围,这个温暖快乐的集体其实是很有团队特色的。首先是效率,从早上开始,Lab里充斥的是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看师兄师姐们气宇轩昂的敲击着各种指令来遥控电脑,人机速度都是非比寻常。再来就是团结,大家工作时基本都是一人一台电脑,相对比较独立,因此每次的吃饭时间就成了大家相互交流的好时机。Lab里从来都是大家一起下楼吃饭,很豪迈的霸占一整排桌子,“觥筹交错”之际也是笑语不断,各种CNS上新论点的评价中也不乏哪家餐厅的牛肉饭味道不错这样的小讨论。此外,另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亲切。Lab里的每个人都特别好相处,黄老师会在KTV里跟大家一起High,Andy会每天用不太标准的中文招呼大家下楼吃饭,可爱的“马工”会不停的跟大家讨论封谁为“二师兄”的话题,师兄师姐们不仅会关心照顾summer,更会像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开玩笑。伴着每天格外明朗的蓝天,每天如一的愉悦,我与NIBS这样相知着。
相亲
一连4天的retreat让我觉得离NIBS又近了一些。说年会是NIBS的精髓一点也不为过,在这里,可以真正参与到学术上的交流中。每位PI的精彩演讲都深深吸引我,不仅如此,听完他们的报告后还有机会与他们一同站在poster前进行讨论,这样的直接对话机会在别处可是很少有呢。除了出彩的学术交流,年会也让我看到NIBS很生活的一面。露天平台上的集体自助烧烤,精彩的保龄球比赛,卡拉OK大赛上王所和众PI们的载歌载舞,都让我看到了NIBS活跃、轻松的风采。感受着NIBS深沉的魅力,我想我难免心生爱慕而与之更加相亲。
相爱
记得马工有次带我上NIBS的天台,忽然间可以俯瞰着周围,看远处连绵的山直接与天相接。天色湛蓝,阳光明媚的耀眼,心里感到一种广阔和宁静。我想,这也是NIBS的情怀吧,一种广纳百川的大气和沉稳。在这短暂的与她相遇的时光里,我从它身上学习、感悟和成长。summer training的时间就要结束,我感到一种不能割舍的亲昵,我知道,我会长久的眷恋着NIBS,眷恋着她的严谨、亲切、活跃,眷恋着她一切的美好和博大。
暑期学生个人总结
程锦轩(张宏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次听到NIBS这个名词,还是在2007年。当时,王晓东所长作为优秀校友回北京师范大学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纷呈的讲座,介绍了他的一些人生体验和科研经历,同时也介绍了NIBS的基本情况。这次讲座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科研的种子,一颗关于NIBS的种子。
三年后,我真正走进了NIBS的生活,深深地体验到了王所口中那个世外桃源般做SCIENCE的天堂。
初见NIBS,我确实难掩心中略微的失望,地理位置如此偏僻,尤其当我走进小二楼那个隔音效果奇差的临时建筑时,甚至有点后悔自己的选择了。但是,当我走进这座红楼,特别是走进张宏老师的实验室后,失望的情绪几乎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种欣喜,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并且感觉可以学到很多的欣喜。在这42天里,这样的欣喜不断地出现,我由衷的自豪自己可以做个NIBSer。
张宏老师给人第一印象十分“震撼”。如果不是介绍过了,谁会想到眼前这位着装十分普通的中年人是个在CELL上发了两篇的大牛呢?极快的语速,彰显了他思维的敏捷与活跃;风趣的话语,一下子解除我以前对教授的“害怕”的心理。他言简意赅地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就让我和另一位暑期学生李毅跟着郭滨师兄进行最基础的突变筛选——实质就是挑虫子。
挑虫子是个技术活,但是两三天后我的技术已经差不多熟练了,这样每天枯燥的挑虫子——做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让我不禁产生了倦怠之感,觉得无聊而且学不到什么东西。平易近人的郭滨师兄及时地发现了我情绪上的不满,他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和我详细地聊了他的看法,他的经历并回答了我一些科研上的问题。那天的谈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不要以为简单的挑虫子就是在打酱油,没有前期的突变筛选,哪有后期的工作。”“你现在本科就来 NIBS体验了,是个很好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要想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梦想是什么,一旦目标确定,就要毫不犹豫的坚持走下去,不能受中途的半点诱惑。”
总之,在NIBS的生活,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学习。看着电脑里“文献”的文件夹慢慢变大,看着自己挑虫子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从完全听不懂张老师的专业术语到很轻松地理解了张老师在年会上的报告。然而,专业知识以及实验技能的提高只是小小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NIBS的科研氛围的熏陶下,我确定了自己是喜欢科研的,喜欢每天以挑虫子作为一天的开始,喜欢每天以看文献作为一天的结束,即使以后不能留在这里,她给我带来的影响必然使我受益终生。
NIBS给我的震撼还包括那种亲切和谐的气氛,那是一种人与人发自内心地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气氛。讨论时,讲座时,吃饭时,甚至是晚会时,这里没有PI、博士、技术员、暑期学生的区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NIBS甚至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
如今,一个半月的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我已经把自己当做这里的一员,B302里有我的桌子,B303里有我的实验台,上面堆满了我这么多天的plates。恋恋不舍,曲终人散。但是不变的是我对NIBS的感谢与热爱以及感动。
最后,我要感谢张宏老师,感谢实验室里各位师兄师姐给我的帮助和关心,感谢和蔼可亲的李学真老师,感谢NIBS给我这样的机会。
NIBS:一个泼洒热血、燃放青春的地方
程志仙(戚益军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没来NIBS之前,就听说它是科研者的天堂,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梦想着成为科学家的人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魅惑力。
在NIBS暑期学生名单出来之前,我因担心不能入选,联系了神经所的老师要到他那儿实习。我收到李老师邮件的那个中午,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可是兴奋过后,我又头疼了:NIBS和SIBS,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如前,科研者的天堂对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可是ION的老师自己私下联系的。从往来邮件,我可以确定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阅读他博士阶段发的文章,又知道他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拒绝他,让我非常痛苦。学长学姐们也建议我拒NIBS,因NIBS实习时间长,选择它就意味着放弃了其它一切的保研机会,而NIBS的面试我也不一定能通过。但是我真的非常渴望到NIBS体验一次,哪怕以后不能在那儿读研。做出决定后,我给ION的老师发了致歉信,他非但没有责怪我,反而让我抓住机会到NIBS实习。我对他的愧疚更甚!
来NIBS后,我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里的确是科研者的天堂。实验室宽敞明亮,仪器设备精密高端,完善的后勤服务,在这里做科研,当真是除了科研什么都不用想。用师兄师姐的话来说,“在这座楼里面,只要是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做出来!”
硬件好,固然重要,但NIBSer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来NIBS的第一晚,我就见识到了什么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被分配住在小二楼209室,当晚过了十二点,还不见有人回来,我就断定只有我一人住在这个屋子里,于是我把门从里面反锁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从睡梦中被吵醒:门被猛烈地撞着,还有女生叫门的声音。我慌忙起床开了门,那位师姐告诉我,以后晚上不用关门,她自己是十二点以后回寝室,还有一位师姐一般两三点才回。听到这里,我不禁对她们肃然起敬:就是这种不要命做科研的劲头才成就了NIBS这几年的光环吧!如今,和两位师姐同房已一月有余,那位“两三点”师姐的容颜我还不曾见上一面,这就是NIBS:一个泼洒热血、燃放青春的地方!
我在戚益军实验室接受培训,这个实验室的研究的模式生物以拟南芥为主,研究领域为植物中RNAi的产生机制和应用。戚博给我分配的任务是genotyping。一个半月以来,师兄师姐娴熟的实验操作看到我眼花缭乱,讨论课题时逻辑的缜密、见解的犀利更让我口瞪目呆、羡慕不已。我这样一个初踏科学之门的人何时才能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我知道,我是有机会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师兄师姐们的科研素养多是得自他们的勤勉。你看,凌晨已至,可我们实验室(请允许我这样称谓,虽然我的未来不属于这里)做实验的孩子们依然忙得热火朝天。在饶博实验室的同学也说,他师兄师姐除了做实验,就是看文献,没有太多其他的爱好。是不是我把一天拆成两天使,时时刻刻与实验、文献相伴,就可以变得像他们一样强大呢?
NIBS一年一度的年会无疑是这六周最让人留念的经历,这是我们新人集中了解NIBS、见识各PI、牛人的良机。今年的年会在山清水秀的雾灵山庄举行。8月8号上午,浩浩荡荡的车队载着我们一行数百人开往目的地。沿途此起彼伏的山峦、色彩斑斓兀自盛放着的花儿们让我兴奋不已。我是公认的“野人”,看到野景难免失态。到达雾灵山庄,我们稍作调整,就立马奔向餐厅,学术报告将接踵而至。所里的日程是年会四天的白天全部用来开报告会,晚上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学术大餐和绿水青山,都是我爱呀,该怎么抉择?仔细掂量一下,未来十年之内,这山变不了沧海、水也断不成桑田,可学术盛筵却可遇不可求。鱼与熊掌,孰轻孰重,我已不必多言。四天三晚,我白天听报告,晚上为了养精蓄锐早早就蒙头大睡。在常人看来,我的所为简直就是对良辰美景的亵渎。不过,无所谓了,我几曾正常过,又何必在乎他们的眼光呢?再说听报告是“造七级浮屠”的大事,美景亵渎就亵渎吧!
二十多位PI的报告络绎不绝地上演,我的水平有限,如果他们show的data太多,我就如坠五里云端,不知他们所云。虽然听不懂,但我能确定哪些领域是我愿意花精力去挖掘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我这句话的正确性更是毋庸置疑,我一直希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一头扎进去,用我常人的智商和异乎常人的努力走得比别人更深、更远!另外,应晓东的要求,PI们的开头都会说上一段philosophy,这个我更是受益匪浅。例如张博的“Data must be solid and long-standing”,对于我们做科学的人来说是非常必须的,它是我们自我拷问、推敲他人的试金石。董博的“If I can do it,anybody can it”,不正是对我这样跃跃欲试的门外汉最好的鼓励吗?另外,戚博的“Silence is gold”,除了让我们埋头做科研,也说明科研这条路确实需要耐住寂寞。
在年会之前,我去了趟上海,参加并通过了ION的面试。回来之后,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参加NIBS的面试。听了PI们对他们研究进展的介绍,我缩小了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范围。植物领域,我是不想再涉足,化学和结构对我来说又太过单调,我想探索人类自身的秘密。很多人说科研枯燥无聊,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热情推动,我一直认为真正成功的科研者是那些为好奇心驱使、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无上乐趣的人。最极端而搞笑的状况就是,某人一直自娱自乐玩得欢畅(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是枯燥无趣,又没有意义的事),突然有人告诉他,“你做的东西太有意义了!”然后,他瞪大眼睛,叹了句:“这样呀!”继续埋头自娱自乐,“做出来的东西谁觉得有意义就拿去,只要别打扰我就好了!”另外,我个人认为没意思的东西并不代表它真没意义,只是它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你看,雷博的方向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听的时候差点就睡过去了,但我可以确定我武大一个同学听到他的报告一定会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四天的会下来,我感兴趣的有饶博、罗博的神经,戚博的RNA,何博(何新建)的methylation,张博、王博(王晓晨)的autophygy,而神经方面对我的魅力最大。虽然饶博、罗博都是很好的导师,但ION在国内的神经领域还是做得最成系统的。如果在国内做神经,去ION应该有回到家的感觉吧!
六周的培训马上就要告一段落,太匆匆呀!六周了,早就和NIBS的呼吸节奏一致:习惯了披着熙光进实验楼、踏着夜露回小二楼的生活,习惯了开口闭口专业讨论,习惯了食堂的美味佳肴``````可是,我终究要离开,六周的培训快结束了,学校也即将开学。不愿承认我的存在不曾留下痕迹,可事实是:我轻轻地来,也将轻轻地离去,不会带走一片云彩!还记得六周前,我和同学狼狈地逃离淫雨霏霏的武汉,来到这座陌生的城池,直奔我们寤寐以求的小红楼。兴奋呀,你看,通往NIBS的路上,合欢正粉、不知名的百合科植物也吹着小小的黄喇叭为我们接风洗尘。可此刻早已是绿肥红坠,不见当日的热闹,真该走了。
不说了,再多的不舍也免不了一声再见。姑且用戚博的话作结此文吧:“年轻人呀,趁着青春未逝,多做做实验吧!”
NIBS——让人幸福的地方
丁晓(何新建实验室)
山东大学
初识NIBS是来参加PTN第一批面试,怀着紧张朝圣般的心情,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NIBS袭一身古朴暗红的礼装映入我的视野。很幸运能在NIBS度过欢乐充实的暑期,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中,我切身感受到NIBS是一片远离喧嚣浮华的学术净土,是做science的世外桃源。在静谧的芳草绿树之间,NIBS有着醉心于未知领域的PI和勤奋进取的学生,有着一流的科研设备和完善的后勤保障。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展现智慧与美的极限是我对NIBS的简约概括。
一、关于PI
从入所第一天起,自由平等的思想便在每一个细节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里,所有的NIBS人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保安、员工都在一起吃饭休闲,以至于我刚开始把一些年轻的PI当做了学生。时常见到老师与学生在餐桌上谈笑风生,打球时也能见到邵博和罗博欢呼跳跃的身影。NIBS的PI虽然个个是学术界的牛人,但是他们和蔼可亲,幽默风趣,没有一点架子,人格魅力十足,说起每一个老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用“超nice”来形容。
年会是NIBS一年一度的学术与娱乐盛宴,今年的年会比较特别,王所要求每位PI在做学术报告前先讲一段“philosophy”,还记得戚博“silence is gold”的文化衫,罗博“the key to happiness is to know things could happen worse”的乐观洒脱,柴博讲述的养猪老汉的实验哲学,叶博“every soluble molecule can be crystallized”的坚定信念,王所“the inner motivation is curiosity”的谆谆忠告……是的,科学探索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来不得半点功利,对科学的无限好奇和持久的乐观执着是每一位立志do science的人所必备的。
幽默是PI的一贯作风,是智慧的象征。不管是王所关于大象粪便打理工paper灌水的笑话,饶毅教授有关果蝇打架、求偶、母性行为的风趣讲解,还是何万中博士“自吹自擂”般的演说,邵峰博士“说”与“做”的哲学,还是多位PI在卡拉OK大赛的一展歌喉和王所的激情舞蹈“nobody”,让我深深感到幽默才是创意的源泉,做science不是一般人想的那种严肃人士的生活,它也是不乏幽默精神的。
二、关于实验室
实验室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整洁宽敞,布局合理。比如实验室区与行政区、食堂分属两侧,出入要有门禁卡;实验室区中间为公用仪器室,每头都有休息区,方便师生休息和交流讨论;每个实验室又分为实验区和休息区,中间有门间隔,互不影响。还有一点要提的是,洗手间特别干净,NIBS就是这么注重细节。
我在何新建老师的实验室做summer,由于何老师刚回国半年,实验室平台还在建设中。何博是个腼腆的PI,跟我说话仿佛还会害羞,但是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据说用眼一看就能筛出ROS1突变的拟南芥,我的神啊,都不用mapping了。师兄师姐们对我们summer们特别照顾,有时不小心添了乱也是被温和指出,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给予我诸多指导的张师兄(超nice,我又忍不住说了)是比我早到一个星期的博后,耐心缜密,热心周到,我实验的每个可能犯错的细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总会在错误发生的关键时刻提醒我,将失误扼杀在摇篮里。工作汇报,journal club为实验室的成员提供了了解他人实验内容的机会以及交流的平台。在会上,师兄师姐们讨论激烈,各抒己见,纷纷展示自己辛勤工作的结晶,同时他们也为别人的实验出谋划策,老师会给予一针见血的意见。
说实在的,搞科研还真是晴天日少,充满了失败与挫折,一个简单的PCR没有成功就要把要把酶、模板、引物序列、退火温度、离子浓度等诸多因素考虑一遍,到后来各种对比实验终于告诉你是引物降解的原因。但是正是经历过这样一份曲折、艰辛,成功才会让人那样的喜悦。
Science永远摆在NIBS的第一位,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勤奋,但又是自由的。每天8点就有人来到实验室,晚上11点半还会有很多人的身影,跟我同寝的两个师姐一位在晚上12点半回来,一位在凌晨2点多回来,第二天八点多等我洗刷完毕看到她们竟然也起床了。做科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业,那一篇篇环绕着美丽光坏的CNS paper背后有多少失败的辛酸,有多少不眠之夜恐怕连第一作者本人都数不过来。但是他们说:这是我热爱的。一个“热爱”,任何付出都有了价值,任何失败都显得苍白。放弃功利虚荣,抵住世俗诱惑,沉下心去,耐住寂寞,为证实一个猜想而孜孜不倦,为排除一种假设而废寝忘食,在科学的海洋里徜徉,在沙滩上采撷智慧的贝壳,这是一种幸福。
三、关于……关于其他
以前以为无法放手一个人。但是在这个暑假,我品尝了重量级人物的学术大餐,结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志趣相同的summer们,也因为在NIBS举行的多次面试认识了前来的战友,我们一起实验、游玩、K歌、打球、逛街、交流、倾诉、鼓励、安慰竟然是那样的快活,那样的没有防界。撇开纠结的心情,迎接崭新的明天。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作为一个倾听者,享受着别人给予我的信任,思考他人的心情,给予力所能及的陪伴与安慰,听到一句“小小你真好”,一种幸福感从心底升腾。
这六个星期的培训让我深深地爱上了NIBS,爱上了科研,无悔、坚定。下午去植物房跟师兄一起栽苗,面对着一棵棵娇小的拟南芥幼苗,就觉得是面对着一株株幼小的生命,经历了人工诱变,由一粒粒种子萌发出来是那么的不简单。我用镊子轻轻地夹住你,不要弄疼了你,更不要弄断了纤纤的柔柔的根,你要开心的在蛭石培养土中安家,好好成长,开出洁白的花……那时的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NIBS暑期总结
窦岩梅(朱冰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来nibs做summer的时光转瞬即逝。这段珍贵的时光,给了我许多教益,许多知识,许多美好的回忆。
什么样子的人才算是scientist?来nibs之前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但来到nibs,看到这群可爱的PI们,我的心中豁然明朗。我所在的实验室是朱老师实验室。朱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真正的scientist。他聊起自己的领域时那种热忱质朴而专注的神情已经足以让我景仰,让我由衷地敬佩。真正的科学家做科研从来都是兴趣与好奇心所驱使的。他们不羁绊于物质,不羁绊于名利,不累于世俗的凡事几务,而只专注于自己好奇的那个领域,努力地解开一个一个未解的谜题。晓东后来年会上那次与summer的座谈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curiosity是科研的灵魂。卡文迪许计算出的地球的重量在当时又有多大的用处呢?而现在的科学能够与应用挂钩了,能够赚钱了,就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比如科研人员沽名钓誉,比如学生着急发文章学术造假,这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驱使与各种因素”push”的结果,是与科研的初始目的相违背的。晓东说,按常理讲,越做不出实验应该越发兴奋,越发有兴趣找到问题的症结才对头,而现在的人们往往太过浮躁了。如果说“要毕业”是为了维持自尊,而“做科研”是为了满足兴趣,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兴趣”与“自尊”之间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
虽然之前在本科的时候也有做过一点实验,但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统,来nibs,算是有了人生第一个自己的小课题。流程很简单:做克隆、做表达、蛋白纯化、做pull down,但这个小小的过程让我折腾了很久的时间。其间出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真的可以说是该犯的错误都犯过一遍了。感谢我亲爱的师兄黄畅,一个很严谨认真而且够nice的写了一手好字的好师兄,忍受我的无知并且教会我实验内外的许多东西,invaluable。做实验头脑是最重要的,懒惰是不可以的。精神要好,心思要在,该查的资料要查,实验记录要完整,太多的细节,不详赘述。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会记住师兄的哲学,并且希望师兄喜欢我送的Q版保罗~^-^
开组会听讲文献的经历是一定要提的。每周一次工作汇报和一次文献组会,每次都让我获益良多。每篇文献都是一个story,有它的伏笔开端高潮和结局,起承转合间饱含作者的深情。就像朱老师开的玩笑,哪篇文章是自己的“干儿子”,哪篇是“亲生的”云云。现在的我还只是怀着一种欣赏的眼神在看文献,但我想在自己在一个领域看足够多的文献,做足够多的事情之后,也会想师兄师姐和冰冰boss一样,对每篇文献都能有自己辩证的观点和犀利的眼神的。
年会在雾灵山庄举行,听很多PI做报告,看和听讲很多poster,但懂得真不是很多,或者即便以为自己当时听懂了局部,也听不成整体,还是自己之前最感兴趣的领域会懂得多一点。很有趣的是这次的PI们都有讲自己的哲学,幽默诙谐间透出一缕睿智,让我们欢笑里获益良多。年会还是一个summer们相互认识的好时机,我们一起打球,一起唱歌,一起在卡拉OK大赛无所顾忌地尖叫,一起去给幸福的小珂过生日,一起吃烧烤,一起玩三国杀到通宵……这次做summer真的认识了许多很可爱很质朴的孩子们,包括光电所220寝室7个青春无敌的娃,包括美丽的杨杨和贤惠的辰辰以及可爱的小杜,包括高lab的“高一”和“高二”,包括我们lab的超级无敌大宇宙柏庆然……分别之后,我们何时会再见?在此之际,我只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大家一路走好,愿将来我们还有机会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
这么长时间,真的是已经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里,和之前刚到的时候截然不同了。我很幸运的是PTN录取的学生,之后还可以来nibs做rotation和学习,最后再次感谢亲爱的朱老师,感谢袁老师和刘老师,感谢畅畅师兄,愿nibs的明天越来越好!
NIBS暑期实习心得
杜凯昕(柴继杰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再过几天,我在nibs的summer training 就要结束了。对于这六周在nibs的生活,此刻我的心里更多的是感激。
知道nibs的大名大概也就在半年前。那时,老师带我们班的学生来到NIBS参观。当时只去了高绍荣老师和叶克穷老师的实验室,还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叶老师指着电脑屏幕上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说“这个地方有一个苯环”。当时觉得很神奇,因为我真得完全看不懂。也是在那时我知道NIBS每年都会为热爱生物的学生提供一次summer training的机会。没想到半年后我竟然真得来到了这里,在这里留着下了一段珍贵的回忆。
还记得第一次进实验室见柴老师时,完全一副没大没小的样子。可柴老师非但没有责怪,还很亲切的鼓励我在这段时间多多学习,让实验室最年长、最牛的韩师兄带我这个一无所知的summer student。(现在想来真是十分感激~~)在学校虽然也做过一些实验,可与这里高效、大量的实验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考虑到我的实验技能有限,师兄先让我看着其他师兄师姐做实验,熟练实验操作,同时看一下相关实验的paper。没过几天,韩师兄就让我独立操作提蛋白。他这样的放心反而让我内心不安,深怕自己做不好影响实验。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的想着整个实验流程,操作的时候也不断的向师兄师姐确认操作,深怕自己犯下错误影响到蛋白的提取。整个实验做完,虽然没犯什么错误,可我的蛋白还是没有提出来。这样悲剧的结果让我很沮丧,是师姐师兄一再劝慰我,真得很谢谢他们。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以后,我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独立进行实验了,而且也有了自己成功提纯的蛋白。内心除了小小的成就感以外,还是对师兄的感激。真得谢谢他能如此的信任我。虽然师兄总说六周的时间我们能学到的实在有限,可是在这六周里,我学到的东西却比我过去一年学到的东西还多。在学校时很多的知识来自书本,没有实践,自然忘的也快。可在这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我巩固了很多过去学过的知识,也小小的探索了一下我在学校不会碰触的领域。尤其是在retreat的时候,各PI 介绍了他们各自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成果。虽然很多东西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却也为我开启了更多知识的大门,等待着我进一步探索、学习。
在nibs的这段日子,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什么叫“学无止境”。在这里做科学的人并不寂寞,因为真正热爱科学的人会把这里的生活作为一种享受。还记得师兄说的一句话,“做生物研究的乐趣就在于你每天都在不断探索、学习着新的知识。”NIBS所有的人就是这样脚踏实地的实现着自己的科学梦。
还记得在开营仪式上,王所希望我们可以enjoy在nibs六周的生活。我想说我enjoy这里食堂丰富美味的伙食;enjoy在拥有各种先进仪器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实践自己的科学梦;enjoy 实验从失败到成功内心小小的成就感;enjoy 在retreat时与自己仰慕的PI的近距离接触;enjoy在六周里和每一个师兄师姐、每一个summer student相处的日子。
刚到nibs的时候觉得六周的时间很长,可现在马上就要结束了,仔细想想还是有很多很多想做而没有来的及完成的事。我还没有参观完nibs所有的实验室,我跟很多summer student还不熟悉,我还没有掌握chai’s lab的所有实验技能,我还没有设计出自己的课题……
这些收获,这些感动,这些遗憾都给我的nibs之行书写了浓浓的一笔,值得好好的珍藏,慢慢的回忆。谢谢所有在nibs 相遇的人,谢谢所有愿意拿出一段时间与我分享的人。祝愿所有的人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暑期培训感想
郭涛(何新建实验室)
中山大学
当我收到研究生部发的入选邮件的时候,简直就要尖叫出来了。因为能得到这一次的培训真的是很开心也觉得很幸运,所以我也倍感珍惜,提前询问了入选的实验室并和PI进行了联系,并把老师推荐的两篇Review仔仔细细地读了一下,当时觉得准备还挺充分的。
可是来到之后发现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还没进过实验室做实验的我对实验室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无知,很多实验室常识都不清楚,而有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概念也不明白,整天问各种白痴的问题,简直要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还有和我一起来的两个Summer师姐给整疯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Seminar,特别是英文的Seminar经常会遇到一段不能理解,接着就走神,接着就是漏了几张幻灯片没听,结果就后边一系列内容就听不懂了。而Paper如雪片一样飞过来,Journal Club里讲的Paper中各种Data和其内在的逻辑也不是仅仅看过两篇Review就是能弄明白的。我甚至一度认为NIBS这次怎么招了我这么一个过来骗吃骗喝的人……
所以一开始在实验室我似乎是最闲的,几乎是从盖EP管的盖子、加试剂、配溶液这些工作开始做起来。也就自然而然地找了很多旁务来做,比如说帮忙制作与王晓东所长和饶毅老师会谈时的海报,在游颐和园的时候疯狂摄影等。可是我又不甘心就这么一直无知下去。当我“盖盖子、加试剂、配溶液”等工作十分熟练之后,我也就尝试着让师兄给我一些更独立的实验内容,于是也就开始做起Western Blot,开始要了一些样品做起了Mapping。也开始仔仔细细地读文献,进行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经过几次Journal Club之后,我在坚持听前预习,听后复习的情况下也能弄清楚Journal Club讲的 Paper中的内容,还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也在不停地遇到着新的困惑新的难题,可是现在一回想起来,自己还是提高了不少的,至少在最近的一次与自己实验室相关的Hailing Jin老师的Seminar中能够几乎完全听明白了。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特别为自己高兴,也特别由衷地感谢NIBS,感谢何老师能给我一个如此好的机会,提供一个这样好的环境让我得到训练让我有了这么多收获。
然而让人兴奋的东西不仅仅是科研能力上的收获。在短短六周的时间内,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潜心做实验的Summer,有想法独特,既能把实验做好又能自在生活的师兄,有弹着吉他自弹自唱最后拿到卡拉OK比赛冠军的师兄,还有有着Charming的笑容在台上挥斥方遒的PI们。我与这些人都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了解了很多他们关于生物学,关于未来的各类观点与想法,在这些观点与想法的碰撞中,我对生物学与人生规划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尽管在这不能一一列出,但这些是我在这里得到的另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很感谢NIBS带给我的一切,也很惭愧没有给NIBS带来些什么。衷心祝愿NIBS和各位老师、师兄师姐的明天会更好!
NIBS随想
何嘉媛(饶毅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来这里之前,我一直很敬仰NIBS。自己对NIBS的印象仅仅是各种学术界大牛们聚在一起,连续不断在nature,science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等表面上。到了这里一个多月了,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NIBS,也收获也很多一生宝贵的财富。
首先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里的PI们。第一次看到PI和学生们都在食堂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很震惊!后来接触到饶毅老师,王晓东老师和张宏老师等,他们是那么的和蔼,平易近人,一点大牛的架子也没有!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很多PI几乎每天都是八点左右到实验室,下午六点甚至晚上很晚才离开,有的PI还仍然同学生们一起做实验。后来年会的卡拉OK大赛上我再一次震撼了。王晓东老师毫无架子的当众跳起了nobody,戚益军老师,邵峰老师上台高歌,让我看到了这里的PI们和学生融为了一体,没有高低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共同爱着NIBS,共同为了生命科学事业一起执着的奋斗!我不禁想到了曾经遇到过的一些老师,他们端着教授的架子,不允许学生触碰他们的权威,为了发paper而强制学生做实验。这真是天壤之别呀!说到了PI,不得不说饶老师了。刚进饶老师实验室,我很希望赶紧做实验,饶老师和师兄让我先看文献我也不放在心上。后来见到饶老师了,饶老师问了一连串关于实验的问题: “你的假设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哪篇论文讲到这一点?谁告诉你这样的?”,我一句也答不上来。羞愧之余我深刻体会到做实验不要盲目的做,而是要明白自己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感染我的是这里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第一天进入饶老师实验室,我发现休息室里放着洗漱用品和毛巾,小被子等等。开始我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很多师兄师姐有时候做实验晚了,或是没赶上班车干脆就“住”实验室了。我不得不佩服这种忘我的精神。进入饶老师实验室后,我发现师兄师姐们都各自忙着自己的实验,不停的看文献,并不是的相互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文献。饶老师还常常将最新发现的文献转发给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师兄说,饶老师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做什么完全凭自己的兴趣,试验时间也完全靠自己安排!饶老师也要求我们暑期学生不要仅仅只是为师兄师姐打杂,而要有自己的想法,多读文献。我被这种自由的科研氛围而深深地感染了。在NIBS还常常会有国际上的学术大牛来作报告,每次会堂的人都是满满的,每次讲座结束后大家都积极地和大牛们交流讨论,着更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等而自由的学术氛围。这里真真是一个科研的天堂。
最后就是这里的设施和后勤服务。我说设施并不仅仅指实验设施,还包括公共设施。跟随师兄做实验的过程中我渐渐了解这里实验设施的一流和期全。这里大部分是进口实验设备和试剂,先进的成像系统,宽大的实验室,测序中心,自主的动物房和抗体中心等等。在研究所内还有室内运动设施,可以打篮球,羽毛球等等。除了这些,我还惊讶于这里的周到的后勤服务。不管什么时候进入研究所,总是干干净净的,我常常看见做清洁的人员在厕所,楼道辛勤的打扫。还有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他们会提供新鲜的水果,每天会更新菜谱,食堂也永远是干干净净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我知道这就是王所说的,一切为了科研服务!
开营仪式上,王所说这一个月时间是让我们来享受科研来了!是呀,我觉得在这里不仅是这一个月,也不仅是我们,大家都是在享受科研,因为这都是我们所深深热爱的!
参加NIBS暑期夏令营有感
胡欢(何新建实验室)
南开大学
时间好快,不知不觉中在NIBS已经待了将近一个半月了,恍如梦境一般。直到此刻,我还记得几个月之前收到这边老师邮件,通知我被NIBS暑期夏令营录取的消息时激动的心情,以及一天天数着日子,翘首期盼这段日子的到来。
初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其实还是通过我们亲爱的所长——晓东。那是在大二上的时候吧,无意间在我们的教材——细胞生物学书上细胞凋亡的那个章节,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王晓东,于是乎我在百度上进行搜索,最终觅得NIBS的“芳踪”。通过对NIBS网站的了解以及后来05,06级来NIBS读研师姐们的推荐,我最终确定我一定要来这里读研,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生物界的领军团队,更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队伍。
很幸运的是,经过NIBS的筛选,我成功地来到了这里参加为期六周的暑期训练。在这里,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高校的50个暑期学生相聚一堂,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有你的优点我有我的长处,大家其乐融融,接收新想法,结识新朋友。在NIBS的这一个半月,我被分到了新来的PI——何新健老师的实验室,也就是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本科阶段从未涉及的领域——植物。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亲手进行了和拟南芥相关实验室的一些常规实验,我明显感觉自己在成长在进步,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从一开始的看到这个领域的文献就头痛,到现在的能大概读懂文献的大意,我越来越觉得渐渐了解和熟悉自己以前十分陌生的东西也并不是那么困难,也常常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意外的收获。
借用晓东所长在今年年会上所说的那句话,“NIBS永远都是我们温暖的家”,在NIBS的这段日子,我更是对这句话有了亲身的认识和体会。无论是在实验过程中师兄师姐们对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还是在我生病发烧时老师同学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无论是师生在卡拉OK赛场上一起歌唱舞蹈,还是年会中我们一起在各种竞技场上挥洒汗水。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我要成为这个温暖大家庭的一份子,我更愿意为了我们这个共同大家庭的未来去努力奋斗。
曾经的我心事重重,害怕美好的食物容易逝去,担心自己最终不能实现留在NIBS的愿望,所以傻傻地傻傻地,即使感冒发烧了,也想要在歌唱比赛中完成自己的歌曲,心想着即使将来没能留下,也算是给NIBS留下了一份来自我的纪念。现在的我信心百倍,有了老师们的温暖,同学们的陪伴,我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在奋斗,而是积聚着无穷的力量。年轻就要拼搏,年轻就要有活力,这样才对得起无悔的青春,才配做一个NIBS人。
暑期训练总结
黄品(黄牛实验室)
吉林大学
这六周真的过的不可思议的快,已经到了马上要离开的时候了,有点不舍啊!
记得刚来报道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前台的工作人员和保安都很热情地接待我,问我吃过饭没有,告诉我宿舍在哪,该坐几点的班车回去……小食堂的工作人员很健谈,虽然是第一次去却能很开心地聊天,或许也因为一整天的奔波,让我觉得NIBS就像一个家一样,很温馨。
虽然在来之前就已经听说过NIBS的环境,NIBS的氛围,但是当真正看到那宽敞整洁的实验环境,看到一排排精密的仪器设备,我还是抑不住惊讶与赞叹;当看到师兄师姐们热烈地讨论实验问题时,我也禁不住被其感染。还有环境舒适的图书馆,休息区中为方便大家而准备的沙发,冰箱,微波炉……在这样一个地方,让我觉得不努力学习的话是一种罪恶。
能成为NIBS的暑期学生,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在NIBS的日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黄牛实验室,虽然是计算生物学,与我所学的专业几乎没什么联系,但是每天的耳濡目染,以及师兄师姐们的耐心教导,我也收获不少。当然除了技术与知识上的,还有很多科学素质。
黄老师对科学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的态度,都是我所尊敬与值得学习的。他从周一到周日,没有一天缺席,而且经常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回去。记得来实验室报到,第一次见到黄老师时,他也正在工作,见到我来,他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像接待所有的访客一样热情的欢迎我,并没有因为我是学生而有所不同,让我真正感觉到NIBS平等自由的科学氛围。
师兄师姐们都很努力的学习与工作,但并非我来之前所想象的严肃与冷淡,他们的友善与热情让我很快就适应了实验室的生活(准确的说是第一天就适应了,O(∩_∩)O~)。非常感谢孙汉资师兄和李伟师兄,耐心的解答了我各种小白问题,在perl语言编程和paper的阅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非常感谢穆丽冰师姐,彭士明师兄及其他师兄师姐的帮助。还有,就是我们称为“马公”的系统管理员马路遥,我觉得他是一个超级可爱的大叔,同时也是一个很称职的管理员,将实验室的各种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细心地为大家准备了各种文具。很感谢他在我刚来时为我准备座位,以及电脑系统上的一些帮助。
在实验室的生活中,还穿插了各种活动,比如经常有的各种牛人的精彩讲座,每周三的电影,颐和园的游玩……我觉得让我最受益的当是四天的年会了,所里PI和邀请嘉宾的讲座及所里师兄师姐们的POSTER让我对科研了解又进一步,雾灵湖美丽的风光让我心旷神怡,还有各种娱乐设施,觉得既是一次旅游,又学到了不少东西,是一个非常棒的经历。
最后,一定要谢谢的是研究生部的各位老师们,谢谢你们给我这次成为NIBS暑期生的机会,也谢谢你们为我们的到来所做的各种准备及为我们安排的各种活动!祝愿NIBS越来越好!
NIBS暑期计划心得体会
雷震(雷晓光实验室)
南京大学
当开始敲这篇小结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在NIBS已经度过了一个多月了。
时间真快,依稀还能记得初来乍到的情景,我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也被周围的事物一次次地冲击着。如果用两个字概括这40天的经历,我想最恰当是词语便是成长。
因为住在光电所,第一天我就乘8点钟的班车回去了。可回宿舍一看,一个人也没有,甚至整栋楼都没几个人出现。10点钟,宿舍回来了两个人,11点半,又回来两个。问问他们干嘛去了,回答都是做实验。天哪,每天都要忙到这么晚!?我一下子就震惊了。呵呵,想想现在自己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就算是成长之一吧。
来所之前,对于科研我几乎是一无所知。大学的学习只是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平时的基础实验也都算是小打小闹。面对一份份的英文文献,用翻译软件费力地读着;面对着实验方案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怎么搭装置,我才深深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含义。
六周的训练,就像经历了一场蜕变,这正是从本科生向研究生过渡的成长之路。在完成了一整条合成路线后,我也体验到了做科研的严谨与艰辛。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结合实际的条件优化,一步步地尝试与改进,经过多次分析确认的结果,几乎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去查阅文献、琢磨思考,并且重复多次地实现。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
关于老板,第一印象是严格。组会时,老板会追问每一个细节,希望大家能够从原理上理解正在做的东西;实验时,不管是进度、产率、思路,还是操作上的错误,老板都会不时地提醒、纠正,大家一刻都不放松。当然,严师才能出高徒,正是这样的高节奏,才使得我们实验室多个课题同时运转,每次组会时都能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其实老板的生活也挺丰富多彩的,年会时听老板唱K,浑厚的男中音,平时肯定练过。听说老板足球踢得好,台球打得好,可惜没有亲眼见到。有时老板也会突然来几个冷笑话,呃,好冷。
关于实验室,因为所里就一个做化学的实验室,直接后果就是咱啥仪器都有,啥药品都不缺。核磁、红外、质谱样样俱全,上千种的试剂,真有种琳琅满目的感觉。某次兴起,翻了翻试剂清单,发现我每天要做10g的反应物,1g就32块钱。原来我天天都往烧瓶里丢三张百元大钞,好奢侈啊。实验室很宽敞,每个人的实验台也都装备齐全,比起在学校里做实验,真是方便不少。
关于师兄师姐,我们就是一个非常非常融洽的大家庭。大家一起做实验,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打球,一起吃饭。带我的李超师兄,自己科研做得非常好,人也很nice. 他从最最基本的操作开始教我,带我接触各种类型的反应,各种复杂仪器的使用。我每天都要问他很多很多问题,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这个周末我还要去他家尝尝他亲手做的菜,期待一下,现在会做饭的男人可不多了。还有现在和我一起做实验的小典同学,虽然比我大两个月,我暂且也称他师兄,那真是特别的幽默。冷不丁冒出两句话,就让大家笑倒一片。我们的实验,就是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逐步前进,当完成每天的任务时,都有种“忘记时间”的感觉了。
关于培训项目,这样的形式给了我们本科生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和提高水平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到了最新的科研动向,也加深了对科研的体会与认识。在这段日子里,还结识了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大家吃住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对好多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比起暑假在家“赋闲”着,这样的假期有意义得多。
我想说,不管以后我在哪里发展,这40天的记忆,会永远陪伴着我。这里的一切,我将终生难忘。
NIBS之旅
李珂(高绍荣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
2010年的暑假是我所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没有之一。当我静下心来细数刚刚过去的六周的生活,在电脑前敲下这一行行字符时候,许多感慨涌上心头……
学生物的人之前或多或少应该都听说过NIBS吧,在我印象中一个神圣却有些神秘的地方,所以我收到邮件得知自己能够参加NIBS的summer training时,感觉非常兴奋,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NIBS。当我打电话询问李学真老师晚12点到达是否能够安排住宿时,李老师为我打消了心头所有的疑虑“没问题,我们的前台24小时有人值班,不管几点来都可以马上带你到宿舍,门禁卡也已经给你准备好,明早可以直接用卡吃早饭。”这是我对NIBS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的40天里,我们享受着NIBS带给我们的一切~
Science
NIBS对于国内从事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先进的治所理念,完备的仪器设备,高效的后勤保障,每个实验室甚至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培养基的配制和日常耗材的灭菌准备,这一切的一切都为科研提供了保障——在这里,你只需要专心致力于Science,而不需要分心于日常琐事。当然,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傲人的学术成就,最重要的还要归功于NIBS放松的科研氛围,无论是在lab meeting还是journal club上,你都可以和师兄师姐或者PI平等地交流,在这里,任何人不会因为你是本科生而对你有偏见,当然,在这里任何人也不会认为你是summer而放松对你的要求。
但NIBS的光鲜背后却是所有人的汗水和智慧:相比于普通高校少了几分安逸,多了许多压力。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没有午休,为了不耽误下午的实验seminar通常安排在中午12:30,比较奢侈的就是能够在周末利用两个小时时间去回龙观购物买好几周需要的东西。由于每人几乎都是两到三个project在同时进行,这就要求他们make a schedule,每周每天应该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对于大牛PI还是师兄师姐,都一样起早摸黑。就拿我们实验室来说,我早晨做第一班车来到所里经常看到高老师到了实验室;还有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无比麻利的译萱师姐,“生在细胞间,长在细胞间”的嘉瑜师兄,实验多到没有时间按时吃饭的亚威师姐……这里的许多师兄师姐都非常努力,晚上做实验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需要overnight。他们的勤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随时在push我们。
Retreat
在NIBS的6周经历,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所里的retreat。我们全体summer有幸和所里所有的科研人员一道,参加了NIBS最重要的活动——一年一度的retreat。二十几位PI和受邀嘉宾的精彩talk,让我们不仅仅了解到了各个方向上顶尖的研究水平,更领略到了每个PI做science的philosophy——enjoying science rather than simply doing experiments。期间晓东所长与我们全体summer畅谈2020年的biology,告诉我们做science要始终保持curiosity,而且要比别人多懂一些,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Retreat是一年当中NIBS的所有人难得的放松时间(当然不包括那些坚守实验岗位的师兄师姐)。除了学术报告和poster评比的饕餮盛宴,大家也会放松身心,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你会发现平时敬仰的大牛可能就在你旁边的球道bowling,并不时与你谈笑风生,你可以随意与他们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么平易近人。卡拉OK大赛上几位PI一展歌喉,晓东甚至即兴跳起nobody,让我们感受到NIBS实在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Friendship
40天前,我们60个summer从全国各个高校相聚这里,为了共同的追求来到NIBS。40天里,虽然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各自实验室忙得不亦乐乎,但偶尔的相聚也让我们相识相知,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聊天,一起讨论实验的进展,一起谈论着未来的梦想。忘不了,畅游颐和园时昆明湖上我们一起划船的场景;忘不了,retreat期间有那么多人为我庆祝生日的感动;忘不了,我们十几个人一起玩三国杀和杀人的兴奋。
虽然我们即将分别,离别的不舍难免涌上心头,但我们无需伤感,因为我们在这里不仅仅感悟了science给我们带来的挫败和愉悦,更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友谊。我们之间的友谊因为我们共同的梦想而变得更加的坚实和闪光。在这里真诚地祝福每一个人,不管以后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能有好的发展,wish you all the best~
Acknowledgment and Wishes
感谢高老师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是你们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一个个问题;
感谢译萱师姐,亚威师姐,嘉瑜师兄,是你们给了我最直接的帮助,从实验设计的思路到具体操作中的tips,都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NIBS,感谢所有的summer,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和NIBS一同成长!
暑期夏令营感想
李想(李夏璐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在我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NIBS的名气,一直很向往来这里看看。大二暑假,我申请了NIBS第五期暑期夏令营,可惜的是,没能入选。今年三月份,我怀着期待再一次递交了申请,忐忑不安地等了两个月,欣喜若狂地接到入选的通知。
来到北京,经过清华北大的门前,我都没有很欣喜的感觉,而看到NIBS的时候,一种憧憬和敬仰油然而生,这才是我想来的地方,这才是我的目的地。按部就班的领门禁卡,去找李夏璐老师报到。之前我浏览过各位PI的主页不下百次,看到李夏璐老师还是小激动了一下,跟她聊过,参观了实验室以后,更觉得不虚此行。带我实习的是甘文剑师兄,一个很可爱和蔼幽默的人,他自己的科研工作也做得非常好。但是他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从实验设计到具体操作,只教一遍,第二次就要自己做。刚开始的时候我很紧张,拿着实验记录本认认真真的写下他说的每一句话,生怕自己做的时候有什么不清楚的。开始的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比在学校做课题的时候还要认真谨慎,而且也改掉了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和毛手毛脚的习惯。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每天都做克隆让我有点不耐烦,想换个实验做,甘师兄义正言辞的教育了我:你觉得烦躁是因为你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克隆的每一步都有特殊的用意,只有抱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做实验,才会觉得不是重复一件事,才会发现新意;而且,你的目的不是学会一项实验技术,而是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设计,不要把自己当成技术员。我深深地感到惭愧,是呀,还没有学会做克隆的我有什么资格抱怨,那天,我仔仔细细的重新审视了整个实验设计流程,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甘师兄的工作效率很高,每天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看到他那样努力工作,我总算明白了NIBS科研上取得卓越成果的原因,也深刻的认识到CNS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的。慢慢的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混熟以后,我才体会到实验室的温暖和家一样的感觉,他们尽管每天都很忙,但是依然会抽出时间锻炼身体,每次一起吃饭,一起打球都是很有趣很幸福的,原来NIBS的人这么懂得生活。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终于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年会。在雾灵山庄,我们享受了一次学术盛宴,报告会非常让人激动。看到讲台上眉飞色舞的PI们,我觉得自己与中国生物学顶尖的研究者距离如此之近,但是自己要成长多久才能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才能在学术上有如此高的造诣?不禁压力很大。我觉得NIBS是真正把生物研究融入生活的地方,是真正适合做生物的地方,更加坚定了自己来NIBS深造的决心。PI们的研究思路和突发的灵感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特别是听了张宏等研究员语速飞快确思路清晰地报告,我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需要提高。年会的休息时间,实验室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大家都玩得很高兴。四天年会很快就接近尾声了,走的时候我突然很留恋这个地方,也许不会有下一次机会来了,经历过的种种,都是如此珍贵。
而转眼间,夏令营也已过了大半,晚上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实验室看着熟悉的一切,深深体会到缓缓渗入心中的伤感。想起来甘友林师兄离开的前夕,他落寞的抚摸着试验台,安静的把自己的名字从实验室门口取下来放好,却不经意间看到他眼中的忧伤。而我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要走了,要到处看看,我们曾在这坐过”,每次都会记起海子的这几句诗。也许这不过是我人生中短短的一个暑假,一个占用了太多时间甚至让我没时间回家的夏令营,但是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和体验,给了我如此多的快乐与财富。我未曾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而且我会争取留在NIBS过这种简单充实的生活。
非常感谢NIBS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感谢李夏璐老师对我们的关爱,也感谢实验室的甘师兄、孙师兄的悉心指导,感谢其他的summer陪我一起成长。我会珍藏这段时光,它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NIBS暑期总结
李毅(张宏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时间过得很快,原本以为会很漫长的NIBS的四十天的生活转眼之间已经接近尾声。如果要用几个字来总结这四十天的生活,那么我只能用——充实。是的,在NIBS的这个暑期无论从学习,科研,还是生活的方面说,都过得很充实,也许正是因为这有规律的充实的生活,时间才会显得异常的短暂。在这充实的四十天的生活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学习:
学习,因为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所以要学习,这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生命科学有很多的领域,也有很多的方向,我还不能完全凭借自己仅有的浅薄兴趣就将自己的未来定位,因此很迷茫该怎样定位自己,所以很希望在NIBS这里的进一步学习了解从而找到答案。在NIBS这里有20多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就让我有很多的机会去了解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无论是通过闲暇时自己进入实验室里向师兄姐打听了解,还是通过年会时每个实验室PI的总结和Poster介绍,对每个实验室的了解让我逐渐发现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我不清楚这样的一个学习将会怎样影响我的未来,但是最起码我现在不会觉得自己的定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因为我是在了解学习之后才做的决定。
在我期待的Dr. Hong Zhang’s Lab里,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以及实验技术和思维。虽然,似乎每天都重复着一些事情,但是每天都会学到一些新的相关的知识和接触到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不会觉得厌烦,反而每天都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检验自己的实验成果。在实验室里,师兄姐们总是会很耐心热情地给我解释实验的原理和提供帮助,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只感到自己真的还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很感谢他们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照顾和帮助,正是他们的热情和耐心使我在这个暑期的实习中收获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接触的知识和快乐。
科研:
作为学生命科学的学生,很早就了解到NIBS这个优秀的研究所,加上从学长在NIBS亲身经历,让我对这个神秘地方无比向往。很幸运我可以作为暑期学生,超近距离地接触这个科研圣地。
NIBS这里是那些热爱科研的人的天堂,这就是我来这里的第一印象,也是我现在更加确定的事情。这里科研最大,从PI到学生,还有那些默默的工作人员都坚守着这一条准则,从来不变。其实,早就听说这里的PI和学生一样,每天早上都会早早来到实验室里工作,晚上很晚回去。但是当我在这里是真真切切看到了老板在实验室里摆弄着那成百上千培养皿做实验,我还是异常吃惊,试想如果没有对科研的真正的强烈的热爱和追求,怎么可能做得到?虽然我不清楚在这里科研是不是占据了每个人的生命,但是她确实充斥在每个NIBS人的血液里。
人们只惊讶于NIBS的有那么多的CNS,可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在那些CNS背后NIBS人是怎样默默坚持不懈地付出。除非你真正见到了他们的付出,否则你根本不能体会到科研在这里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他们的付出远比这些CNS所能反映的大得多。所以,我们不能只惊讶于那些荣誉和奖励,还需要仔细体会一下NIBS背后堆砌的汗水和付出。
生活:
刚来的时候感觉NIBS的小红楼很偏远,再加上住宿又在另一个有些远的地方(不过现在NIBS自己的宿舍就建好了,相当的近),感觉生活上确实有一些不太方便。可是现在我觉得,这里的生活真的有它自己的方便和乐趣。
NIBS人都特别友好和善,尤其特别照顾新人,当然包括我们了。同实验室里的师兄姐和老师的照顾就不必说了,即使不认识的人也会热心地帮忙解决问题。除了人的友善,在这里的基本生活都十分的人文方便。每天早上起来和晚上回家都会有班车接送,想睡懒觉或者晚上有实验要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班车的趟次。周末会有班车到超市,大家可以购买生活用品或逛街。食堂里的饭菜和水果都很可口,偶尔还可以到小食堂奢侈一下。做完实验,如果觉得休息室里不舒服的话还可以到楼里的休息区。想打球或跑步的时候还可以在所里的健身房里挥洒一下汗水,其实这些都试过了,感觉不错。另外,所里的后花园最适合散步,不远还有一个很有诗意的湖——静思湖,蛮漂亮,是个饭后百步走的好地方。在宿舍里感觉最幸福的就是不用手洗衣服,洗衣机代劳。还可以看一下电视节目,再爬床睡觉。这样人文方便的生活我想也不失为NIBS的一大特色。
现在暑期快要结束了,心中难免不舍,那些PIs,那些师兄姐,那些lectures,那球场,那静思湖,还有那一些在这里结识的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让我觉得十分不舍。感激我在这里遇到的所有人,谢谢你们的照顾。特别谢谢Dr. Hong Zhang’s Lab的老师和师兄姐,谢谢你们的耐心和帮助。真的感觉很幸运在NIBS度过了一个完美的暑期,但是,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我心里只能祝福。祝愿大家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尽情展示自己!祝愿NIBS更上一层楼!
学与乐
——NIBS summer training program心得体会
林琳(袭荣文实验室)
中山大学
今年暑假,我申请了在北京生命科学所(NIBS)袭荣文教授的实验室实习,袭荣文教授实验室的实验重点在于通过研究果蝇的干细胞调控,为研究哺乳动物和人的干细胞调控及临床干细胞治疗策略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我在该实验室的工作分为三个:1.参与大规模的遗传筛选工作; 2.将野生型果蝇与tGPH(3)品系的果蝇杂交,探究营养条件对果蝇干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影响。
首先,由于我对果蝇干细胞的研究之前没有太多了解,于是来到这个实验室后做实验之余需要学习很多的基础知识,包括阅读大量的文献以及该实验室的研究论文。在为期六个星期的summer training program中,我阅读了包括袭荣文老师实验室的许多优秀的研究果蝇干细胞的论文,对用遗传学方法对果蝇生殖干细胞以及肠道干细胞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尝试了对这些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与概括。其次,我对果蝇的实验技术也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从最基础的传代开始学起,我开始学会管理果蝇,杂交果蝇,解剖果蝇,对果蝇卵巢和肠道进行染色,并对得到的染色图片进行分析。
接着我来谈谈我的工作进展: 1.Screen工作,这一工作主要是对与果蝇ubiquitin pathway相关的600多种基因的UAS-RNAi库进行筛选,通过与带flp-out-gal4系统的果蝇,进行杂交,通过对F1代进行热激,从而观察果蝇肠道干细胞MARCM是否有表型上的变化,如loss of clone 或者tumor。在这一工作中,我完成了近150种UAS-RNAi果蝇的杂交工作,其中完成了107种UAS-RNAi果蝇与flp-out-gal4系统的果蝇的F1代的热激,看了10种UAS-RNAi果蝇与flp-out-gal4系统的果蝇的F1代的热激结果。通过染色DAPI可以看到其中个别基因的RNAi个体中具有肠道干细胞loss的表型。由于经验不足,我的对照组并不在同一批次,所以我只能通过同一批次的其他基因的RNAi个体进行对比,希望接下来做的杂交可以重复这些实验结果; 2. 将野生型果蝇与tGPH(3)品系的果蝇杂交,探究营养条件对果蝇干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影响。从而去探究干细胞niche是否能够感受营养条件的变化从而对其中的干细胞的维持或分化产生影响。tGPH(3)品系的果蝇指其具有一在ß-tubulin promotor控制下的GFP融合蛋白,这个融合蛋白是指在果蝇的GRP-1的pleckstrin homology (PH) domain上融合了GFP。而GRP-1特异性的结合膜上的PIP3,因此可以标记为PI3K信号通路的活性,而PI3K信号通路正是果蝇感受外界营养的Insul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的重要下游。在这一实验中,我设计了营养丰富条件和较差营养条件的果蝇,4d后对营养结果进行交换,以2d为时间梯度对果蝇进行解剖,并对肠道进行染色,DAPI标志其核,delta是特异性地定位在肠道干细胞的细胞膜上的,prospero是特异地标志肠ee细胞的,PH3(Anti-Phosphohistone-H3)则是标志正在分裂的细胞。通过观察以及统计,发现在营养好的条件以及从较差营养条件转移到营养丰富的条件下,PH3和delta成阳性也就是正在分裂的干细胞的数量有增加,但由于样本量太小,已经时间梯度的设置有些长,因此显著性不大,不能非常动态且明显地看到肠道干细胞的变化。
最后,我想谈谈我来NIBS六个星期所感受到的,在这个科研氛围浓厚的研究所,首先学习到的必然是这里科研的严谨性和热忱,在袭荣文老师实验室与众多师兄师姐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也慢慢对从未接触过的果蝇干细胞研究产生了兴趣。其次,是NIBS人们的玩趣,在年会期间,大家除了听各位PI生动地讲解他们的philosophy之外还举办了很多娱乐项目,这让我感觉到这里的人们像个大家庭,大家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非常留恋这个地方,我们summer也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希望NIBS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顶尖的科研殿堂。
暑期训练计划总结
刘慧平(杜立林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
时间真的过的太快了,六周的时间转眼即逝。记得初来时的我紧张羞涩,觉得这里是一个牛人集聚的地方,心中满是敬畏。来到这里之后,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summer,认识了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们,认识了各个PI。同学们,师兄师姐们和PI们都是热情朝气而又治学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与他们一起的六个星期之内,我不仅在实验技能及思考问题能力上有所提高,在生活和与他们的交流之中,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所以,大学三年级的这个暑假,可能是我学生生涯中收获最多、感触最深的一个暑假,可能也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暑假,因为在这个暑假,在NIBS六个星期的学习生活中,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和新的起点。
坐落于宁静的北京远郊,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占地面积不大却拥有无可比拟的实验条件,NIBS,是学术的净土,生命科学的天堂。这是我对NIBS的最为深刻也是最为概括的印象。而且,NIBS的各个实验室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形和无形资源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很多人说科研者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NIBS让我坚决地反驳了这一点。NIBS里的每个人,从PI到研究生和技术员,他们的脉搏里都跳动着生命的活力:有规律的生活,学习,运动,娱乐,规律正是效率的源泉。同时,在目睹了PI们的真实生活后,先前想象中的PI高高在上的冷漠感也荡然无存,从组会上的畅所欲言,到PI们和学生们一起用餐。平等,温暖,谦逊是NIBS给我的感受。
这里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研究氛围。在这里,你会发现,从PI到研究生甚至到暑期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实验忙碌着。杜老师每天都是最早到实验室的人,而且你会经常看到他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带我师兄据说每天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宿舍休息,通宵更是经常的事情。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师兄做实验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他可以同时做几个实验,在一个实验的间歇作另一个实验,要不就拿起一篇paper来读,或者到网上查很多资料,总之绝不让一分钟从手中白白流走。所以,不难看出为什么这里会有那么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了。在他们的感染下,我自己也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在作为一名summer student期间,我在完成师兄布置的任务之余,坚持每天读一篇paper,并珍惜NIBS提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到网上查阅资料,向师兄师姐请教。在实验室了我几乎请教遍了所有的师兄师姐。他们都非常nice,从来都是有问必答,而且顾及到我的水平有限,讲解得相当清楚。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NIBS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各式各样的讲座和交流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与思路,各种培训为学生们提供了最好的训练。每周的组会每人都会讲讲自己的program report,随时准备回答PI、同学的问题,当然,还能得到他们非常有用的建议,从中可以启发自己的工作。journal club上,由学生每周轮流着介绍讲解他们认为比较有价值的paper,水平都很高,全英文讲解和交流,无论是讲解人还是听讲的人,都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研究所还每年举办大型的年会,在年会上,由各PI向大家做program report,其水平达国际一流了。这些交流使大家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勉励。
在实验室实习中,愈加发觉自己知识的短缺,不过幸好师兄都很有耐心予以解答,并通过具体实验进程体会实验的原理,关键所在。这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我自己动手做试验,对知识的理解比从书本上来的深刻。看着自己成功做出来克隆,western blot 的胶片,满足和欣喜两个词都无法表达我心中的感受。
短短六周,NIBS给我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实验步骤,具体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影响,一种对待研究的态度:刻苦,务实,认真,交流,合作,反思,自信,坚持…很普通很常见,但很重要。
很感谢也很幸运能够参加NIBS的培训计划,感谢杜立林老师,张家民师兄以及实验室的其他师兄师姐对我耐心的帮助。
2010年暑假在NIBS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
暑期训练心得体会
刘洁 (王晓晨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
对于科学,每个人都对它充满了不同程度的憧憬甚至幻想,无论是儿时一无所知时曾幼稚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是科学家,还是之后懂得一些后开始调侃自己能获诺贝尔奖。人们无论把科研作为了神圣的以至于不可撼动事业,抑或尴尬的使之沦为养家糊口的职业,我认为都没有错,毕竟所想的和所期待的是有差距的,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还在努力着。
对这篇心得体会,其实我觉得只能作为心情摘要,因为当你要在短短一篇文字中写下六周的心情的时候,才发现文字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你所感悟的和你想流露的远远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尽,那些说不出的或许只能在一段时间后沉淀下来,收藏在心底,或镌刻在脑海中,成为人生的珍藏。
来了,走了,6周的时间,有人说它很漫长,有人说它不长也不短,而我却觉得它少得可怜。我断定我的到来对NIBS没有太多改变,但是NIBS却在这短短的6周改变了我。我对于自己每一天的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于关心我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太多的感激,哪怕没有太多的言语,只要在一起,都觉得有你们真好。
对于科研,我的理解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纯粹和精道。但是在NIBS的每一天,我都把自己当作科研工作者来对待,去和着单调的生活节拍,去踩着一次次重复又失败的鼓点,去举着战胜困难的盾牌,将这一切化为一种习惯,告诉自己去接纳它,享受它,珍惜它。于是,习惯了早班车的颠簸和晚班车的倦怠,开始喜欢上一种无畏的探索和坚持。
暑期训练感想
刘晓雨(周俭民实验室)
南开大学
短短六周的暑期培训就要结束了,回想这六周在nibs的日子,激动、快乐、感伤与不舍一起涌上心头。六周实验室生活与科学前沿零距离接触的兴奋;四天retreat 快乐悠闲地生活;与师兄师姐相处幸福快乐的日子;与同学短短六周建立起来的深厚的友谊。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的这个暑假变得不平凡,变得充满激情与难忘的记忆。
实验室的日子---不变的是对科研的热情
这六周的日子,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进实验室的第一天我就明白,这是一个真正做科学的地方,每一个在这里的人都烙上了献身科研的印迹。实验室里,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做实验,休息间里,每台电脑上显示的都是最新的paper,甚至茶余饭后,大家谈论的都是对实验的认识和见解。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让我感觉压力扑面而来。
我不知道nibs有怎样的魔力可以让每个人都对科研如此的狂热。然而六个周零距离的接触也让我慢慢变成了nibs的一员,是的,不管我们曾经做过什么,不管我们曾经有怎样的基础,到了这里,我们就会慢慢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读paper,做实验自然而然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主旋律。
当我慢慢开始喜欢这样的生活的时候,我发现nibs实验室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大家对科研的狂热追求,还在于实验室里有那么多可爱、热情又乐于助人的师兄师姐。师姐一个热情的笑容打消了我对实验室的陌生感,师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懂得什么是科学前沿。六个周的实验室生活,我们不可避免的给师兄师姐们惹了不少麻烦,也曾经用一堆麻烦的问题无数次的打断师兄师姐的实验思路,可是他们留给我的就只有耐心的讲解的灿烂的微笑。或许一句感谢已经不足以回报他们的热情,那就让我带走这份感激,永久的满藏在心底。
多彩的生活----除去浮华后的美丽
远离都市的喧嚣,除却人世的繁华,nibs以她的朴素和清幽吸引着无数对科学狂热追求的人们。
从繁华的市中心来到nibs,我的心底难免升起一丝丝失落,没有超市、没有商场、甚至吃饭也只能去食堂。可后来,我明白,这正是nibs要告诉我们的,做科学就要远离那些尘世的浮华,而我们失去的也就是只是这些而已,可是nibs给我们的却是做科研的一种精神,是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人生态度。
对于summer来说,暑期的生活被偶尔到来的游玩点缀的丰富多彩,颐和园的游览让我们之间的友谊变得真诚和纯粹,四天retreat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我们的师兄师姐,夜深人静时的卧谈让我们更深的了解彼此,也让我们的分别变得依依难舍。
Nibs的生活或许有些单调,或许没有学校里那么丰富多彩,可是他远离尘世,避开世俗让他有了世外桃源般的魅力。我渐渐明白,留在nibs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除却那些浮华,在科学的世界里单纯而美丽的生活着。
可爱的summer——依依难舍的友谊
作为summer training的班长,我有了更多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 更多的交流让我看到他们或者热情或者冷漠的的外表下都隐藏着一颗青春充满激情的心。我们一起奋斗,一起适应这里的生活,一起走过六个周的日子,或许六个周太短,可是我们的感情却依然深厚,回忆起那一张张笑脸,想起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相信那份纯洁的友谊将永远珍藏在心底。
总是感叹时光飞逝,很快就要跟nibs说再见了,六周的培训让我真心的愿意把我的青春留在这里,愿意为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挥一挥手,轻轻地说声再见,暗暗的告诉自己,我还要回来。
NIBS’s gift
Lu Yang(Mengqiu Dong’s Lab)
Sun Yat-sen University
40 days have passed without even asking me whether I want to prolong and continue the life I have experienced in NIBS. Before reaching here,I described my expectation towards life in NIBS as enjoying the course to solve problems all by self-efforts as well as making real accomplishments to the summer program committee.Now I’m just standing at the end of the life as a NIBS summer student, I ask myself once again, have I fulfilled my goal and gained the valuable lessons I was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It is said that looking back to the past makes us know more about today . As I wander again in the 40 days’ scroll,I begin to understand that what NIBS confer me lies in knowledge, principle,skill, however,at the same time,it is far more than that. For me, time will continue to fleet just like the past 40 days,but the memory in NIBS will perpetuate no matter where I am.
Every essary has its key words,so does NIBS.Plenty of experiment time, endless paper reading and issuing represent the special life style that NIBS has offered to its students:being stressful but also full of sense of achievements.After treating us with a sumptuous feast, we were dispatched immediately to our lab to see our own PI and labmates.In the first floor, Dong’s lab,I met the most beautiful scientist I have ever seen----my teacher Dr.Dong and those warm-hearted and talented senior sister and brother apprentices.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first time I entered into the lab’s resting room, several senior sister apprentices ran to the place where I standed. As I introduced myself to Dong, they hid behind some cupboards, curiously looking at me, when I saw them eventually and gave them my salutation,they smiled back and ran away again like some little rabbits.I don’t know why today I still remember this scene.Maybe it makes me feel so welcomed by my lab,or maybe it lets me know that talneted person can be easily to get along with. All in all,Dong’s lab is a nice place and filled with nice person. I feel lucky and happy to be her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Life in NIBS can be easy or tough only denpending on your own choice and self-control. You can stay in the resting room as long as you like, bu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would not come to you by themselves.My real lab training started soon in the second morning.Starting from counting C.elegans, senior sister Tao lead me to the C.elegans world.In Dong’s lab,everyone is focusing on the aging mechanism of C.elegans by alterd methods----biochemistry, mass spectrometry and so on. Sister Tao’s projec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wo genes’----unc-43 and tax-6----roles in regulating daf-16----the key component in 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and then associates these two genes to the aging course of C.elegans. To describe the design is easy, however, to do it step by step is totally another thing. Cloning is my first and also following major task.Before doing cloning, this skill seems so trivial to me. I didn’t have the chance to do it all by myself,but in my mind, knowing how to do is enough.When the task comes,you can just go and handle it.But the real situation was that only one of the 12 bacterial colonies I have picked worked. As I continued to clone more diverse genes, the same result appeared again and again, one out of 10,one out of 12,even one out of 16. Teacher Dong told me I was at the peak of the “beginner’s luck”. “Go and practice more!”,she said to me smilingly.Now the experiments would soon come to an end, Within this 40 days, I have cloned 6 genes all with the first time trial.Sister Tao and me microinjected every 6 plasmid that contains each of the 6 genes into the germline cells of the C.elegans to see their expression patterns showed as fluoresence of GFP and cherry or RNA interference. I must say cloning is a little bit tortured work.You did every step without knowing what the final result would be. Maybe the plasmid with only one cut links its own 2 sticky ends and precludes your target gene,or maybe the primer isn’t specific enough to have your target gene replicated,or the most terrible one, the bacterial colonies can’t grow out in the media. All these things will mean to do the same “fluttering bacteria,extracting plasmid, cutting, linking, spreading and so on so forth again.However, after these days,I begun to love to do---- maybe the most essential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cloning. I enjoyed the feeling of successfully cloning one gene after a series of careful operations, especially when this success was the only one among other failures. Actually besides cloning, Sister Tao and me did a lot of other experiments to test our hypothesis. We fed the C.elegan with cyclosporin A, a small chemical molecule to see its effect on daf-16’s phosphorylation; we mutated 12 different sites on UNC-43 protein to see their effects on its function----, phosphorylation, thus trying to find the functional sites of UNC-43. Experiments are concrete, however, down-to earth experiments tell me how to find appropriate solutions according to every problem’s characteristics. For instance, Sister Tao and me constructed a plasmid of unc-43 containing the fluoresence reporter mCherry in its C-terminal.However, later results made us doubt that this large C-terminal mCherry affected the self-polymerization of UNC-43, thus directly interrupted UNC-43’s function of phosphorylation.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redesigned the plasmid, inserting mCherry in its N-terminal. In order to create a cut for restriction enzyme, I learned how to design a specific primer for our own use. Now the new plasmid was under construction and will soon be completed, but the pity is at that time I should have been away from here. I think this is the most painful thing for me that I couldn’t see my real design work and help us to solve the confusing problem.
There’s a happy coincidence that I also celebrated my 21-year-old birthday during the 40 days in NIBS. I received many “Happy Birthdays” from those of you coming here as summer students like me and many warm gifts like chocolates and biscuits. NIBS also sent me its special gifts: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skills , riveting lectures and seminars ,friendship, colleagueship, and a strong desire to try one’s best to solve the problems you meet and never stop your pace pursuing the truth.
时光荏苒 划过往昔似水流年
罗倩芸(雷晓光实验室)
北京二龙路中学
午后的阳光从太阳的横截溢出 洒在实验室的台面 映照着玻璃瓶反射出的斑驳光影 六个星期 有你们陪伴 离开 有憾而无悔
寒假的时候在雷晓光实验室和哥哥姐姐一起两周的时间 彼此熟悉 一起吃饭 一起实验 一起参加新年晚会 即使才上高二的我 不能做些什么有难度的合成 但是 和你们一起的日子 一直是记忆中最美的涟漪 所以 暑假的时候 以summer的身份又来到了NIBS
因为知识能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 所以和刘瑞姐姐一起有关细胞的实验 没事的时候写写作业 在实验室晃晃 在休息室聊聊天…生活惬意悠扬
正巧赶上8月的年会 去了郊外的雾灵山庄 和一起的summer打保龄球 台球 一起吃烧烤 和实验室的哥哥姐姐还有雷总一起唱歌 一起散步照相 一起听专业的报告 精彩的演讲…浮云悠远 远青的山映着平静的湖水 微风 暖色的云霞浸染了视线里的一切…
做科研的人 没有像名字一样光鲜的生活 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 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 和部队的战士一样 日以继夜的奋战在实验台前 却没有听见怨言 没有看见懈怠 他们就是这样 度过了繁华的春夏 走过了凉寒的秋冬 你们对科研执着而负责的精神打动了我 不失幽默的言语 不枯燥的实验生活 因为你们,让我除了科研生活的体验外,又多出了更多的欢乐和精彩。
雷老师虽然有时很严肃 甚至会发脾气 但是他对实验的严谨态度 追求极致的完美 耐心的教导都让所有人加之以敬佩和尊重。
毋庸置疑 我们的实验室绝对是一个团结 和谐 彼此关心爱戴的家 因为缘分 不同的地方来的人们 相聚在了这里 一起工作 生活 从此 更加珍惜所拥有 共同进步发展 让这里 更加温暖。
时光荏苒 岁月斑驳的往昔 过往年华如钰锦流年 但愿人长久 筵席永不散 我爱你们。
难以忘却的45天
罗天明(王晓东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2010年7月13日18:25,第一次走进NIBS;2010年8月26日14:00,离所返校。短短45天,我与NIBS结下了不解之缘。科研生活丰富多彩,收获颇多,令我刻苦铭心,终身难忘……
Summer时间简史
1. Summer开始之前
2010年4月20日,抱着无比憧憬与渴望的心情,我寄出了SSTP的申请书。经过一个月的漫长等待,5月20日,我收到了录取的e-mail,无比激动,难以言喻。
NIBS的2010 Student Summer Training Program的时间是7月15日——8月25日,我却在13日就提前来到了NIBS。当时,我还在清华&北大参加夏令营,正在考虑“留在何处”。在参观完清华、北大的校园和实验室,与教授、研究生交流过后,我来到了NIBS。
在浩大的生命科学园里,两栋红房子在一片灰色的建筑中格外显眼:蛋白质组中心 & NIBS。问路途中,先后遇到了NIBS的学生孙汉资(黄牛lab)和技术员谢钰婷(王晓晨lab),以及慈祥可爱的智刚副所长。在前台领取了门禁卡后,我首先来到了我实习的lab——王晓东lab,见到了Nice & 热情 & 笑容甜美的何苏丹和蒋显两位师姐;独自走在宽敞舒适的NIBS,参观完所有的lab,浏览遍所有lab门口的Poster。NIBS的lab既宽敞又舒适,试剂都是Sigma,离心机都是Beckman,移液枪都是Eppendorf 或 Gilson,离心管、移液管都是BD falcon,配套的辅助中心(化学中心、蛋白质组中心、转基因动物中心、抗体中心、基因组中心、影像中心),科研设施(图书馆、4℃冷室、暗室、细胞培养室、超低温冰箱室、仪器室、地下库房),娱乐设施(中央空调、休息区、微波炉、冰箱、自动售货机、健身房),所有的这些全都是为了科研服务的!传说中的NIBS,真的名副其实,我毅然决定:我要留在NIBS!
14日上午,在二楼小教室里,准备全职回国的王晓东博士正在召开lab meeting,晓东和学生们向合作者——雷晓光博士(PI & 化学中心主任)详细介绍未来合作的方向。我有幸旁听了此次会议,了解了晓东未来5-10年的计划和研究方法:Apoptosis & Necrosis —— “生与死”的问题。晓东对未来的展望,非常精彩,让我热血沸腾呐~~
14日下午,我返回清华&北大,向两校的老师们告别,放弃了15、16日的面试,毅然前往NIBS。
2. 我的Summer
7月15日中午,12点在小食堂吃过丰盛的欢迎自助餐后,13点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2010 Student Summer Training Program的开幕典礼,我的Summer生活正式开始了!
Reading Papers ——> Cloning ——> Retreat ——> Cell apoptosis study
⑴ Reading Papers
带我的师姐是蒋显,她今年刚满20岁,但已经是研一奔研二了。蒋师姐这位小神童据说4岁上小学,14岁考上了北师大,18岁来NIBS的杜立林lab做Summer,随后在罗敏敏lab做了整整一年的毕设,19岁夏天来王晓东lab轮转,并被晓东带到美国Training了1年。哎,我成天对一位比自己小1岁的小女孩喊着师姐师姐,刚开始真不好意思,不过慢慢就习惯了,呵呵~~~
前3天,师姐给了些Apoptosis的Review给我读。由于先前读过许多Paper,包括CNS的Paper,所以我很快读完了,对近15年来细胞凋亡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对晓东在此领域屡屡做出的贡献有了一定的了解。
⑵ Cloning
7月16日,蒋师姐给了我一个Project:以现有的pET15b-Bid为模板,构建pET15b-tBid质粒。非常简单而熟悉的sub-cloning,却耗去了我前后20多天的光阴。起初是因为进口的胶回收试剂盒使用不当,得到的片段和空载浓度太低,没有转出来;第2次构建的质粒测序有突变,后来发现是模板有突变;然后设计了环式突变和搭桥突变两种方法,前者缺少Mutagenesis kit,后者的搭桥引物订出去得3天才到货。迫不及待的我,把自己本科做人类遗传病的技能用上了,自己配制了白细胞裂解液(原本是用来从全血中提取DNA的),从U2OS_tBid Stable cell line中提取基因组DNA,再通过PCR得到了tBid基因,终于成功构建了pET15b-tBid质粒!
为了准备7月25日的PTN第2批面试,我还耽误了几天实验。幸运的是,面试顺利通过了,值得啊~~
⑶ Retreat
转眼间,到了8月8日,乘车前往承德的雾灵湖畔的度假村——雾灵山庄召开2010年NIBS学术年会,也就是传说中的Retreat。
学术
4天,依次聆听了程和平(嘉宾,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饶毅、张宏、罗吕松(嘉宾,某制药公司)、邵峰、戚益军、肖瑞平(嘉宾,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周俭民、朱冰、郭岩、张跃林、柴继杰、袭荣文、王晓晨、李夏璐、叶克穷、杜立林、黄牛、李文辉、董梦秋、何万中、雷晓光、何新建、高绍荣、罗敏敏、蔡涛(嘉宾,NIBS基因组中心主任)、王晓东 精彩的学术报告。今年Retreat的主题是Philosophy & Science,各个PI高举Philosophy的旗帜,大谈Science。饶毅的“还原论”、张宏的“扰异与罗马”、朱冰的“组蛋白之间的爱情”、柴继杰的“养猪的哲学问题”、袭荣文的“阴阳八卦与平衡”、杜立林的“Hypothesis-free approach in Biology”、董梦秋的“CNS is not my goal”、雷晓光的“化学生物学 & 有机全合成”、罗敏敏的“新人的哲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外,提问最多的邵峰博士,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也让我对这位NIBS最牛的PI佩服不已。
报告厅门口的Poster展区,陈列了NIBS各个lab的Poster,show出了各个lab最近取得的研究进展。报告之余,Poster展区挤满了PI、嘉宾和学生,Poster的主人(一般是第1作者)向大家讲解自己的Poster,大家积极思考、提问、讨论。那个学术氛围之浓烈,不到现场是绝对无法体会的,呵呵~~ 对于我们Summer,这是个了解各个lab研究方向的绝佳机会,我当然不会错过啦~~
饮食 & 娱乐
雾灵山庄的主楼——麒麟会馆,4楼是麒麟报告厅,也是我们学术年会和Poster展区所在地。3楼是麒麟餐厅,是我们早中晚吃自助餐的地方。3楼的观景台上,是傍晚吃自助烧烤的地方。在夕阳的余晖下,远眺雾灵山和雾灵湖的湖光山色,吃着大鱼大肉的美味烧烤,举杯共饮,真是一种享受啊!可惜的是,每个人只有一张烧烤票,哎…… 不过,我每晚都来蹭烧烤吃,邪恶吧,哼哼~~
麒麟会馆的1楼和2楼是娱乐区。1楼有游泳池、激光狩猎厅、壁球厅、射剪厅、飞镖厅、保龄球馆、沙壶厅、美容美发店、商品零售店,2楼有卡拉OK练歌房、演艺厅、台球厅、街机电玩厅。(游戏厅和练歌房都是NIBS的赞助商包下了全场,对NIBS所有人员都免费哟~~)
8日晚上举行了保龄球大赛,前3名有500、300、200的奖金以及毛绒玩具,此外,所有总分尾数是8的参赛者,都可以领取毛绒玩具哟~~ (我也得了玩具,当然属于后者啦,呵呵~~)
9日晚上在演艺厅举行了卡拉OK大赛,大家玩得太尽兴啦~~ Summer中的陆杨(美女哟)及其他伴舞者表演了舞蹈,晓东所长也上台show了一把,舞姿真是酷毙了!初赛中,戚益军lab的一首《没有人比我更爱你》以及自制的lab视频中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掀起一波热潮。晓东所长的一首《映山红》,赞助商王总的一首《澎湖湾》,将比赛推向高潮。经过一轮初赛,5名选手/组合进入决赛,苗林(张宏lab)的一首《Ankle》,又一次引起全场的高潮。(苗林当之无愧是冠军啦,亚军嘛,当然要数戚lab啰 ~~)
雾灵湖的码头上还可以坐游艇,当然,不是免费的!“雾灵号”大游艇1600元/40分钟,小快艇貌似是30多元每人吧。(太贵了,几乎没人坐,呵呵~~)
此外,每天晚上,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有去唱歌的,有玩游戏的,有看Poster的,有聚在一起玩“三国杀”的。
住宿
所有人都住在雾灵山庄的公寓,最豪华的要数8号楼的豪华厅了,5号楼的公寓比较潮湿,弥漫着一股霉味儿,6号楼是我们Summer住的,属于标准厅。
8月11日,吃完午餐,13:00,我们坐车返回了NIBS。历时4日的Retreat结束了,吃饱了、喝足了、玩够了的我,也参加了这场学术盛宴,学到了很多很多……
⑷ Cell apoptosis study
8月6日,Retreat前夕,我们lab的另一个Summer ——谭晗被迫返校实习了。蒋师姐交给他的Project —— Two compound( #12 & #19 )’s effect on apoptosis 顺理成章地就交给我了。来到王晓东lab,梦寐以求想做细胞凋亡研究、却只能做克隆的我,当然非常激动,非常开心啦!11日下午回到NIBS,我正式接手这个Project。但此时离Summer结束只有短短的12天了(24日就要进行闭幕式了),得到这么难得的机会,我当然会万分珍惜。于是乎,我从12日开始,通宵10天10夜,在lab尽情地做实验,那个感觉,既痛苦又快乐,用一个字来形容 —— 爽!
这10天10夜,蒋师姐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对于我需要的实验试剂,不管有多贵,要多少给多少;对于我不熟悉的实验技术,亲自示范指导;lab其他人都吃饭去了,但她经常等我把手头的实验做完,然后陪我去吃饭。蒋师姐对我真是好极了!可我却因为她的一句话而误解了她,悔恨终身呐……
这10天10夜,蒋师姐没有指望我做出什么,也没有对我提什么要求。我在分析了谭晗的实验结果后,发现了问题,并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满脑子都是想法的我(当然,绝大部分都是胡思乱想,呵呵~~),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新的实验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初步证实了我的设想,但缺乏强有力的更充分的证据。我还想继续做下去,只可惜……21日,Summer快结束了,没时间继续做了……呜呜呜……
我非常珍惜这10天10夜的经历,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许多多细胞、生化的实验技术,更加准确地把握了晓东所长研究细胞凋亡的思路与方法,而且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独立做课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 ——> 勇于探索 ——> 贵在坚持
虽然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最终证实/推翻自己的假设,留下了一个遗憾。但是作为一个Summer,经过这10天10夜,我学到的这些东西,足以让我终身受益。我的Summer Training,可以当之无愧称得上是成功的!!哈哈~~
3. Summer结束前后
7月22日,开始整理自己的实验数据,理清自己的实验思路。23日,Summer的面试,我因为已被PTN录取,没有资格再参加Summer的面试了。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用Photoshop处理Figure,并绘制了各种模式图,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表示出来;最后,通宵一晚把个人总结PPT做好。
24日9:30,NIBS 2010年暑期学生训练计划结业典礼在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杜立林院长主持,并颁发了结业证书。随后Summer们依次上台进行Presentation,向大家讲述自己Summer期间的科研、生活、收获等等。
每个人的Presentation规定5分钟左右,可是我却讲了大约半个小时,废话太多了,呵呵。就要离开NIBS了,我有千言万语想对NIBS说,想对大家说啊……
25日10:30,上交门禁卡,领取工资后(包括报销往返的火车票喔),Summer们陆续踏上了归途。
留恋着NIBS的我,“赖”在lab不愿离开……
26日14:00,万般无奈的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NIBS。我的Summer结束了……
Summer期间的一些事儿
1. 我与王晓东所长
虽然我被分配在王晓东lab,但我与晓东见面的机会很少,而且每次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Summer期间,晓东所长7月13日还在所里,17日就飞到美国达拉斯了。8月4日回国,18日又出国了……
第1次见到晓东所长,是在7月13日的lab meeting。当时还出了个笑话:我迟到了,站在小教室门口不敢贸然进去,这是一位年轻而帅气的师兄走出来,我追上前去:“请问,您是王晓东老师的博后吗?我能不能进去听一听?”这位师兄奇怪地反问:“你看我像博后吗?”说完便去厕所了。师兄回来,进门便对晓东说:“王老师,门口有你的一个暑期学生,他强烈建议我到您这里做几年博后。”晓东哈哈大笑:“他肯定是看你太年轻了~”后来才知道,那位“师兄”其实是个PI,名叫雷晓光。(囧大了……)
第2次见到晓东,是在7月16日,他来实验室时,与我们几个Summer谈话。他依次询问了我们的本科科研经历、学习成绩、将来的打算(出国/国内读研/工作),并针对我们的科研经历提问、讨论。他问了我4个问题,都问得很深,有3个我答不上来。我们几个Summer本科的经历都不是晓东博士从事的领域,可他不仅能听懂,而且还能问出非常专业且深入的问题,由此可见他的学识有多渊博,学术积淀有多深厚!当我向晓东所长表露出我对NIBS的向往时,他便与我讨论NIBS的各方各面,从管理体制、科研氛围到学术成果、发展前景。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晓东所长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才能。从此,王晓东就成了我的偶像,呵呵~~
第3次是8月6日与晓东所长合影的时候,一张“2010王晓东lab全家福”的照片,我会终身珍藏好。晓东所长照相时,特地让Summer和年纪最小的蒋师姐站前面,自己站旁边,他说:“在NIBS,Summer的地位是最高的!” 哇,晓东真是太可爱了~~
第4次与晓东见面,就到Retreat期间8月9日16:40 — 17:50的“王晓东所长与暑期学生座谈会——2020年的生命科学”了,短短的1个小时,晓东首先回顾了过去10年生命科学的发展,从发育生物学、信号转导到RNAi,再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然后展望了未来10年生命科学的前景,从基因组序列等生物信息的计算能力、方法的突破,到蛋白质组学的技术突破,信号转导的网络化,最后到成像技术的突破。晓东所长的学术涵养与人格魅力,再一次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那是8月16日14:00在1楼会议室进行lab meeting时,2位师姐以及来自301医院的陈静师姐分别向晓东做了工作汇报。随后,晓东亲切地询问了我们Summer的生活情况,将来的打算(毕业设计)。
今年9月,晓东所长就要全职回国了,他在达拉斯西南中心的实验室也基本停止运营了,他的学生有的留在他的公司(美国Joyant制药公司),有的留在美国做science,跟随晓东回国的只有4、5个博后,加上蒋显一个博士生。晓东在NIBS的实验室已经冷清了许多年(他的学生都带去美国了)。我非常期待晓东全职回国后,NIBS的王晓东lab能红红火火,CNS paper层出不穷。Best wishes to Wang XD & his lab ~~ ^_^
2. 柴继杰:养猪的哲学问题
这原本是Retreat期间,柴继杰博士讲的一个哲学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从前,有一个农民,家里养了几头猪。有一段时间,他老婆病了,吃中药治疗。吃剩的药渣,老汉舍不得丢,于是拿去喂猪。奇怪的是,这一年,老汉养的猪长得特别壮,瘦肉特别多,老汉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老汉的儿子读完大学回家,得知此事,求根溯源,最后发现是中药的问题。于是,他儿子拿喂过猪的5种中药做实验,最后发现是其中一种“当归”发挥了神奇的效果。老汉的儿子并没有罢休,他拿着当归来到NIBS,找到雷晓光博士,经过分析,发现是当归中的一种叫“MMR”的成分起的作用。于是,老汉的儿子就去查MMR相关的文献,得知MMR是一种神经递质类的物质。他又找到罗敏敏博士,研究发现MMR作用于细胞表面的GPCR受体,而且这种受体在所有哺乳类中高度保守。于是,他又找黄牛博士,经过Modeling研究,进行Drug Design,最终开发出了一种新药——减肥药。
这个Story中蕴含的哲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发现问题(Thinking)——> 勇于探索(Motivation)——> 贵在坚持(Persistence)
3. 罗敏敏:新人的哲学
这也是Retreat期间,罗敏敏博士讲的一个故事,权且当做笑话来欣赏吧~~
NIBS刚成立的那几年,中央领导经常来参观、视察。可是PI们都是搞学术的,不懂政治,该握手的时候不握手,不该握手的时候偏握手,该鼓掌的时候不鼓掌,不该鼓掌的时候偏鼓掌。晓东所长很头疼,于是把所有PI召集起来进行培训,规则便是:晓东戴着墨镜,扶扶墨镜便开始热烈鼓掌,再扶扶便停止鼓掌,有谁不听话就打Ta一巴掌,并且罚吃肉包子。有一天,中央领导真的来了,晓东扶扶墨镜,于是大家开始鼓掌。但邵峰博士见身边有一人没有鼓掌,便打了他一巴掌,提醒他“墨镜”是鼓掌的暗号。罗敏敏博士见状,对邵峰说:“你打他做什么,没见着他是新来的吗?新人不懂规矩嘛~”
后来,大家才明白,那个没有鼓掌的人,正是那位中央领导。邵峰也因此被罚吃了好多肉包子,才长成现在这么“彪悍”的体型的。
哈哈,本笑话纯属虚构,切莫当真啊!
4. NIBS的食宿
NIBS共有大、小两个食堂,都是所里自主经营的,由于不盈利,所以经常亏损,每月能亏个好几万。
大食堂稍微便宜点,早餐一般1~3元,有包子、馒头、肉饼、菜饼、蛋糕、牛奶等,午餐和晚餐一般6~10元,自己任选小盘菜、水果、米饭/蛋炒饭/馒头。不得不提的是,无论早中晚,大食堂均提供各种免费的黑米粥、西红柿蛋汤、绿豆汤、小米粥等。相比于学校里的学生食堂,NIBS的饭菜真是美味极了,我每餐胃口都异常的好,吃了45天都吃不腻。(哎,我嘴馋,而且不挑食,呵呵~~)
小食堂有各种面食、小炒,价格参差不齐,蔬菜一般6~15元,荤菜一般10~40元,有几道特色菜味道好极了(比如蒸三鲜,吃了还想吃,呵呵~~)。小食堂是接待亲友,周末lab聚餐的好地方。平时如果吃腻了大食堂,也可以来小食堂改善一下伙食哟~~(周三小食堂休假喔~)
每个lab都有一张饭卡(饭卡=门禁卡),每月都有500元的活动经费,每月清零。所以许多lab一到月底,PI便请客,在小食堂大摆筵席,呵呵~~
NIBS的PI都有100~120万的安家费,都住在别墅里(李文辉博士除外,因为他2007年才回国,可是07年房价涨了啊~),PI们一般都开车上下班。
NIBS的学生宿舍有小二楼(别名小白楼)和光电所。小二楼就在NIBS旁边是一栋两层的小房子,大约能住下将近200人吧。光电所离NIBS有2~3公里,是NIBS与光电所签了协议,租用了一个车间,改造成了学生宿舍。高年级的学生2人/间,低年级学生以及Summer是6人/间。住处都有公用厕所、公用浴室(有热水器)、公用洗漱间、公用洗衣机,宿舍内都有空调,条件虽不奢华,但挺舒适的,呵呵~~
随着NIBS规模的扩大,学生急剧增多,住宿越来越紧张。所里已经在旁边建好了一栋2层的宿舍楼,今年8月已经开始装修了,估计10月份能搬进去。光电所也不再签了,小二楼也得拆了。
5. NIBS的管理体制与经费
很多人抱怨中国的学术科研体制,我想说的是:NIBS的的确确是一个体制外的研究所!
2003年,国家发出“振兴中国的生命科学”的口号,斥巨资在北京郊区筹建一个宏大的生命科学园,并成立了NBIS。王晓东和邓兴旺竞选为NIBS的共同所长,以美国优秀实验室的标准,进行NIBS的建设与管理。如今的NIBS,硬件条件和科研氛围已经和国外非常接近了,PI也都非常的出色,需要的就是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许多优秀的学生都出国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
2008年,由六名诺贝尔获奖者组成的专家顾问组对NIBS第一期的评价非常高。他们的评语是:“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研究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发表这么多的一流杂志论文。”我大概统计了一下NIBS近年来发表CNS文章:2005年CNS 1篇,Plant cell 1篇;2006年CNS 1篇,CNS子刊4篇,Plant cell 3篇;2007年CNS 4篇,CNS子刊2篇,Plant cell 2篇;2008年CNS 3篇,CNS子刊5篇,Plant cell 5篇;2009年CNS 3篇,CNS子刊5篇,Plant cell 6篇;2010年(截至8月21日)CNS 4篇,CNS子刊3篇,Plant cell 3篇。整个NIBS的科研氛围非常好,每个lab有非常好的设备和实验人员,公共服务设施也很齐全,没有什么内耗,更没有国内高校的务虚和形式主义。这种独特的学术环境和管理体制也许就是NIBS能够迅速成长和获得成功的原因吧。
在NIBS,平等、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每个留在NIBS的人都非常热爱Science,也都非常努力地做Science;每个PI也都非常尽心尽责,管理自己的lab,指导自己的博后&学生;每个行政人员,都竭尽全力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当中;每个食堂员工、保安、保洁员都努力保障NIBS的饮食、安全和卫生…… 总之,NIBS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科研而服务的,NIBS的的确确是do real science的天堂!
在NIBS,做Science,只有第1,没有第2。NIBS的课题都是非常top的,NIBS的成果都是非常领先、原创的。在NIBS,所有人都享受Science,也都把Science当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来追求。
早在7月16日与晓东谈话时,便得知NIBS从国家拿的经费只有生物物理所的1/3,但取得的成果却是国内任何一家科研院所无可企及的。原因就在于NIBS使用经费非常高效,每一分钱都用得恰到好处。NIBS的PI每年轮流组成3人一组,共3组的团队,申请3项973项目(前几年是863),每项3000多万,这样加起来就是每年1亿人民币的经费了(经费是固定不变的,863 / 973项目只是国家给钱的形式罢了)。当然,有些PI还有其他的经费来源,比如周俭民从国外获得经费,戚益军从转基因作物重大专项获得经费等等。1亿的经费,大约一半花在行政上,包括所里的PI、博后、学生、技术员、其它人员的工资,水电费,以及其他行政开销。剩下的一半全部用在科研上。NIBS大约22~24个PI,分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三个等级,刚招聘来的PI是研究员(assistant investigator),年薪30万,每年200万科研经费(第1年300万);5年之后,通过考核即晋升高级研究员(associate investigator),每年300万科研经费;再过5年,晋升资深研究员(investigator),每年400万科研经费。
有外人说,NIBS拿钱太容易。用晓东的话来说,NIBS拿的钱并不多,但拿到的钱都用在科研上,取得的成果已经超过了MIT,达到了法国的水平了(世界第5)。国内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像NIBS一样,低投入,高产出,原因何在? NIBS的优势就在于它精湛的管理体制!
6. 学术讲座·lab meeting·节假娱乐
NIBS的学术讲座共分为A type、B type、Special、lab invited四个类别,此外还有PI或者3年级学生主讲的讲座,学术讲座一般在1楼的学术报告厅举行。
学术讲座一般是全英文的,提问环节也是英文的,所以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比较高。所里邀请的学者既有做学术研究的,也有在制药公司(比如Merk)进行医药研发的。PI介绍的一般都是自己的研究领域近年的发展,以及自己在该领域取得的一些代表性成果等。学生介绍的一般都是自己前3年从事的课题研究进展。
每个lab都有lab meeting,一般每周/每2周召开一次(王晓东lab除外,由于晓东在国外,一般半年左右一次吧)。此外,许多lab每周还有Journal Club。Summer期间,我有幸听过王晓东、邵峰、朱冰、袭荣文、何新建、杜立林、董梦秋、罗敏敏等的lab meeting,感觉每个lab的风格果然大有不同,有的lab组会是全英文的,有的是全中文,还有的半中文半英文;有的lab组会气氛活跃,大家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有的lab组会比较严肃些。无论如何,通过Retreat的PI演讲、Poster、Summer之间的交流、lab meeting等各种方式,我对NIBS的许多PI和lab都有了较多的了解,这既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认识了众多的牛PI、牛师兄、牛师姐,同时也方便自己将来Rotation选择实验室。
NIBS除了科研,也有节假,也有娱乐!
NIBS规定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休息日(雷晓光lab例外,周六也是工作日)。原则上,学生周末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但NIBS的学生都非常热爱science,几乎所有的周末都继续做实验,或者静下心来读Paper。每周六13:30,所里有班车前往最近的美廉美购物商场,学生们需要购物也很方便。此外,春节有10~20天的假期,暑假一般没有,寒暑假需经过PI同意方可。传说中的NIBS没有节假日,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传说中,NIBS的PI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我只能说,压力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压力的大小是你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NIBS的压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也是do real science所应该承受的!
每周三晚上的Movie Club,在学术报告厅,都会放映一部电影,给大家紧张的科研之余放松一下。不过大多都是比较老的电影,但偶尔也有最新的大片热映。我们Summer有幸在8月3日晚上欣赏了7月底刚刚上映的《唐山大地震》,真过瘾~~
1楼的健身房里有两台乒乓球桌,羽毛球场、两台跑步机,地下的健身房我没去过,据说有台球桌。户外原来有篮球场,但今年建宿舍楼把它拆了。晚饭过后,整个lab一起到NIBS后面的静思湖去散散步,绝对是个享受,呵呵~~
依依惜别
我们往往如此感慨:美好的事物,只有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7月15日开幕式时,平易近人的李学真老师就曾说过:“你们不要以为6周的时间很长,等你们6周结束的时候,你们一定会觉得6周的时间如此短暂。”(我举起双手+双脚赞成!)
每天坐早上8:00的第1趟班车(周末8:10)来NIBS,每天早上去前台借钥匙开实验室的门,每晚23:30坐最后一班车回光电所的住处。习惯了在晓东lab的细胞培养室通宵,习惯了坐在晓东的豪华HP电脑前看Paper,习惯了犯错后接受师姐耐心的教导并改正,习惯了和lab成员一起吃饭、聊天,习惯了去听各个lab的lab meeting和Journal Club,习惯了和其他Summer交流心得,习惯了…… 我已经习惯了NIBS的生活,现在突然要离开NIBS,心中万分留恋。
Summer期间,我细心地记下了我的偶像——王晓东的许多名言,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体育,是人类体力的极限;Science,就是人类智力的极限”
“如果我Ph.D.不能做我最喜欢的领域,那么我一定要得到最好的Training”
“做科学,你要比别人多那么一点”
“做Science,最重要的是好奇心。你就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太功利,不能做Science;做Science的原动力,必须是Curiosity,而且内心还要有力量坚持下去”
“很多人不会做Science,但他们学着做Science。NIBS要做的是真正的Science,第1的Science”
Retreat回来后,我便逐渐体会到了离愁别绪。我开始珍惜和Nice的苏丹姐、蒋师姐、陈静师姐相处的时光,珍惜那10天10夜通宵做实验的爽快,珍惜和其他Summer交流、玩耍的光阴,珍惜在NIBS被大家叫做Summer的机会,珍惜NIBS的一切……
8月25、26日离开NIBS前的最后2天,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自己早已疯狂地爱上NIBS,就像罗密欧爱上朱丽叶一般的强烈…… 真的舍不得离开……
纵有这篇1万字的Summer感想,也无法道出我内心的千言万语。我有千言万语想对其他Summer说,想对亲切的两位师姐说,想对敬爱的晓东说,想对NIBS说……
在NIBS的这45天,我真的收获了很多,很多:亲临NIBS,亲近Science;做真正的Science,只有第1,没有第2;独立、自主做课题的苦与甜;改掉了许多实验上的坏习惯;学会了低调,学会了许多以前想学但学不到的东西;在“牛棚”认识了许多巨牛的牛人;认识了我的好哥们谭晗;认识了Very Very Nice的苏丹姐、蒋师姐以及其它lab成员;我生平第一次有了偶像——晓东;有了一大群好朋友——超牛的Summer们…………
NIBS是我生命里璀璨的明星,永远点缀在我生命的夜空。
若有机会,我每年都要来NIBS做Summer!
在NIBS做过Summer,我们就是NIBS人。
作为NIBS人,我们真心地希望NIBS的未来会更美好,中国的生命科学会越来越牛!
无论你是否留下
无论你身在何方
我们曾在NIBS走过
我们共风雨,我们同欢乐
从NIBS走出去的都是牛人
今天,我们都将从NIBS走出去
牛人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始
你们,准备好了吗?
On my way to Science.
罗新龙(柴继杰实验室)
兰州大学
一眨眼.习惯了被称作”summer”的日子就走到了尽头.说不上依依不舍,但依旧有一份难忘的经历和丰硕的收获供我打包带回.从刚开始来的时候被打击,到最后的被感动,从在研究所的紧张和无奈,到光电所宿舍的欢快和舒适.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小实验.这四十天于我,或许是一生的改变.
刚刚踏进NIBS大门的时候,除了大厅上空的红色字体告诉我,这里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外,后院的小湖,侧院的草坪和花园,穿着制服的保安,设施高档的健身房,加上忒有感觉的”电影放映厅”,这一切在我眼里就像是个四五星级的宾馆,我抱着一丝怀疑和好奇走近了,了解了.虽是研究所,但是丝毫没有化学药品的刺激味,也丝毫不见动物的腥味.说实话,走进实验室的一刹那,我为NIBS有这么宽大的实验室而震撼---这是我见过”最粗犷豪放的实验室”,于是,那个心中纠结已久的问题又犯上心头,“真的要一辈子做科研吗?”
来做summer的人,都让我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那段时间,每个人都在谈论自己做什么实验,就连吃饭,坐车回家的时间都在饶有兴致的介绍自己的实验进程,那段时间不是我不想参与讨论,悲剧的是我完全不知所云.简单到PCR的过程,获得晶体结构的方法,动手能力更是一塌糊涂,甚至远远不如同实验的大二学生.有些后悔以前在兰大的时候,实验课也不怎么好好对待.到这里才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强人.接下来的实验自然老是失败,越是失败我越暗自下决心,好好做下去.其实我发现,实验是我最差的地方,来这里的每个人几乎人人都在教授实验室呆过,而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我妈妈鼓励我"成功是要跟自己的以前比,只要你进步了,就算是小小的成功,不能和别人比,而且最关键的不能拿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比,当然也不能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就算你出过国,但是这里每个人都考过GRE,虽然你接受过英文授课,但是这里每个人都有实验经历",我不否认母亲的这番话在这些天里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但是更重要的实验室的刘培源师兄没有放弃我,在我心里,每个学长的谆谆教诲已经成为一种不断激励我的精神,我40天下来的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份坚忍不拔的继承.有时候会因为受到师兄师姐的批评而丧气,但是说实话,我没有一次埋怨过他们,我也深知是我自身的不足耽误了很多实验的进程.....在NIBS的这些天,不管实验室失败还是成功,我想实验的过程才会是我真正进步的过程吧~!谢谢每个师兄师姐们.还有其他的师兄们,本科发论文的,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做一天试验的...还有刚来时的P53同学让我更是佩服,陕师大的苏晟,北大的谭晗,农大的陈一然.华中科大的王波以及海洋大的李珂等等…虽然说开始的时候,他们带给我极大的危机感,但是在这即将结束的时候,都让我转化为动力.至少我明白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我明白了”where is my way in science!”正如题目所言,在NIBS四十天,我明白的不仅仅是的我的路在哪里,庆幸的是I am on my way to science.四十天的暑假对我来说亦是宝贵的时间,我通过读paper来弥补了我实验上的不如意.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从protein structure 到cell signalling pathway of apoptosis,从neural deseases 到cancer and AIDS,我读了不下四十篇文章,并且其中十几篇都认认真真的做了PPT和word总结.终于,发现对于cancer 方面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结果,我还是带着始终如一的热情.
当然,感受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可爱的PI们,虽然因为自己内向,未能和每个pi都交流,但是从晓东所长和饶毅老师的讲话中,让我彻底感受到了pi们的人格魅力,来此之,我以为这里的每个教授,都很学术.可是年会上大家的激情和幽默让我大开眼界.再次发现,NIBS不仅仅是做科学研究的理想胜地.
还记得第一次PTN面试的时候,一个老师问我,“你觉得什么是科研?”,知道现在我虽然未全懂,但是至少明白了一点,那就是”科研,就是要把原本人人都认为辛苦,复杂的差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让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轻松享受成果的一门艺术”。
心得体会
马静(抗体中心)
天津益中
不知不觉,六周的暑假训练就要结束了。在NIBS,感受最深的不是优美的环境,不是拥有齐全的仪器与充沛的资金,也不是NIBS深夜实验室的灯火通明,而是NIBS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在NIBS,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技术人员,学生,PI们…都是因为生命科学的研究而来到NIBS,NIBS的一切都是因为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而组织运转起来。NIBS的高效简洁的行政,后勤系统让人羡慕,行走在科学前沿的一群PI们则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NIBS的研究实力,这或许是NIBS的最大吸引力所在。
在抗体中心待的时间并不长,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它的温暖。刚来时,有很多人为了进一步了解你而问你很多问题;生病的时候,有很多人守在你身旁;实验遇到困难时,有经验丰富的师姐在旁指导;闲暇时,网上购物和漫无目的的闲聊也是调剂枯燥工作的不错选择;开例会时,虽然用英文讲述的报告听不懂,但从中还是能看到准备者的一番苦心和聆听者的思考痕迹;下班后,奋力地写暑假作业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与王晓东所长等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亲切交流,使我们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也得到了在今后学习研究道路上的建议,更加明确了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的精神与研究的动力,并深深地受其感染,使我们获益颇多。
NIBS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一个展示思维和想象力的舞台,为中国生命科学的未来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坚力量,衷心地祝愿NIBS的明天会更好!
NIBS暑期训练小记
孙辰(柴继杰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
进入大四前2010年的这个夏季,我把自己的大学里的最后一个暑假交付给了NIBS。六周的时间,转瞬即逝。脑海中刚到所里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写实验记录的日期时却猛然发现,剩下的时间,屈指可数了。回想这些日子,怀念与不舍,着实感慨良多。
初到NIBS
报到是在7月15号,但其实之前参加PTN面试的时候就来过一次,只是太过匆忙。这次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追寻着记忆里的路线,慢慢推开那扇颇有些分量的旋转玻璃门,在心里默默想着,用六周的时间,展开一次与NIBS的亲密接触。
办完手续,才知道宿舍离所里还有一段路程,需要班车接送,此后的日子里,赶班车成了每日的必修课。当然行李也要等到晚上才能送回宿舍,于是当时就不禁感慨,真的是科研至上的地方啊。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自己一个人没头没脑的奔去了柴老师实验室,希望先睹为快。由于地形不熟悉,再加上我的几分路痴,直接导致我在楼里晃悠了半天,也没有找对地方,只觉得到处都是敞开的屋子和屋子里面嗡嗡作响的仪器。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两个星期才好转起来。每次从楼梯出来,总要转错方向,常常会让一同来的summer笑到肚子疼。还会让师兄在带着我穿梭于楼上楼下的实验室时,关切的问一声“可以找到回去的路么”。正是在这些来来往往的穿梭中,在我日渐熟悉的过程里,慢慢贴近了它,贴近了这份曾经多少次猜想和梦寐的生活。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段日子,必将在我的生活里,留下她独有而浓墨重彩的一笔。
感悟NIBS——与科研零距离
很荣幸能到柴老师的实验室来做summer。我要感谢实验室的每个人,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原来科学可以这样贴近我的生活。实验室的学术气息是自由的,大家每天都在忙着自己的课题,也经常看他们在一起讨论,氛围相当好。其实早就知道这里的实验条件优越,此番亲身体会,感觉颇佳。实验室宽敞明亮,生活区一门之隔,有问题可以及时查阅资料解决。尽管每天都有大批量养菌、收菌、提蛋白,跑电泳的工作要做,难免“汤汤水水”,不会如果蝇、线虫、拟南芥的实验室那样的整齐,但也一样都条理分明。几次下来,我就熟悉了实验室里这些物品的位置,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取我需要的东西了。
由于我以前在学校做过一些相关的实验,所以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是操作规范上还不够到位,一些细节刚开始都注意不到。胡师兄很耐心,不厌其烦的讲解,我也暗下决心,要时刻提醒自己。这里的一切都讲求效率,快字当头,不光是实验,连走路、吃饭都是这样。师兄走路有如水上飘,我保持竞走的速度都不免被落下一截。但是快中有稳,同时进行几个实验,也不会忙乱了手脚,思路高度清晰。以前在学校一周的工作量,到这里不过两天的时间就足矣,让我甚是佩服,同时我也尝试着这样去做。还有讲起实验来精神大振滔滔不绝的韩师兄,时常洋溢着笑容的刘师姐和其他的每一个人,他们都热情的帮助我,耐心的回答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从PCR开始,转化、挑菌、小量检测再到1L test这样一系列实验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今年的这个暑假,有段时间还是异常炎热的,然而待在常年恒温的大楼里,让我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NIBS选址在这样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地方,对于科研来说无疑是最为宁静的环境。我在班车上看着窗外稀疏的人群和车辆,与好朋友颇有同感的说,来这里不用多久,就会有“清心寡欲,一心钻研”的感觉啦。
年会是不能不提及的。既能聆听所里每位PI的或幽默风趣或意味深长的报告,他们各自定位和阐释的philosophy,和王所的近距离交流,慢慢的读一读各位师兄师姐的Poster,又可以和大家一起娱乐。我还参加了卡拉ok比赛,第一次登台当着众多的人唱歌,着实紧张了一把,但是回忆起来相当快乐。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的人都那么亲切,平和。
四天的年会一结束,大家就又迅速回归常态,开始繁忙的实验了。我记得当时我们的车回到所里只比师兄师姐们晚了十几分钟,但是当我踏入实验室的时候,大家都在各自的实验台前忙碌着,就好像年会没有发生过一样。也许正是这样,正是从PI到学生的勤奋和不懈追求,加以良好的管理运行模式,得以让NIBS成为我们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排头兵、常青树。
日子总是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分别的时刻很快就到了,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个暑假,这些在NIBS的42个日日夜夜,我收获友谊,收获知识,收获严谨的科研态度,收获快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更明确了目标和方向。There is still a long road for me to go,但是有这么多榜样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想再次感谢柴老师,感谢实验室的热情亲切的师兄师姐们,感谢研究生部的三位老师。也要谢谢一同来的summer们,让我的这个假期过的丰富多彩、兴味盎然。
祝NIBS的明天更美好!
暑期训练有感
孙欢(周俭民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NIBS,多少生命科学研究者神往的地方;
NIBS, 多少学子渴求深造的地方;
NIBS,多少工作者挥写理想的地方。
7月15日,第一次踏进这里,新鲜感与好奇心油然而生;
8月25日,即将告别这里,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与感悟满溢心头。
来NIBS之前,对于生物领域研究的我更多的像是一张空白的纸,在NIBS的45天零距离的生活后,这张纸上写下了很多很多有关生物领域的研究,有关科学研究的前沿,科学研究者的品质还有很多很多感动……
专注的科研VS单调的生活
在北京读书的我,来到NIBS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空气真好!因为地处五环外的郊区,这里的绿化和卫生特别好。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很多生活的配套设施这里是没有的。没有超市,没有商场,没有饭店,甚至连路边的小摊也没有。生活每天从坐班车到所里开始,再从坐班车回宿舍结束。中间的时间就是在这座4层楼的空间中度过。没错,比起校园的生活,在这里是单调的。
但是,在这里你可以专心的做科研,不用为生活琐事操心。食堂的师傅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还有点心、水果,后勤的阿姨时刻为我们营造干净的环境,研究部的老师随时为我们排忧解难。在这里,除了做研究,你甚至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读文献VS做实验
一直以来,我的意识中认为:做科研从做实验开始。但是,在这里的TRAINNING告诉我:做科研从读文献开始。在这儿的45天的时间,有一半的时间我是在读文献,剩下的一半时间是用来听讲座和做实验的。
从未读过有关生物英文文献的我,当第一次接触NATURE、SCIENCE、CELL的文章时,那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仍萦绕心头。由于本科是学农学的,对于分子生物和生物化学的学习都很浅显,很多的专业名词专业知识都很欠缺。但是,当桌子上阅读过的文献越堆越高时,脑子中储存的有关生物的知识也就越积越多,文献看起来也越来越轻松。慢慢的从字面上的理解过渡到整体的把握,从全盘的接受到有部分的批判观点。这种训练,帮助我更快的去理解每个领域探究的问题以及探究的方法。我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在NIBS,我养成了每天看一篇TOP文献的习惯。
至于做实验,对于我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大量的生化以及遗传方面的实验,实验室中的每种实验技能我都尝试过,也自己做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深深地体会,学会某种实验技能跟真正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实验,期间的差距是需要大量的失败的重复和技能的娴熟。
难舍的情谊
尽管周老师是一个严格且寡言的人,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初生牛犊的SUMMER却是格外关照。犹记得他时不时敦促我们读文献的教诲,犹记得他特意抽出时间考察我们读文献并叫我们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而我更从周老师身上看到一个真正的SCIENTIST需要的品质。他是我心中的一座仰望的山峰。
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没少受到过我的“骚扰”。由于暑期训练时间有限,老师并没有安排具体的小项目让我们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跟着师兄师姐们,蹭他们的实验,而且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师兄师姐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解答。
同在周老师实验室做SUMMER STUDENT的晓雨和婉琰,更成为我的知心朋友。这一个半月我们互帮互助,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在我拖后腿的时候,她们总是对我不离不弃。
还有寝室的姐妹们,虽然我们的每晚一篇文献的讲解仅持续了两轮不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谢谢你们一直的关照。
还有很多很多一起SUMMER的伙伴们,他们的热情,他们的胸襟深深感染着我。
此时,最难开口说再见;
此刻,最难迈开的是离别的脚步。
但是,一段旅程终有一个终点。
感谢NIBS给了我这段丰富难忘的经历,
祝福我的朋友们在今后的道路上一切顺利。
The dreamland in my heart---NIBS
Tao guangbo(Ye Keqiong’s lab)
Wuhan University
Satisfied, sun-warmed, I watched birds cavort on July 15th in the grass before the gate of NIBS-the dreamland of doing science where I have long been desired. From that day on, I become the one of the formal summer student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of NIBS. In retrospect, I have established long standing sentiment here, precious enough for me to savor thousands of times.
To begin with, the atmosphere is unbiased and friendly. As a neophyte, I am much loved here. I still remember clearly that the first day I visited my PI Dr. Ye. He warmly encouraged me to enjoy a nice summer holiday here in his lab. Beyond my expectation, he already assigned a third year grade student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guidance for me. After this first talk, I join the life a graduate student. Ye lab provide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platforms in the world for students to pursue their scientific career. Here, not only do I have enough opportunities to make friends with each excellent researchers, to communicate with "big-guys" in scientific world, I also get the chance to design experiments and do my own science independently. In following days, fascinating instruments, best reagents to do bi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main-stream methods to study structure biology infuses to part of my life, to a great extent, like high-speed centrifuge, AKTA,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so forth. Admittedly, each researchers here give me an affirmative impressions since whenever I meet problems, challenges, bottleneck in my experiment, they will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my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my unstandard manipulations will also be pointed out.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I enjoy the final moment when I see crystallized proteins, as beautiful as dimonds. I also taste the sadness when protein could not be purified in vitro. However, it is meaningful to discuss negative results with lab members as well as sharing happiness. In short, I really appreciate every colleagues here. Actually, people here treat each other with inner respectio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Not only does NIBS provides us fascinating research condition, it also serves qualified living condition for every member here. Frankly speaking, I love dishes here. They are inexpensive, nutritious, diverse, and most of all, attractive enough to suit to my favor. After dinner, I go to the gym in our institute to release and exercise. There are commodious badminton court here. We also enjoy ping-pong, billiards, basketball, etc. Regular bus service pick up people here everyday. Mailing is convenient too. In my opinion, NIBS really matches my further consideration to be a scientists.
More interesting, in NIBS annual retreat, we went to a resort on vacation. Beautiful mountains, clear lake, birds song, enchanting teahouse, luxurious hotels really release our pressures and provide us a sunny mood. Moreover, students show their posters describing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PIs give lectures to report their scientific results which attract my concentration. For instance, at the moment when Dr. Ye said that the philosophy in our lab is every soluble protein could be crystallized, I was excited due to strong belief, endless endeavors and all other good qualities existed in our lab group. I hold the opinion firmly that being a scientists in NIBS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a suitable choice for me.
To sum up, how lucky I am to be able to practice in NIBS to feel what doing science is. I attain precious training here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which will bring benefits in the future for me to further pursuing my career as a scientists.
NIBS第六期暑假夏令营感想
王波(饶毅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都没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 Beijing, NIBS)的影子,不过幸运的是,在她接受第六期暑假夏令营申请最后的日子里,这个神秘的名字不经意间闯入了我的耳朵,我勇敢地投出了自己的简历并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从此开始了我与她为期六周的亲密接触。
大三的暑假对一个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保送的同学们将会在这期间奔赴各大高校或研究所参加面试,他们这个暑假的努力直接决定了未来至少五年的命运;考研的同学们用不着奔波,却需要心无旁鹭,潜心修为,克服天气的炎热和内心的寂寞,才有可能在半年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鸣惊人,金榜题名;下定决心要驰骋职场的同学们看起来轻松,不过前期准备工作和学校安排的生产实习同样让这个暑假稍显紧张;最后还有一批做着出国的梦的学生通常会在这个暑假关注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浏览教授的研究内容、初步准备好具有个人特色的简历和Personal Statement (PS),最好还要阅读一些文献以便尽快和一些教授取得联系。这些事情都是极其繁琐的,要想做好绝非一日之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不想过多地解释了。当然,如果你的语言考试(GRE, Toefl, etc.)都还没完成或者不太令人满意,那你的时间就更为珍贵了。因而,这个暑假是决定性的,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导致我们不同的命运。我属于最后一类-做着异国梦的人,虽然语言考试的成绩都具备了,上述的各种琐事已足够填满整个暑假了,但是我仍然选择了NIBS,当今中国的生命科学圣地,为我的暑假生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六周是在饶毅教授的实验室度过的。大家肯定对我心生羡慕了,能在这样一位大牛的实验室学习也确实让我欣喜若狂。刚开始我几乎是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度过的,因为我的资历太浅了,远远不足以跟饶教授或者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对话,直到后面逐渐对实验室有了些许了解,阅读了一些文献,开始了一些实验之后,我才开始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而且后来心态也放平了,毕竟我只是一个尚未毕业的本科生。饶毅教授认为神经生物学才是未来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是一种最为高级的活动形式,而且很多这个领域有许多尚待填补的空白。他现在主要以果蝇、小鼠等为模式动物,研究它们某种特定行为如求偶、攻击、母性等背后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另外他也涉足一些神经元极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轴突和树突的形成机制。虽然我后面逐渐地发现我对神经生物学不太感兴趣,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所领悟到的却是对以后的科研和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在NIBS的这段时间是真正的大开眼界,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科研、什么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这里的PI们很少需要应酬,也不需要额外申请科研经费,这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来关注各自领域里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紧跟国际前沿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非常重要,而且,很多研究思路都是来源于文献阅读当中。在这一点上这里的PI们是许多其他高校或研究所所无法企及的。这一点,在NIBS年会期间也强烈的感受到了。PI们的报告都是火急火燎地直奔自己的主题,生怕30 min内讲不完他们一年来的工作以及对将来的展望。台下的PI也很认真吸收其中精华,事后还非常积极地提出各种问题,足见他们作为科学工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虔诚。另外不得不提到的是这里的学生。虽然从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来的非常比较少,但是这里的学生都非常聪明而且勤奋。一天在实验室待十几个小时,大部分的时间全部是做实验或者阅读文献。经历几年的学习,他们不管是专业水平、英文水平还是实验技能,绝对都是同行中一流的。这一点恐怕也令许多其他高校或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汗颜。这样研究所发文章又多又快又好就有因可循了。我们一直感叹中国虽然科研投入的人力和财力并不少,但是很多领域的发展却总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各种所谓的“研究”跟其他国家比起来还比较低效。我早些时间看到一个帖子说某“海龟”本想回来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结果发现申请经费、会议应酬等占去了他绝大部分时间,真正用在搞科研上的时间不到1/3,真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这种现状当然与我们国家科研起步较晚有关,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但是这个业内人的“真情告白”告诉我们,现行的某些科研体制确实需要改革,科研绝不是一大群人热热闹闹地“嬉笑怒骂”一番就可以做得好的,数量上的优势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其次,这里的研究生们在批判性地接受最新知识的同时也非常努力地去完成实验,因为研究思路或者想法最终还是要靠实验进行验证,否则,再有创造力的idea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肯定,此外没有实验结果支撑理论就没有文章的发表,这时毕业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我亲眼看见师兄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设计实验,也看到师兄解剖小鼠时的“深圳速度”,总之这里的实验效率都非常高,再加上实验时间的保证,使得我真正明白NIBS这短短几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个高校或其他研究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这里度过的几周,我跟着师兄成功地完成了四个克隆。虽然克隆已经十分普遍,但之前我一直觉得太简单而想过去好好学习一下,结果刚开始做克隆时非常不习惯,而且师兄做实验从来都没有protocol,让我觉得要跟上他的步伐非常吃力,所幸到后面就慢慢地就习惯了,做的克隆也非常成功。从这次后我发现,虽然之前我不太倾向把实验视为极其重要的部分,但是这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熟练或者高超的实验技能将使一个人的科研如虎添翼。
最后,我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作为或者有志于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至关重要。PI需要独立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往往是科研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研究生们不仅仅需要高效地实验来完成PI们的课题,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独自进行探索。NIBS有很多技术员,他们基本上也可以完成研究生们应该完成的实验,甚至完成得更熟练更好。但是这里研究生在完成自己的实验之余,还需要看大量的高质量文献,他们不仅要知道在做什么,还需要明白怎么做,为什么做。这样,研究生毕业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在这一点上我很惭愧。饶毅教授一直非常鼓励学生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课题,给予我们最大的独立发展的空间,可惜我没有好好珍惜这个机会。我觉得在NIBS的时间太短了,而且我对于神经生物学方面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在六周内要提出有质量保证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根本是天方夜谭。因而我在这段时间内一门心思地只想跟着师兄学习,这样可以增加点知识面,也不用自己煞费苦心地去寻找课题。但现在发现,实际上这时一种惰性的表现。懒于独立思考,永远跟着别人的步子前进,将来的科研怎么可能做得好呢?另外,有时遇到棘手问题我就会下意识地想到:我还是一个本科生而已!觉得这一切都是这么地理所当然。这更是一种消极逃避,自欺欺人的表现了,为什么本科生就一定不能把某些问题解决掉呢?归根到底还是没有一种应有的自主精神吧,我认为。
当然,在NIBS还发生了很多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不能一一地细说了。在年会上见识了各位学者对学术的谦虚执着,兢兢业业;王晓东所长不仅是学术界大师级的人物,在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方面也是受到了各位学者和我们的一致敬仰;在卡拉OK比赛上王所的一段舞蹈令人捧腹大笑,若卓别林再生;我在这次比赛上的表现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让我高兴了很长一段日子;故宫一日游让我见识了什么是皇家气息,九五至尊;还有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不管什么时候拿我的低级问题去寻求解答的时候他们都会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
六周的时间实在短暂,与人一生的历程比起来如惊鸿一瞥。但很多时候往往是这人生中一瞬间的存在,一个人的一生就改变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人生中的那个瞬间,它让我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至少比以前来得深刻了许多。我更坚信了在生命科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也坚信我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谢谢NIBS亲身给我上了一堂这么精彩的课。
NIBS参加暑假培训活动的心得体会
肖雄(邵峰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一来NIBS,我就感觉这里是一个学习、做科研的好地方。一楼大厅贴满了NIBS最近发的CNS文章,做出来的成果非常优秀;各个实验室空间很大,实验仪器设备也很多很全,实验条件很好。
随着接下来大约一个月的暑假培训,我更加发现这里是一个做科研的圣地。这里的师兄师姐不仅优秀,而且很乐意帮助我们这些新来的summer,在实验室里我们感觉自己有种被呵护的感觉。这里的PI特别“牛”,而且工作勤恳,指导学生不遗余力。就拿邵峰实验室来讲吧:周二、周三上午是开组会的时间,老板会挨个儿挨个儿询问各个学生这个星期都做了些什么,做的怎么样,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周五的下午是journal club的时间,老板会详细的问文章当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东西。而在高校当中,老板是很少能与学生交流这么长的时间的。
NIBS食堂相比学校虽然是贵很多了,但是这里也有它独到的地方:这里的汤是免费的,食堂的椅子做起来很舒服,早餐特别实惠(我一般早上吃一块钱的东西就足够了,但在学校可不行)。听说另外,在食堂还会经常看到PI他们吃饭,老板和学生一起吃饭这在学校也是很少看到的。
虽然这里环境很安静,但是学生、PI们讨论科研问题的热情让这里很热闹;这里尽管地理位置很偏僻,但是这里研究的方向领域是世界上最最热门的。最怀恋的莫过于雾灵山庄的retreat,那里环境优美,有好吃好玩的,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听到全体的PI以及特邀的嘉宾的精彩报告,他们既讲science,也将philosophy,还会讲很多幽默风趣的笑话。参加NIBS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最好的就是烧烤了。那里的烧烤种类特别多,有羊肉、牛肉、猪肉、水煮花生、玉米、烤鱼啊,等等,好多好多,我当时就像我为什就没有长两个肚子呢,也好让我多吃点东西。在其余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也忘了好一些游戏:像是射箭、飞镖、沙狐球、保龄球、台球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飞镖、保龄球、台球,因为我可以在这些项目上轻松战胜我们寝室的许乃庆;我不喜欢的项目是射箭、沙狐球,因为我在这些项目上总是比不过他。
最重要的我想是参加了这个暑假培训,我觉得我很多方面都有所锻炼。比如我以前做的实验很少,到这里来后我看到了很多实验,自己也把分子克隆这整个流程基本走完了,自己也是蛮有成就感的;我以前看的paper都是关于生物信息的,在这里我接触到了生物各个方面的文章,并且自己阅读文献的能力也是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在这里:感谢NIBS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的平台,以及还有很多好玩的。
“暑期培训计划”之体会
许乃庆(李文辉实验室)
武汉大学
还记得4个月前,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参加了NIBS的暑期训练计划;还记得3个月前,在得知被选入NIBS暑期培训活动后自己的兴奋;还记得30多天前,自己第一次来NIBS的陌生感和对六周培训的期待。就这样,六周的暑期训练生活开始了。
今年,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相聚在NIBS。我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来到NIBS,我们在一起谈理想,聊本科生活,介绍各自的学校情况和城市特色。通过相互的了解,我知道了很多学校的情况,了解了很多城市的特点,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本科生,我想其他人应该也和我同感吧。不仅如此,我们中的很多人更是成为了好朋友,能和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很高兴自己能进入李文辉老师的实验室参加summer。李老师很亲切,和我们summer students的交流很多,不仅教导我们如何去做科研,如何去开拓视野,同时也很关心我们的生活。能在这么好的老师的实验室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六周时间中的大部分我们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虽然在学校的一些基础实验课中做过一些小实验,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老师准备好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在师姐和师兄的耐心教导下,我终于开始能独立做一些小实验了。我和南开大学的一个同伴共同负责对200多个酵母双杂交的阳性克隆进行验证,所做的工作包括质粒小提、电泳和转化等等。虽然重复性很高,并且由于克隆比较多,有时候,确实感觉到有些累,但想到自己的工作对于后续的测序和分析是必要的,而且最终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就又来了精神。通过在实验室的这段经历,我提前体验了自己以后的读研生活,也让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大家都说NIBS很大,我也认为NIBS很“大”。但是它的大不仅体现在名字中有个“national”,不仅在于它的一流的设备和充足的经费,更不仅在于它的高楼红墙,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在于它的PI之大。这些中青年的科学家个个身怀绝技,在其研究的领域可以说是大牛。不仅在NIBS的网站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字,在CNS这样的顶级杂志上也可以。我见识到这些老师主要是通过年会,他们幽默的风格,清晰地思路,犀利的提问,都让我领略到了平常很难看到的大家风范。不仅如此,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摆任何的架子,对学生的提问也很热情地解答。在食堂也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边吃饭边和学生讨论问题的身影,这是我之前很难想象的。有这样的一群人带着一群勤奋聪明的学生,NIBS的明天肯定会更辉煌。
时光如白驹过隙,谈笑间六周的summer生活就快结束了。细细回想这段时间,觉得这是自己度过的最繁忙,也是最精彩的一个暑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见识了辛苦但很有意思的科研的生活,领略了生物领域的大牛们的风采和犀利,真的是获益匪浅。
最后,我要感谢李老师和实验室的师姐和师兄们,感谢NIBS的PI们的精彩的科学大餐,感谢研究生部的老师们,感谢NIBS,是你们让我有了这段精彩的生活。也祝NIBS越办越好!
科研和生活
杨帆(王晓东实验室)
武汉大学
要到离开的时候了,越发觉得这边生活的美好和大家的亲切。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习惯了武大一出校门就是车水马龙。刚来NIBS的时候,呆了几天就觉得骨头要生锈了,应该出去晃晃,不论去哪,出去活动活动筋骨就好了。可是现在,慢慢爱上这样简单的生活,我也开始每天只拿着门禁卡和手机出门,开始忘记带着钱包。这是NIBS的生活状态,简简单单,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验就好。
我很庆幸我来到这里。呆在这里的一个多月,真的学了很多东西。我想实验技术倒是其次,毕竟很多技术都可以受短期的training就可以学会,真正valuable的是一些思想。来到这里第一天,我们几个summer和王所谈了话,他非常自豪的告诉我们这里做的是true science, 是在做科学上的探索,而不是像很多实验室都是在模仿别人的课题,而这一点也在我体验过王所实验室生活之后更加确定。
实验室的氛围非常好,每天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看着师姐每天安排那么多的实验还有条不紊的进行就非常的佩服。能够考虑全面,每天记着这么多不同的实验,同时穿插进行不同的实验,非常的高效。这和我以前接触到的实验强度夸张点说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让我知道,原来一个人每天能够做这么多,每个人都可以很大的潜能。师姐安排实验的思路也非常的严谨,这是一种做实验的态度。
对于学生物的学生,每天除了做实验,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读paper了吧。以前的我并没有看到读paper对于一个生物学生的重要性,在饶博座谈会之后我开始认真的读paper了。饶博说,中国每年有五万的生物专业毕业生,怎么样能比大家更突出?认真的研究一个领域的paper,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就比大多数人要突出。这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我和其他的人一样平庸,越发显得自己从前的目光短浅。可是我想要不一样。
年会的时候,见识到了这些科研能力强大的PI原来这么的可亲可爱。PI们在晓东的要求下讲philosophy,有很多都讲了有趣的故事,柴博的増瘦精的故事我差点还当了真。突然想起不知道谁说,过有个性的人往往做科研会突出些。卡拉OK大赛,才知道原来PI们还这么多才多艺,雷博的歌声很好听,晓东的舞蹈很impressive。这些都是在我们所熟知的科研领域之外,体现的PI们的个人魅力。
喜欢NIBS做科研的氛围,喜欢NIBS强大的辅助中心,喜欢娱乐时大家活跃的气氛,所以要离开了很不舍。其实,更加不舍的是这一个多月来朝夕相处的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和一起努力的summer们。我们summer在这一个多月学到好多东西,受到师姐很多的照顾,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欢笑。
NIBS的生活很简单,主要的内容就是科研了,它能做到在学生做科研的时候不需要管其他杂事,只要专注于自己的实验就好了。在娱乐的时候,大家都又非常活跃,每个人都很有特色。这是我所欣赏的。
心得体会
杨沵然(黄牛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
过去半年似乎总是在四处游荡,自开学离乡回到学校,学期中意外申到去上海计算神经科学summer school的机会,及至暑假,又更意外地北上京城混进了中国最好的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
原本在大三下学期这么个阶段,众人或为GRE,TOEFL鏖战,或为终极GPA冲刺,为出国攒实验背景求推荐信,or面试国内各所寻求保研资格。无论去往何处,都不至如我,仿佛漫无目的地找些和本专业似乎沾边的项目凑热闹~
也不记得曾经是从甚么时候开始,学会了用这样一种过客的眼光打量学术圈中的种种事物。从小在心目中把‘求索真理’的science摆在最是之高无上的地位,只道scientist必是此生为之奋斗的不二之选,到大学真正触及 科研 时,却感到某种莫名的怪异。
曾经有一位大牛学长这么描述:
听着基础课上诸公的‘你们看我这方向多好发文章’,看着另一些谁大桶灌水大把拿funding,从大约还算学术端正的跟风刷paper,到拉着在海外害人不成反丢饭碗的名教授充门面… 其实看到最后,真‘不能’了的大约只有我:太过理想主义又没有恒心耐力…于是开始逃亡流离。从来冠盖满京华,从来浪子千钟酒。
意外遭逢NIBS,或许是流浪日子里所见最华丽的风景。
至今没查到NIBS的兴办最初是哪位前辈的提议,网页上写的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之一。无论如何,都已然是个伟大的创意,也许这是国内合乎正统精英主义的最佳范例。NIBS作为改革的试验,为外人称道的大多是制度的优越性。从充足的经费到自由的科研,独特的评价体系等等,使这些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一群最优秀的人:年青有为众海归PI,独当一面的研究生+博后,高效的后勤团队,在京城的远郊,略显荒凉的园区,造就了这个科研的天堂。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如果社会已经有一个完美的制度,它对人的要求一定是最高的。”:
事实上这些日子最令我辈震撼的,正是这里的 人 。
先前很久不曾见到过这样的老板了,如黄博勤勉严谨睿智同时乐天达观平易近人,。sigh
很久不曾见到这样的团队了,每个人身上专注于科研简单而快乐的活力。
没有封闭的恶性竞争,没有夸张的灌水跟风,
只有和谐融洽集智共进,自由选择各种或艰深或新奇的研究方向,
以挑战智力真理极限为终极。几乎是传说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正如王所与众summer座谈时说到,科研自源起,就是一种贵族的活动。不为温饱所忧的上流人士,以好奇心驱使,自发投入种种看似与实际脱离的探究。然而时至如今,科学家早已职业化“为稻粱谋”的时代,无论基础理论或应用导向的科研,都有意无意带上了功利的味道。能够以科研为终生坚守,关键在于有足够的好奇。然而这种坚守终于不为现实所制,岂非更需宽松的环境和制度维护。
一时难以预见NIBS的精英制度推广向全国会有怎样的结果,曾屡有前辈呼吁,至今依然独一无二罢,原本由复杂经济学中的increasing return正反馈理论,既有其一,再有其二其三要容易得多。然而当下的中国并非自由市场,而是一个有诸多顽疾的社会,历经建国数十年的折腾,精英大多身在海外,并有更多精英年年飞跃重洋而去。找回二十来位构建一块试验田已是大幸,然而推广,需要更多的精英人才,除非大量引渡,又必当触及旧时的体制,而这一点的成败,却又不是只取决于精英们的。在遥远的深圳特区,高校去行政化的试验南方科技大学高调而出,而艰难重重,没有一个强执行力的精英策划领袖,且政府的支持也大多只是流于虚言。
为甚么就没有NIChemicalS, NIPhyicalS, NIMathematicalS呢…Too good to be true…
幸好已然有了这个NIBS。如果说当下还有甚么不足的话,大约就是所里交叉领域的规模。当然理化信息都有一二位优秀的PI坐镇,再进人也想必不难。
6周匆匆而过,或许并不足以看尽NIBS的全部。然而终于在大学毕业前,见到了真正的科学存在,科学精神的存在。虽然明年及以后我不一定会选择科研作为终身职业,(记不清是哪部RPG游戏中曾有一句路人甲的台词:爱好成了职业,GF成了妻子,这是人生中最无奈的两件事……很偏激,尤其对NIBS不成立…)但无论行商大漠,还是浪迹江湖,这个夏天所见NIBS精英式的卓越坚韧,宽容自由永远铭刻于心。
无论身在生科园寂静的大道,还是雾灵山豪华的会馆,都时常会想起20多年前,洛矶山下的Santa Fe,功成名就的诺奖得主,和初出茅庐的青年精英,特立独行的革命性开创,成就当代最前沿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旗舰。 生命科学走过了飞速积累数据的时代,正向大规模整合信息提炼理论的重任迈进,这一点远比当下已然足够成熟至于routine的分子生化试验,测序等等艰难的多,岂非又是一个学科融合以求变革的契机,自然不是寻常忙于灌水跟风的碌碌之辈能够担当。于是,2020,或是再往后,生命科学在中国,等着看NIBS的演出罢。
写在离别时
——Summer in NIBS
杨志蕊(张跃林实验室)
四川大学
悠悠川大学子心,日日奔波苦修行。
几度思君不见君,空望断情肠几根?
三载艰辛始蒙面,叹却无缘长依存。
念君别后更坚劲,不负相思苦情深。
——写给NIBS的情书
也许是来之前就已经注定了,我跟NIBS的缘分就那么浅。至今想起来老师的话“你放弃了PTN第一次面试,是走错的一步棋”,都觉得心里闷闷的,好吧,我平静的接受现实,当做是年轻无知犯的错,我会用以后的岁月来弥补,但愿不会一错再错。也许因为知道缘分那么浅,所以才更珍惜这个机会。
来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研究所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多么的boring。让我从心理上有种畏惧,同时又因为有机会体验一下与大学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兴奋。来到之后,看到宽大的实验室,摆放有序的试验器材用品,一排排干净整洁的试验台,心情更加好起来,“果然这里是做science的好地方”。第一次见到张跃林老师,比起照片里的更加成熟和蔼,本来我来晚了一天以为老师会很厌烦,肯定没什么好脸色,还很紧张。结果张老师很热情的给我安排座位,把将要带我做实验的朱师兄介绍给我,让他带我四处看看,熟悉下环境,一点没有愠怒的样子,让我觉得那么亲切,颇有归属感。当我面对两难的抉择的时候,师兄师姐们都热情的为我出主意作比较,让我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问题,做自己的选择。实验室的人都那么和睦,大家不停地忙碌着自己的课题,同时也不忘记互相帮助,给我的感觉这就里是一个family,我也好想留在这个家里,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感兴趣的research,只是我已经给别人做了承诺,必须遵守。每次想起与NIBS的擦肩而过,心里都充满了伤感。越是体会到它的好,对实验室越来越多的依恋,一想到要离开便越觉不舍。
年会这种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最好的用来形容我的感受的一词是“爽”,不管是听各个PI的report 还是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活动游戏,都让人心情愉悦。听报告是对于我们来说比较“痛苦”的事情吧,所以王所让每个PI都讲些philosophy的东西,不要只摆data,让我们除了看research的结果以外,更多的领略research这个过程本身所带有的意义。我对于每个PI的philosophy都是很感兴趣的,不论是“少说多做”还是“冷静达观”的处事态度,都启发我去深思属于我自己的哲学。每个PI研究的领域都不一样,但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有了一番作为,说nibs是挑战极限脑力的,一点都不过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当然挑战的主要是PI的极限脑力,对于我们这些初入学者来说,也许更多的是受老师们的启发,自己的脑力基本用不上。只希望不要像细胞利用线粒体一样,把我们作为可以牺牲的对象就好了,这是王所在做report的时候提起的一句玩笑话,让我觉得还是有些深意的,便多思考了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很虚怀若谷的,像我们尊敬的王晓东所长,在他嬉戏的舞蹈中,俨然没有一点所长的架子,只是一个与学生,与所有在场的人share happiness的普通人。他们的这些品质让我尤为感动,有这么优秀的人为我们引路,我们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呢?科研的道路是很艰辛,可是我们在这里,已经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了,站在那么多伟人的肩膀上,我们算是幸运的,应该不遗余力的再接再厉才是。
时光飞逝,六周转眼即过,我们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有很多人要参加面试,而我之前做的准备终究也是流水一场,虽然很遗憾,但我还是真心的为NIBS祈福,为那些要参加面试的兄弟姐妹们祈祷,希望他们能够收获属于他们的成果,希望NIBS的明天更加美好!
最后,我想感谢很多人,包括平和近人的张老师;在我刚刚来到实验室,带给我亲人般温暖的杨威师兄;辛苦带我做实验,耐心给我解答疑难问题的兆海师兄;在我踌躇纠结,不知所错时为我出谋划策的小丁师兄和少华师兄;以及在精神上给我很大鼓励和启发的孔青师姐和树欣师姐。感谢实验室的每个人,让我在NIBS的这段短暂的时光充满了乐趣,让我过的充实而快乐!
NIBS——Garden of Eden in Biological Research
殷竹鸣(高绍荣实验室)
吉林大学
仅仅一年前,我才刚刚听说有NIBS这个地方,现在,为期六周的Summer Training眼看就要结束了。王晓东所长在开营仪式的话还回荡在耳边:“六周看似很长,但很快你们就会发现这段宝贵的时间会很快过去。”是啊,回想一下,这是我度过的最为充实的暑假!
在四月份NIBS刚刚发布暑期培训报名通知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寄了出去。随后就是一个多月“漫长”的等待,通知下来了,我如愿被成为了一名“Summer”。令我感动的是,研究生部的老师在summer通知后又细心地添加了一份很详细的NIBS生活tips。又经过了两个月,我怀着紧张而又激动地心情来到NIBS,因为我知道NIBS是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在这里我将与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共同工作。
起初,我被分配到张宏老师的实验室。但是,由于兴趣方面的原因,我又转到了高绍荣老师的实验室。其实,在转实验室时,张宏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说,go for your interest, and this will be the first lesson in NIBS。所以我也很感激张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转到高老师实验室以后的工作,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因为我在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上还有很大欠缺,我在进入实验室后,便加倍努力阅读相关文献以及书籍。经过一周多的学习和实践,我才慢慢能够融入大家的日常工作中,也能帮助师兄师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这期间我最大的感受是NIBS科学、自由、和睦的科研氛围,让大家感受到做科学不是一件boring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充满挑战,每个人都充满激情,都像是在享受科学盛宴,都像是在与科学约会一般。
如今,暑期培训接近尾声,但是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秉承和发扬NIBS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也会牢牢记住晓东所长“做有趣的科学”的科研理念。总之,此次Summer经历会对我的人生态度和科研理想产生很大的影响。感谢NIBS,给我们提供了在国际顶尖级的平台上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感谢高绍荣老师,您严谨而又活泼的科研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并且对我提出的很多幼稚的问题细心解答;感谢研究生部的三位老师,你们无微不至地安排我们的生活饮食,组织各种活动,令我们在NIBS 家的温暖;感谢康岚师姐,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纠正了我在实验过程中的的很多不良习惯,也在人生规划方面对我做出重要的指导。我也要感谢NIBS的其他PI、师兄师姐以及工作人员,是你们的共同努力才塑造NIBS空前良好的学术氛围,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你们让我,一名summer学生,感受到一种科学伊甸园的感觉,这种感觉十分美妙并且令我受益匪浅!